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鑄
虛擬現實技術是人們借助計算機而創設出的獨有“環境”,這一環境是多媒體介質,由信息數據組合而來,但卻能給人以真實的感官感受。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建筑設計中,可有效彌補傳統設計工作中出現的不足,提升設計工作效率。文章結合工作經驗,淺談虛擬現實技術在建筑設計方面的實踐應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建筑設計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建筑設計工作,成本投入巨大,耗時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產出效果卻不甚理想。應用虛擬現實技術在建筑設計中,可幫助設計人員突破時間、空間限制,快速完成設計工作,并借助虛擬現實技術進一步提高建筑設計質量。
虛擬現實技術在建筑設計方面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構建建筑的信息模型。虛擬現實技術所創設的環境、氛圍,畢竟是虛幻的,它能給予用戶十分形象、逼真的感官感受,但歸根結底是結合人體的感官特點來加以創設。建筑的信息模型,是應用虛擬現實技術的主要方式。相對于二維平面而言,虛擬現實技術在構建信息模型時,需要結合的因素更多,而不僅僅是對點、線、面的排列組合。比如說,在建筑物內部,客觀上存有門、窗、墻壁、橫梁等建筑部件,基于此,在應用虛擬現實技術時,就需要將門、窗的部件逐一分解、排列,然后在將其組合起來,形成完整的、立體化的信息模型體系。用戶觀察到一面墻壁,墻壁在視覺感官上屬于平面投影,因而在信息模型中對其進行對應方向的投影即可。同理,對于剖面圖,在信息模型中通過剖面投影也可實現。而環境中的固有的面積大小、物體尺寸大小等,則需要信息模型的選型來加以完成。
其次,項目修改智能化。應用虛擬現實技術在建筑設計工作中,所設計的建筑結構、形態、尺寸等,并非是一成不變。工作實踐中,對于建筑內部的子項目,需不時加以修改、優化,如此才能讓建筑設計變得更加完善。修改建筑項目,主要是更改數據庫中的參數信息。項目參數信息發生變化,所給用戶呈現出的視覺、聽覺感受也就隨之發生變化。相對于傳統設計工作來說,虛擬現實技術對項目的修改,無疑要保障其時效性、一致性。以計算機系統高強度的運算能力作為基礎,當項目中的任一參數發生變化后,數據庫立刻進行重新的搭配、組合,反應生成新的參數信息。而這一全新的參數信息通過虛擬現實技術的硬件設備輸出,給予用戶全新的體驗。虛擬現實技術在建筑設計中應用,相比較圖紙設計而言,其出錯的可能性大幅度降低,而在設計中存有的不合理之處,也能及時的反饋出來,提高了建筑設計的指向性,針對性。
虛擬現實技術最重要的內容是為用戶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感知感受。如何才能做到“身臨其境”?在硬件方面,虛擬現實技術對硬件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信息的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兩個方面。硬件設備發揮著載體的功能,將軟件系統運算后的信息數據,有效的加以呈現出來。衡量虛擬現實技術硬件系統的好與壞,主要就是觀察硬件設備對信息的反饋能力、體現能力。簡單的說,一個普通的計算機桌面系統,即是一個簡單的虛擬現實技術硬件系統。為了給用戶帶來更加全面、豐富、立體、逼真的體驗,要強化虛擬現實技術與用戶的交互性,讓用戶能輕松沉浸在虛擬的環境中。硬件系統包括:鼠標、鍵盤數據手套、力反饋方向盤、手柄等信息輸入設備,以及立體眼鏡、偏振片等信息輸出設備。在未來,隨著人們在工作中對虛擬現實技術的不斷應用,將對虛擬現實技術的硬件設備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設備的信息反饋能力更強,敏感度更高,以及設備體積、質量不斷減小等等,現行的硬件系統仍然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在軟件方面,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實踐在建筑設計方面,而建筑作為客觀存在的實體,其基本屬性已然深入人心,如建筑的結構、室內空間、室外環境等等。為此,作為設計工作人員,應在軟件系統中強化或塑造出等比例的“環境”,用戶置身于期間,所觀察或感受到的事物大小,需與現實情況高度契合。其次,建筑設計中,如室內環境內,人們所觀察到的物體,在材質、顏色等方面不盡相同。為此,提高用戶的沉浸感,要注重優化軟件系統中的形象建模,使其能夠在物理層面凸顯出不同物質的材質、顏色、光照等基本屬性。最后,創設出的虛擬環境,其內部的物質具有運動及行為特征,而這一層面,也是將虛擬現實技術所創設出的虛擬環境點“活”的關鍵所在。用戶在體驗時,不會感覺到環境內的事物死板、僵硬,而是與現實生活中的事物相互一致,給人靈動的感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虛擬現實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實踐,離不開完善的軟、硬件系統支撐,也只有充分且先進的軟、硬件系統,才能切實發揮出虛擬現實技術的使用功效,帶給用戶良好的使用體驗。
(作者單位:四川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