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紅
隨著基層公共數字文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建設過程中分別從用戶、技術、機構以及工作人員等方面暴露了諸多問題,本文先針對現狀下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在解決現狀問題的同時更深入思考基層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未來之路。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變革,信息交流的成本減少,但信息交流的需求增加。為了滿足民眾的需求,我國開始開展基層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本文探討發現現狀下出現了許多阻礙數字化進程的問題,需要社會進一步反思和改進。
1.1不同地區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分配不均
當下是一個網絡信息化的時代,網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全國。近幾年我國越來越關注基層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發展,許多地區政府致力建設書香社會,構建了縣、鎮、村基層公共數字文化的服務體系。然而基層的數字文化建設也面臨成本和服務質量之間的矛盾,不同地區不同層級的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建設存在較大差異,長此以往,可能會導致不同地區之間知識水平的差異越來越大,知識水平貧瘠的地區獲取知識的手段日趨單一,以至于越來越難以打破知識的瓶頸,未來的發展被限制。這不僅不利于不同地區之間的均衡發展,甚至還有可能會加重貧富差距。
1.2不同數字文化資源之間存在交流壁壘擠占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空間
在當今信息大爆炸的網絡時代,信息資源是一大賣點,不少地區不少文化交流平臺都高價售賣信息資源,將售賣信息資源作為重要收入來源之一。公共數字文化在建設的過程中,一方面因為基層數字文化建設本身公益性和服務性,不以盈利為主,沒有過多的資金和能力購買其他數字文化資源;另一方面是不同性質的數字文化交流平臺本身具有差異性,這是市場自動調節的結果,基層公共數字文化建設過程中沒有過多購買額外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職能。由此一來,公共數字文化建設處于數字文化平臺中的弱勢地位,缺乏核心競爭力,因而不同層級的文化交流平臺之間的交流壁壘越壘越高,基層文化數字建設始終難以有效發展。
1.3管理規范化水平不高導致資源的儲存混亂
缺少對公共數字資源的統一規劃管理容易導致內容的缺失或者重復建設。因為缺乏建設前的統一規劃和管理使得數據庫的建立存在規模小、層次低的問題,降低了用戶的使用體驗,不僅沒有吸引用戶反而浪費了題材的價值。另外,由于圖書館內分工不明確不合理使得很多工作人員身兼數職,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同時工作人員的工作業績和懲獎機制不能有效結合,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不高,阻礙了基層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進程。
2.1健全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傳輸機制的規范化
公共文化建設資源帶有廣泛、冗雜的特點,因而對數據庫管理規范化有很大的需求和難度。管理好基層公共數字文化建設需要有健全的規范性建設,首要的是集合不同部門相互合作相互促進,統一規劃好工作人員對于公共數字文化傳輸的規范化工作。另外,做好公共數字文化建設中的硬件設施的改善也很重要,比如提高網絡的訪問速度,特別是我國西南方一些網絡的傳播速度阻礙了文化建設的規范化。健全網絡機制,完善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技術,提高全國范圍內網絡的普及度,進一步促進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最后,完善公共數字文化傳輸的內容,豐富文化傳輸的多樣性也必不可少。及時更新以往的數字文化儲備,更新視頻內容,改善視頻畫質,改變用戶的觀感。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給用戶提供動態展示區域,給用戶營造身臨其境的效果,更深入的體驗和了解文化。或者定期的公共區域開放實地展覽,提高用戶的參與度。總之在公共服務的云平臺和現實展示全方位規范傳輸文化機制,吸引用戶,增加用戶粘性,促進基層公共數字文化建設進程。
2.2建立不同地區以用戶為導向的傳輸機制
基層公共數字文化建設不同于其他以盈利為目的的文化建設平臺,后者使用門檻高,使用用戶有限。而前者以服務用戶為主,有著龐大的潛在用戶群,理論上對用戶有更大的吸引力。但能否達到吸引用戶的本質要求是公共數字文化建設能否滿足用戶需求,所以本文提出要建立以用戶為導向的數字文化傳輸機制。以用戶為導向的傳輸機制不同于上文在網絡調查的背景下明確民眾需求,傳輸機制需要以地區用戶為導向,更多的關注當地居民的數字文化建設需求。建設過程中可以依靠大數據調查或者官方微信微博的統計來看建設的狀況,明確不同地區不同群體的使用需求,比如有的地區以售賣茶葉為生,那該地用戶對于文化建設的需求更多的是關于茶葉和經營管理的內容。那么該地的數據庫應該涵蓋不同茶葉的差異、用途以及近年來茶葉的售賣情況等等。比如有的地區制造業發達,那物流業也需要同步發展,可能存在龐大的物流業潛在價值,那么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平臺可以提供發展物流的方法供創業者探索。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可以針對性地解決民眾的需求,將公益性和服務性落到實處,切實解決民眾問題。只有站在人民的角度為民眾解決問題,才能實現基層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價值。
3.1關注創新服務帶動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活力
創新是當今時代的熱詞,創新發展的方法有利于滿足民眾對于發展的需要,增加用戶粘性,是平臺長期發展的保障。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是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那么其平臺活力指數從另一方面反映了該地區的發展狀況。首先以服務模式為例,創新服務模式的前提是讓更多的人了解、走進公共數字文化建設,那么除卻必要的宣傳外還可以專門建立針對不同群體的服務體系。比如老年人大多沒有上網的需求,但老年人比較喜歡傳統文化,比如戲劇、臉譜等等,那么建設平臺創辦關于戲劇的實地展覽,豐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與之配套的是完善館(站、室)公共資源的建設,實現資源共享、資源一體化建設,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流動,擴大服務邊際和模式,給社會群體帶來美好的服務體驗,尤其是社會弱勢群體。最后,在創新服務體系的過程中加強對服務內容的監管,完善監管體系,保證服務內容的落實。
3.2明確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定位
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建設的目的是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提高國民素質,故而要求其內容是為國民的觀念轉變和知識更新服務,而為國民服務的前提是了解國民此時需要什么,因此在開展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同時需要更進一步了解當下時代特點。公共數字文化平臺可以從網絡上網民的反饋看背后反映的社會心理。具體來說可以通過統計網民在評論后的情緒占比情況看感性情緒背后的認知和價值傾向,構建社會心態的指標模型,從模型背后看社會的建設指數和期待指數,更進一步了解社會需求。以短視頻的火爆為例,顧名思義短視頻是網絡上時長較短的一類視頻,短視頻火爆可以看作創作者和觀看者的火爆,前者說明在創作門檻降低的現代社會,人們有強烈的創作需求,那么公共建設平臺可以根據創作的內容進一步分析短視頻背后創作者的創作聚焦點主要關于社會輿論、民生熱點方面。另一方面觀看者的火爆可以說明現今時代人們對外獲取信息渠道的要求偏向“短”,換言之即碎片化閱讀,從側面反映當下年輕人處于焦慮的心理狀態,從而進一步分析,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重點可以放在“如何處理年輕人的焦慮”并且其時長要滿足如今碎片化特質中“短”的需求。
重要的是在當今這個網絡時代,網絡信息真假不齊,國民身處其中往往難辨真假,此時恰恰需要權威的官方機構予以用戶指導。之前網絡關于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基因編輯是否符合倫理等等事關民生社會問題的討論非常激烈,不少網民甚至進行人身攻擊的行為。公共文化建設平臺有責任需要改善輿論生態,幫助用戶進一步認識新聞熱點,以人民日報為例,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人民網每天直播為網民解惑,同時人民網推出的兼顧正能量和趣味性的手之舞《中國很贊》好評如潮。當公共資源關注到社會真正的需求并且切實發揮獨有的效用時,相信可以激發用戶使用公共數字文化的熱情,更好地滿足用戶生活的需要,而當工作人員的工作成果得到用戶的認可,同樣激發了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兩兩作用下,形成健康的相互促進機制,更有利于促進基層公共數字文化建設。
綜上所述,現狀下基層公共數字文化建設進程緩慢主要是因為對于工作人員、參與機構的監督管理不健全,少數地區硬件設施不達標以及數字文化內容單一落后等問題,對此本文依據現有狀況探究,提出建立健全傳輸機制以解決以上存在的問題;并在創新服務及基層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定位方面,探討基層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未來之路。希望能為基礎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提供微薄之力。
本文系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批準號:HB18TQ010。
(作者單位:河北省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