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艷艷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內在需求,情境教學法有助于提高教師專業素養、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水平和學生學習效果。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歷史教師根據歷史學科的特點,積極運用多種手段、多種素材、多媒體來創造適宜的情境和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的歷史認知,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歷史情境教學法是指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高中歷史教師根據歷史學科的特點創設一定的情境,進而使學生設身處地體驗,加深對高中歷史知識的理解,從而幫助學生理解高中歷史教材設置的內容,并使學生的綜合思維得到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高中歷史情境教學法是歷史教師進行教學創新的一種有效方法,其中教師、學生和情境是此方法運用的三大要素,其中情境設置是核心。
2.1 我國新時代教育教學改革的內在要求
在新時代新課標背景下,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程不斷推進,歷史學科也經歷了課程理念、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的變革和更新,同時對歷史課程的任課教師也有了更高的教學能力要求。新課標強調歷史學科的教學應該重視教書育人的功能,課程設計需側重學生歷史文化和人文素養的培養,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學過程中需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構建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方法。
高中歷史情境教學法把學生放在教學中心地位,設置歷史情境,運用開放的教學理念,從強調教學結果到重視教學過程,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歷史,進而潛移默化地學習掌握歷史知識,在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培養,能夠在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能力,在感知歷史的過程中探索解決現實問題的辦法,并得到歷史教育的價值觀念教育,在情境中促進歷史核心素養的形成,這種教學方法符合新時代教育教學改革的內在要求。
2.2 有利于提升歷史任課教師的核心專業素養
新課標課程改革下的歷史教學強調教學觀念的轉化更新,需要教師注重多種角度、多種場景的設計,引導學生在宏觀和微觀不同層面的認識歷史,在歷史教學中有效進行史料搜集、正確的歷史解釋,對學生進行歷史時空觀念和歷史價值觀的塑造培養,使學生對歷史有正確的理解,所以,教師的專業素養直接決定了歷史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教學效果。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熟練運用情境教學法,要求歷史教師不僅具有扎實的歷史學科專業知識,還需要運用開放型的課堂,將學生的學放在教學中心地位,運用歷史體驗和跨時空思維模式,同時需要掌握靈活的綜合教學方法為學生設置合適的教學情境,融教材內容和歷史結合,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有利于歷史教師核心專業素養的提高。
2.3 有助于提高學生歷史知識綜合技能
學習歷史需要有時空觀念,情境教學法可以將抽象的歷史在具體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親身體會并感悟歷史事件,深層次理解歷史,這樣可以拓展學生的學習角度和視野,讓學生在體驗和觀察中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對歷史的科學認知,從而獲取豐富的知識。
新課標課程改革倡導情境教學法,隨著高考試題也改變了命題考核目標和形式,增加了歷史情境命題的考核,比如有情節的歷史故事,有史料價值的文學作品,對歷史建筑或者環境的具體描述,而且越來越重視新時代、新情境的設置,歷史圖片的靈活體現,貼近社會現實和人們生活,高中歷史教學的變革激勵一線的歷史教學教師注重對學生歷史與現實結合的綜合思維培養,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和綜合技能。
3.1 歷史問題設置不明確
高中歷史應用情境教學法需要歷史教師設置有效、目的明確且有效的歷史問題,并將問題融入創設的歷史情境之中,提高學生參與問題思考的積極性和激發學生深入探索的主動性,進而提高歷史課程的教學質量。但是教學實踐中,存在設置的情境問題指向不明確,學生在問答時不知所云、過于隨意的現象,不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
3.2 缺少情感價值觀的培養
情境教學法需要將知識、情感和價值觀三者融入教學過程中,在新課改環境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和情感表達是歷史教育的核心部分,歷史教師將課程知識融入特定的歷史情境中,是為了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和價值觀的塑造,但是不得不承認的現實是,許多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更側重的是知識和能力的提高,對于情感正確有效表達和科學的價值觀形成是遠遠不足的。
3.3 創設情境的取材過于陳舊
情境教學法的實施效果直接取決于所選取的素材質量,恰當的新穎的高質量素材既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還可以增強課堂的教學效果。目前歷史情境設置的主要素材有文字史料、圖片、音像資料和文物等,但是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應用到各行各業,教師選取的素材可以更加便利和多樣化,但是不少教師為了節省備課時間和精力,選取過于陳舊的資料,用于新時代學生的授課,缺少時代性和與時俱進,學生便對陳舊資料無法共情,使情境教學法失去了應有的活力。
4.1 綜合多媒體手段再現歷史情境
新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學提供了先進的教學手段,歷史課本對歷史的文字描述抽象地介紹了歷史事件和人物,但是歷史中出現的人和事物都是鮮活的,而現代綜合多媒體手段可以靈活地以圖片、影像或者聲音等形式生動地展示歷史畫面,營造一個身臨其境的氛圍,讓學生在開放的課堂中將課本文字與多媒體展示有效結合,既克服了課本的枯燥,提高了課堂的吸引力,也能讓學生加深歷史情感,增加學習興趣。比如在講述《中國古代藝術長廊》時,可以用多媒體播放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圖片展示漢字與書法的魅力,并用聲音讓學生體會詩言志歌詠言的意境,用影像感受梨園春秋的情感;在講述《新中國外交》時,用豐富翔實的紀錄片視頻片段讓學生感受我國新中國外交艱難曲折又燦爛輝煌,讓學生感受周恩來偉大外交官的光輝形象與智慧,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4.2 運用歷史角色表演體會歷史情境
角色扮演情境教學是在心理學基礎上,設置一定的歷史情境,讓學生扮演歷史人物的角色,通過學生對歷史角色的解讀,以歷史人物的立場對待歷史問題,在角色表演的過程中體會歷史人物的情感,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參與到教學中成為中心主體地位,還可以加深對歷史不同角色和人物的理解,更好地對歷史進行正面客觀的詮釋。比如《孔子與老子》和《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可以讓學生選擇不同的代表人物進行表演,體會孔子的學生與老師論政、論“仁愛”等的探索式課堂;比如講《五四愛國運動》時,讓學生扮演北京大學的學生或者外國記者,來體會愛國學子的滿腔熱情,更激發學生關心國家大事,熱愛祖國的情感,鼓勵學生做新時代一直在努力的追夢人。
4.3 運用新時代的生活環境構建歷史情境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學習歷史除了讓學生了解歷史的發展歷程,更重要的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珍惜我們新時代的生活,堅定我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歷史教師可以從現實生活中取“情”和“境”,以境傳情,有效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正確利用歷史知識來看待當今社會,同時增加歷史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可以結合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讓學生在富裕、幸福、文明的現實新生活里,觀察身邊村村通的公路、橫跨亞歐的“一帶一路”、高樓大廈和互聯網帶來的便捷的生活,并思考美好生活、著名民族品牌出現的原因,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明白改革開放是明智之舉,是時代所需,更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作者單位:日照市嵐山區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