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沙
本文主要以幼兒自主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組織策略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幼兒自主閱讀教學現狀為主要依據,從依托興趣點出發,結合幼兒需求組織活動,到依托儲備的建立,從而為幼兒自主閱讀提供有利條件,在依托環境的背景下,促使幼兒自主閱讀。本文從這幾點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強幼兒自主閱讀教學水平,為提高幼兒閱讀理解能力提供有利條件。
引言:當前,諸多家長都意識到幼兒教育的重要性,為此,開始對幼兒在園中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幼兒教育為幼兒奠定基礎的主要階段,是幼兒形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基于此,幼兒園教師不能只教授幼兒一些單一的知識,需要不斷啟發、引導幼兒,讓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為他們預留更多空間,鍛煉其自主學習能力,為幼兒之后學習難度更大的知識做鋪墊。本文主要分析幼兒自主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組織策略,具體如下。
1.1有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句話這樣講習慣成自然,幼兒閱讀能夠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閱讀中,幼兒會漸漸發現閱讀的趣味性,更為主要的是幼兒把閱讀當作一種習慣時,幼兒之后再進行閱讀就不會抵觸,因閱讀已成為習慣,那時無論多么難理解的圖書,幼兒因為有了習慣也會十分自然去閱讀。
1.2有助于激發幼兒學習積極性。所謂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幼兒只有對所學知識感興趣,才會促使他們主動學習。實際上讀書是一項十分枯燥的事,如何激發幼兒閱讀興趣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圖書中的趣味故事來吸引幼兒注意,調動其探索欲望,進而其對圖書的閱讀興趣就會得到提高。
1.3有助于幼兒修身養性。對于幼兒時期的幼兒來講修身養性十分重要,諸多人們發現每個孩子之間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十分安靜,并且能夠靜下心的去做一些事情,而有的幼兒卻十分煩躁,不能安安靜靜的把一件事做好,導致此種差異的主要因素為孩子的性格不同,絕大多數的人認為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其實事實并非如此,性格也可以后天培養,需要較長時間熏陶,然而閱讀能夠有效鍛煉孩子的耐力,長時間就能夠幫助幼兒養成溫和的性格,進而實現修身養性的目的。
2.1依托興趣點,結合幼兒需求組織活動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幼兒對某個事物產生濃厚興趣,他會主動參與活動。活動初期,幼兒對投放到活動區域不同顏色的滾筒感興趣,他們會諸多投身到活動區,發現圓柱體滾動的路線為直線;而圓錐體一頭圓、一頭尖,只會原地轉圈。接著,幼兒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很感興趣,比如滾動現象,發現車輪滾動較快,為此在戶外活動中會主動玩腳踏車與滑板車。對那些可愛且美觀的自行車十分喜愛,玩的不亦樂乎,他們三兩成群,比誰的速度快。怎么深入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結合繪本《鴨子騎車記》,其主要講述的是自信且勇敢的鴨子,從起初不會騎車到最終熟練駕馭,引導幼兒只要不斷努力,充滿信心前行,就能感受到成功的歡喜。繪本中各種動物的表情與語言,一定會激發幼兒閱讀興趣,進而生成系列研究活動。
2.2依托儲備,為幼兒自主閱讀提供有利條件
幼兒指南明確指出,幼兒語言學習需要有對應的社會經驗做支撐,需利用多元化活動豐富幼兒生活經驗,拓展語言知識,加強表達與理解能力。幼兒盡管很喜歡騎車,但是當前幼兒能夠騎行的自行車多半是四輪的,能夠任意調節坐墊高度,騎起來比較穩定,但是對繪本中出現的兩輪自行車,不僅難駕馭而且還有一定的危險,為了豐富幼兒經驗,教師可以組織相關活動。
比如,讓幼兒在家中學騎自行車,讓家長與之配合,促使他們感受到騎車的樂趣。幼兒會在家長的幫助下爬上自行車,感受兩輪自行車搖搖晃晃的特點。為了讓幼兒感受騎自行車的樂趣,家長可以讓他們坐在后座上,載著幼兒看風景。幼兒在活動中,會談論其爸爸載著自己騎車時的感受。有的說,我喜歡和爸爸騎車,有一種飛起來的快感;有的說,我的自行車能夠隨意提升車座。基于此,幼師可以組織以我喜歡的自行車為主題的活動。在談話過程中,幼兒帶著同父母騎車的照片與其他小伙伴興趣的說起來。通過和幼兒溝通,幼師能夠了解到幼兒非常喜歡向其他小朋友介紹自己的自行車,但在介紹中多半靠比劃的方式,對于自行車構件闡述不知如何開口。于是,幼師可結合幼兒需求進行研究活動,比如以有趣的自行車為主題的活動,讓幼兒在自主研究中掌握自行車的構造。最后,讓幼兒感受騎兩輪自行車。請家長協助,讓幼兒將自己的自行車帶入園中,在操場上練習。每天戶外活動時間,諸多幼兒學騎車,體驗騎車的樂趣。此種豐富的體驗有利于幼兒感受繪本內各個動物對鴨子的態度。
通過在閱讀之前進行有關活動,豐富幼兒經驗。憑借經驗幼兒才能更加深入的理解圖書內容,為自主閱讀提供有利條件。
2.3依托環境,促使幼兒自主閱讀
第一,布設閱讀區,激發幼兒閱讀興趣。指南指出,幼兒語言能力是在溝通與應用中發展起來的,需為幼兒營造良好的語言應用環境,鼓勵幼兒同成人交流,讓幼兒敢說、愿意說,并得到回應。教師可以營造三個閱讀區,其中有桌子
和沙發等。在閱讀過程中,幼兒能觀察到各個細節,結合自身經驗猜測故事中心。在活動中,教師提出鴨子是如何學車的?各個動物秉持著哪種看法?之后要求他們自行閱讀。幼兒會非常投入,閱讀完以后,幼兒會主動同其他伙伴交流,熱烈討論,期待同其他小朋友分享。
第二,布設交流區,為幼兒自主交流閱讀提供有利條件。滿足幼兒實際需求,教師讓先看完繪本的幼兒到交流區同其他小伙伴闡述自己對繪本的看法,該環節依舊是以幼兒為中心,他們自主提問、分享以及介紹,而教師則在一旁通過開放式的提問掌握幼兒的閱讀情況。比如,告訴你的小伙伴各個動物是如何看待鴨子騎車的?你覺得哪個部分最有趣,主要講的什么內容?之后,幼兒就會三兩一伙的開始交流研究,比如,小紅說,這一頁我沒有看明白,教師立刻說,小紅想同大家分享沒有明白的畫面,誰能幫幫她?通過不斷交流,幼兒能夠總結出屬于自己的閱讀方式,如可以上下聯系,仔細觀察,同人物心理與表情相結合等。
第三,合理應用顏色不同的夾子,促進幼兒自主閱讀。在集體閱讀中,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之后要求他們結合問題去閱讀,一邊閱讀一邊找出自己不理解和喜愛的畫面,利用不同顏色的夾子做標記。不同顏色的夾子能夠幫助幼兒給自己不理解和感興趣的畫面做標記;幼兒自主閱讀中,夾子的使用有助于幼兒有目的的思考與研究;同教師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時,夾子還能幫助幼兒有針對的提問或是表達,以便教師動態掌握幼兒想法,結合幼兒閱讀狀況調整教學進度。
綜上所述,對于大班階段的幼兒來講,大力推廣自主閱讀教學活動十分重要,其不但是提高幼兒閱讀理解能力的基本條件,也是增強幼兒綜合素養的關鍵點。為此,幼師需采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將其存在的作用在幼兒教育中充分發揮出,為幼兒之后穩定立足于社會提供有利條件。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新橋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