張浩
目前,我國在鄉村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在鄉村治理體系中融入德治,讓道德發揮引領規范作用,成為了破解我國鄉村治理難題的抓手和利器。
本課題組赴營口市老邊區柳樹鎮東崗子村和邊城鎮孫家村、大石橋市黃土嶺鎮七一村、蓋州市什字街鎮日豐村等地進行廣泛調研,深入了解鄉村德治建設和文化建設等相關情況,系統總結鄉村德治建設中的工作亮點,并精準補齊工作中的問題短板。
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部署,指出要“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三治合一”的鄉村治理體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在要求和有效路徑,更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基石。其中,德治是強化鄉村治理的基礎,具有價值引領、道德規范、精神支撐等重要作用。德治的提出既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的發展與運用,又是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鄉村實踐,更是鄉村自治、法治的關鍵輔助和補充。
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要“提升鄉村德治水平。深入挖掘鄉村熟人社會蘊含的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進行創新,強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導農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薄兑庖姟犯叨戎匾暟l揮道德的教化作用,提出健全鄉村德治的具體措施。雖然在鄉村治理中運用德治面臨很多具體問題,但在新的歷史時期與時俱進的鄉村德治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古代的德治指在社會管理中強調道德教化,用禮制去影響和規范個人行為,最終完成國家治理。而法治一般是被古人所輕視的?,F代德治既有與古代德治思想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里的以德治國就是當下我們所說的德治,是法治的重要補充,可以提高全體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使人民能夠自覺遵循歷史與現實共同打造的社會生活的公共準則。
運用德治來治理鄉村,利用鄉村特有的歷史資源,建立每個村民都能夠遵守的道德規范,對于最終實現鄉村治理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德治能夠彌補村民自治的不足,既可以增強基層治理主體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又可以保證基層治理主體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德治能夠彌補鄉村法治的不足,使村民形成與時代要求相適應的新的道德標準和價值理念,不斷滋養和強化鄉村法治建設。在鄉村治理體系中,自治、法治和德治是一體兩翼的關系,不能各自為政,必須相互融合才能發揮最大功效。其中,德治的作用不可忽視,能夠發揮道德引領、規范制約等內在作用,增強自治和法治的道德底蘊,為自治和法治占領道德制高點。
我市鄉村德治工作取得一定成績,但在調研過程中課題組也發現一些問題。
第一,鄉村文化現代構建進展緩慢。當下鄉村文化既失去了往日的傳統文化家園,又找不到未來的發展道路。振興鄉村文化,不是恢復舊有的文化觀念,更不是否定、消滅鄉村文化,而且將鄉村文化與現代文化、城市文化交匯融合,創造出新時代的滿足廣大村民多樣化需求的鄉村文化??墒窃趯嶋H工作中,很多人甚至是一些干部都沒有弄清楚鄉村文化構建的目標、發展的路徑等。鄉村文化的現代構建更是無從談起。
第二,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用存在不足。鄉村德治建設需要一些基礎設施作為載體??墒牵恍┼l村由于自身經濟條件限制根本無法顧及德治建設,一些經濟基礎較好的鄉村沒有意識到鄉村德治建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因此鄉村德治建設所需的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投入不足。課題組發現,很多鄉村基礎設施老舊、破損,沒有及時增加、更新,甚至一些村子缺少最基本的體育健身器材;一些鄉村文化站利用率較低、影響力很小,沒有深入到農民日常生活中去;鄉村文化產品供給嚴重不足,質量普遍不高。
第三,鄉村道德約束能力嚴重弱化。在鄉村利益格局、價值理念日趨多元化的今天,不同利益主體之間、價值主體之間會因為多元性而產生沖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法治因其確定性、強制性等特點得到了村民很好地接受并運用。然而,法治成本很高,一些村民承擔不起相應的費用,一些鄉村糾紛也不必通過法律途徑。歷史上一般都是依靠鄉村道德來管理和約束??墒钱斚锣l村道德約束能力嚴重弱化,很多村民竟然害怕自己在生活中因為講道德而吃虧上當。
第四,部分基層干部工作不盡人意。一些基層干部認為鄉村德治建設是軟任務,沒有明確的硬指標,實施起來難度大、見效慢,所以在實際工作中喊口號多一些,具體落實少一些。一些干部根本沒有認識到鄉村德治建設、村民道德建設對于鄉村治理和發展的重要價值,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足。一些基層干部能力不足、老化、弱化,無法適應新時代、新形勢的新要求。
第五,部分村民參與主動性不高。很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留在鄉村的年輕人都在忙著賺錢,參與鄉村德治建設的主動向不高。剩下的老人和兒童本身能力不足,而且這些人極易受到外來思想觀念的影響而站在了道德文化建設的相反面。在鄉村現代化的過程中,原本維系鄉村社會的傳統道德價值體系受到外來思想巨大沖擊,一些村民在道德領域變得進退失據。部分村民道德素養出現較大滑坡,從而出現了鄉村道德危機。
現在營口市正開展“營口有禮”主題活動,目的在于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全市民眾文明素質的提升。這既是提升我市鄉村德治水平的重要契機,又是我市鄉村德治建設的關鍵抓手。我們應努力將這股文明之風系統下沉到鄉村,用文明之手助推鄉村振興。面對復雜的鄉村德治局面,課題組建議采取以下具體措施:
4.1 大力促進鄉村經濟發展
鄉村經濟的發展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鄉村德治建設的走向。一方面,每個鄉村應該因地制宜,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構建更加完備的現代產業體系。通過促進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提升鄉村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另一方面,我們應努力改善鄉村民生,做好精準扶貧工作。不斷加大扶貧工作的力度,整合優質的扶貧資源,實行精準到位的幫扶,保證脫貧的持續效果,逐漸解決個人經濟發展的難題。最終,以整體帶動個人,以個人促進整體,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升鄉村德治水平奠定強大的物質基礎。老邊區柳樹鎮東崗子村經濟發展與德治建設相互聯動的典型經驗值得我們借鑒。東崗子村把種植葵花作為基礎產業,走出一條產業融合發展之路,將自身打造成集旅游觀光、農產品初加工、電子商務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村。在提升村民經濟收入的同時,東崗子村注重村民的道德素質和精神生活的提高,借助活動廣場、圖書閱覽室、村民文化活動中心、村史館等基地,開展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黨史、村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藝匯演等活動,使高層次的精神文化生活成為村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東崗子村通過經濟發展帶動村民道德文化素質的提升,同時又有效地揮出道德建設、文化建設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
4.2 系統推動鄉村文化構建
鄉村文化構建是鄉村德治建設的精神基石。首先,我們應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展社會主義先進鄉村文化,正民心、樹新風,重建鄉村文化自信,營造良好的鄉村德治氛圍。其次,深入挖掘鄉村傳統文化基因,利用鄉村文化中豐富的優秀資源,筑牢鄉村特有的精神家園。再次,不斷加強城鄉文化互動融合,相互促進與補充,實現城鄉優質文化良性互動、均衡發展。最后,將鄉村自治文化、法治文化融入鄉村道德文化之中,夯實鄉村自治和法治的道德基礎,為自治和法治提供道德認同和情感支撐,以鄉村文化的構建來為鄉村振興鑄魂。大石橋市黃土嶺鎮七一村在構建鄉村文化、突顯自身文化特色方面取得一定成績。七一村在鄉村文化構建中突顯紅色文化基因,打造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深入挖掘解放戰爭時期丁雋一、呂慶余、王希珍烈士的光榮事跡,大力宣揚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八大嫂”等人的革命豪情。這不僅推動了自身文化的系統構建,更為七一村的德治建設注入紅色文化基因。
4.3 全面完善鄉村德治建設陣地
盡量多的搭建鄉村公共文化平臺,例如建設鄉村道德講堂、村圖書站、紅色文化紀念館等,提高村民的精神生活質量和文化道德素養;將現代文化傳播手段和文化娛樂方式相結合,通過鄉村公共文化平臺,以鄉村群眾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宣傳方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等;充分挖掘本地的歷史傳統、英雄人物、道德模范等人文資源,利用村中事、身邊人,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活動,以潤物無聲的方式使農民群眾明禮知恥、崇德向善。老邊區邊城鎮孫家村每周舉辦道德講堂,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向村民傳遞正能量,努力使每一位村民都能成為道德的傳播者、實踐者和受益者。
4.4 持續強化思想道德教育
實現鄉村德治,重點在于“人”的素質的提升。如何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質,使他們成為鄉村建設的主力軍是鄉村德治建設能否成功的關鍵。首先,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黨史國史、傳統文化等教育,使村民認清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幫助鄉村人民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其次,運用“互聯網+”的手段,加大對鄉村德治的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道德氛圍。我們可以在線上或線下組織村民學習優良的家風家訓,觀看感人的先進典型展播,在鄉村營造大家都知德、守德、踐德的良好環境。再次,在鄉村中推廣道德評議,建立道德激勵約束機制,用民間輿論、群眾評價的力量褒揚社會新風、批評不良現象,引導鄉村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最后,除了適當教育,我們還需要輔以法治,將軟性約束和硬性規定結合起來,這樣能有助于農民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形成扶正祛邪,懲惡揚善的社會風氣。
4.5 重點發揮歷史經驗的作用
第一,突出鄉規民約的重要作用。在我國鄉規民約有著悠久的歷史,雖然沒有強制性,但是仍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在新時代,鄉規民約要與時俱進,不僅包含優秀傳統文化基因,而且需要蘊含新時代新的要求。通過鄉規民約的約束使村民激發道德自律,避免失德的行為,提升村民道德水準。第二,突出“新鄉賢”的重要作用?!靶锣l賢”指在國家行政體制之外的鄉村精英,例如一些返鄉創業的優秀人才或是具有很高威望的本地賢達等。這些人不僅僅具備一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們還具備較高的道德水平。我們可以成立一些鄉賢團體,建立鄉賢工作室和宣講團,借助“新鄉賢”道德威望、能力素養使他們在鄉村德治建設、社會秩序維護中承擔一定的任務,加強鄉賢與村民的溝通協調,彌補基層組織領導不足,更有效率的解決村民的現實問題。
(作者單位:中共營口市委黨校行管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