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奇林
隨著高速鐵路的不斷發展與運行,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為了加強對高鐵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力度,深化高鐵沿線地區居民對生態文明的認識,引導沿線居民認識高鐵建設。因此,本次高鐵沿線生態文明調研,以湖南省境內武廣高鐵途徑地區為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作用。
1.1 背景及目的
中國高速鐵路建設進入高速發展期,隨著幾大客運專線的全線貫通,區域經濟發展將迎來“高鐵時代”。我國高速鐵路和客運專線的大規模規劃與建設,帶動了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也給沿線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
本次調研的目的是:第一,以武廣高鐵沿線途經地區(湖南境內)為調研對象,通過實地走訪、問卷、現場考察、查閱資料等多種形式獲取數據與信息,并將其進行匯總、對比、分析,希望通過對湖南省的試點調查,得出我國高鐵發展對沿線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影響的結論,從而提出對解決高鐵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矛盾的建議和構想,為實現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及“十三五規劃”建言獻策;第二,通過調研,加強對高鐵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力度,深化高鐵沿線地區居民對生態文明的認識,引導沿線居民認識高鐵建設的積極意義。
1.2 調研方式及過程
調研主要采用實地考察、問卷調查、個別訪談等方式,收集資料,調查當地居民生態意識和生態環境建設情況,共同探討,作出對高鐵沿線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考和可行性建議。
對湖南省境內武廣高鐵途經地區的實地調研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2018年2月2日至3日,調研衡陽市酃湖鄉茅坪村、耒陽市余慶鄉三順村至郴州市北湖區增湖村高鐵沿線;第二階段:2018年11月17日至18日,調研衡陽市酃湖鄉茅坪村、衡山縣開云鎮新坪村至株洲市群豐鎮響塘村高鐵沿線。
1.3 調研實施
本次調研共計下發調查問卷300份,回收300 份,其中有效問卷286份;共收集訪談材料32份,包括錄音、視頻、圖片等。問卷調查及訪談覆蓋人群眾多,年齡階段覆蓋10-80歲,職業涉及十余種,包括高鐵站服務人員、民警、保安、公務員、摩的司機、商店老板、建筑工人、農民、老人和小孩等。
經過統計和分析,我們發現:高鐵沿線生態文明建設現狀總體是良好的,高鐵建設和運行,秉承了“和諧、綠色、高效、便捷”的理念,但也給沿線的生態文明建設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兩大方面。
2.1 自然生態現狀
根據調研結果分析,武廣高鐵(湖南段)的自然生態環境整體恢復得比較好,但局部地區問題依然嚴重。
2.1.1 沿線植被的恢復情況
武廣高鐵運行近九年來,沿途植被恢復較好,從北至南,一路綠意濃濃,高鐵就在林中穿行。但部分沿線居民在對高鐵線路修建處現有的植被狀況與高鐵線路干修建時相比時,卻有32.18%的人認為沒有改變,24.57%認為有些惡化,7.96%認為明顯惡化,只有11.42%認為有些好轉,23.88%認為明顯好轉。
2.1.2 對水流的影響
由于高鐵沿線給排水系統做得比較好,人工防護林生長茂盛,所以水土流失現象較少,但存在影響沿線居民飲水及農田灌溉的現象。如郴州市北湖區增湖村,由于高鐵建設,對當地的地下水流造成影響,多處居民反映高鐵建成后,原有飲水源變得渾濁不堪,無法再繼續飲用,嚴重影響日常飲水。衡山開云鎮新坪村,由于高鐵建設,新修的蓄水閘板太低,農田灌溉不到位;有個別高鐵橋墩就建在水渠中央,嚴重影響了原有灌溉農田的水流,從而影響當地的糧食產量。
2.1.3 對野生動物的影響
通過訪談及問卷,周邊居民普遍反應,在高鐵修建后,沿線周邊野生動物增多了,有可能是高鐵影響了野生動物生活環境,使動物遷徙;也可能環境保護較好,為動物繁殖創造了條件。
2.1.4 高鐵運行的噪音污染
通過調查,高鐵噪音對沿線生態環境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噪音污染是生態污染中的一項重要危害。高鐵作為一個高速行駛的設備,其對沿途的噪音影響是不可避免的。據數據顯示,有73%的沿線居民表示高鐵對生態沿途有不同程度的噪音污染,尤其是在高鐵高速運行的情況下,盡管有些地方設置了隔音墻,但效果不明顯,高鐵的噪音污染影響依然比較大。
2.2 人文生態現狀
高鐵的建設和運行不僅影響自然生態,且對人文生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
2.2.1 對居民生態環境意識及安全意識的影響
通過數據顯示,整個高鐵沿線居民的生態文明意識都比較強,對環境充滿敬意,都希望能生活在清澈的藍天下。面對破壞環境的行為都有著鮮明的態度,武廣線居民23.89%會積極制止,49.15%則選擇舉報這說明沿線居民保護環境的意識強烈,決心堅定,注重實效。但在生態文明建設問題上,沿線居民普遍會更依賴政府和有關部門來處理,期待政府主導,提供政策,完善管理,依靠科技進步,提升層次。
對高鐵的開通及高鐵運行的安全性問題,居民普遍持肯定態度。高鐵安全保護措施齊備,安全性高。但在實地調研中,發現有人或家畜橫穿高鐵柵欄的痕跡,訪談中,也發現有個別此類現象。這對高鐵運行是很危險的,我們應該加強高鐵安全知識宣傳,提高居民高鐵安全意識;加強高鐵安全防護設施的監督與檢查,確保高鐵運行萬無一失。
2.2.2 對沿線地區經濟的影響
俗話說“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高鐵的興建與運行也給沿線經濟起到了推動作用。首先,居民收入提高,有57.45%的居民感覺收入提高了;其次,高鐵發展對當地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起到促進作用。學校、醫院、道路、文體設施設備等都有一定的改善,75.51%的居民認為改善比較明顯。
2.2.3 對文化教育的影響
高鐵開通后,方便了居民出行,帶動居民思維的變革,對當地居民外出學習起到了積極作用。有46.46%的居民覺得對村鎮小孩上學出行有促進作用。同樣,高鐵對所在村鎮的特色文化(如習俗、特色物品、古建筑等)的影響在保持原有基礎上,也普遍具有積極促進和擴大宣傳的作用,但在個別地方也有部分古建筑受高鐵建設影響而遭到破環的情況。
2.2.4 對通訊信號的影響
高鐵的開通勢必會帶動沿線通訊信號建設的發展,但由于信號有效傳播范圍有限,大約在1~1.5km,沿線居民大多覺得沒有什么變化,尤其是高鐵在山區通行,居民聚居地相對較遠,感受不是很明顯。
3.1 加大宣傳力度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高鐵可以讓每一名旅客意識到環境保護,人人有責,從身邊小事情做起,共同履行環保責任,形成人人、事事、時時崇尚文明建設奠定堅實的社會和群眾基礎,呵護環境質量,讓我們共建美好家園。
3.2 完善法律法規
生態文明是法治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制度需要落實到法律層面,從立法、執法、司法、提高生態法律意識和加強社會監督等幾個方面發揮法律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保障作用。完善的法律體系,是高鐵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保障。近幾年的高鐵快速發展,不可避免的帶來了民眾與建設的沖突,主要體現在對沿線居民生活的影響上,例如房屋、耕地征收,對當地基礎設施的破壞與重建等。法律如果保障不好沿線居民的民生問題,就無從談起對沿線的生態文明保護與建設,構建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法律體系,用法律法規來平衡生態文明建設與高鐵建設的矛盾,勢在必行。
3.3 打造高鐵經濟生態圈
此前,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建成高鐵國際生態商務區,是為放大高鐵效應、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而重點建設的全新平臺,把高鐵國際生態商務區打造成為依托高鐵,連接京滬、匯聚高端服務業和高科技企業的一流載體,具有顯著交通優勢、成本優勢、市場優勢的創業福地。這種模式可以借鑒。高鐵時代,環境是“氣候”。必須把優先發展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洼地效應”,讓人才、資金、信息等資源要素乘著高鐵聚攏起來,從而提升核心競爭力。
高鐵時代既是一個謀求發展的新機遇,也是一場謀求發展的新戰役,需要人們認真梳理、鍛造新優勢,在多層次、多樣化的城市合作體系中實現互利共贏。
(作者單位: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