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章華 楊成 黃亮
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生作為成長中的一代,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同時肩負著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的重任,引領著經濟轉型升級,被視為是創新創業的主力軍。李克強總理提出的“雙創”理念,觸發了高等教育發展新潮流。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開展至關重要。本文基于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釋讀,簡析了其在高校的開展現狀,并著重就其改革進行了探究。
歷史經驗表明,創新是社會發展的恒動力。尤其是互聯網時代,各個行業領域日新月異,創新已然成為了一種常態。同時,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化,生源數量急速增長,擴大了市場競爭態勢,當代大學生面臨著越發嚴峻的就業形勢。從學生發展的角度上講,創新創業教育是當代高等教育發展的現實選擇,其本身有著非凡的價值意義,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模式,打破了傳統應試教育的機械化與僵硬化狀態,立足學生全面發展,旨在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素養,提高他們的市場經濟適應能力。單從字面意義上理解,創新創業教育主要含闊兩個方面的內容,即創新與創業。知名經濟學家約瑟夫曾表述,“創新就是勞動力、土地、資本等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將新機制引入生產體系,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對于“創業”,管理學家彼得認為,“創業的本質是在與要在組織中建立新的生產函數,創業不是重復,而是創造,創造新的滿足、新的組織模式。”由此看來,創新與創業之間存在緊密的關聯性,實屬一脈相承。創新創業教育并非上述兩個概念的簡單相加,而是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根本,融合素質教育、職業教育等多種教育理念,有機地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組織在一起,是一種基于基礎性才能和通用性才能培養的公共教育,具有很強的先進性、系統性以及實踐性等特點。
面對激烈的經濟市場競爭挑戰,加之高等教育普及化、大眾化,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越發嚴峻,創新創業教育成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及發展問題的重要手段,其在高校的開展已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事實上,受主客觀因素影響,該項目具體實踐中仍舊存在不少問題,實效性有待進一步提升。目前來講,我國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時間并不長,很多高校及師生尚未對此形成清晰的概念,單純地將之視為“創建公司”、“推翻傳統”,甚至部分人認為其是找不到工作學生的唯一出路,并無廣泛意義,制約了后續工作發展。 教師作為教學主導,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的關重影響因子,其有關理論及實踐經驗的匱乏,制約了其發展。另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存有不足,應試教育色彩殘存,缺乏有力的環境支持,片面強調理論知識灌輸,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培養, 未有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形態,是一項系統化實踐工程,對師生提出了諸多方面的要求。結合實際情況,針對性地提出了以下幾種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策略,以供參考和借鑒。
4.1 革新思想理念
創新創業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的現實選擇,對學生發展有著非凡的價值意義。本質上而言,創新創業教育理念雖然新穎,但與傳統教育的性質并無差別,其核心問題在于培養人才,應立足學生全面、健康發展,設定科學的目標導向。創新創業教育與時代文化相吻合,其本身代表著一種新興教育理念,對其認識是組織有效實踐的基礎。新時期,高校要加大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宣傳,全面展示其在發展學生方面的價值,將之有機地將人才建設、科學研究體系等相結合,革新師生思想認知,激發他們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提升師資重要戰略地位,明確創新創業教育要求,綜合考量既有教師的素質能力表現,及時發現問題,針對性地組織培訓教研工作,強化其思想認知,更新他們的教育理念,不斷豐富其學識涵養,分享有效實踐經驗,共同探究有效的實踐模式,提高他們的素質素養水平,使之成為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有力支撐。另外對于教師個人而言,應當深刻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不斷充實自我經驗積累。
4.2 優化課程設置
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通識性教育,應當納入學生專業必修課范疇,合理安排學時分配,增強學生的學習力度。同時,為了保證創新創業教育質量,高校還需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并加強與校外企業的溝通合作,有機地將理論知識與行為實踐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利好發展環境。基于此,在具體的課程實踐過程中,專業教師需注重創新創業教育的滲透,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依據其現實需求,有效組織系統知識講授,并結合真實的案例教材,深化學生認知,扎實他們的學識基礎。在此之余,組織多樣化的課堂實踐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鼓勵他們不斷開拓創新,使之敢于提出不一樣的想法,幫助其建立起完整的能力結構,包括思維能力、應用能力、合作能力等。信息化時代,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導入,為之提供了良好環境。例如,教師可基于多媒體的影音功能,結合各階段教育培養目標,導入真實案例,創設創新創業情境,提升學生參與體驗,并適度提出富有探究性意味的話題,組織學生協作討論,使之各方面能力得到鍛煉。
4.3 加強服務支持
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具有無窮無盡的影響力量,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認知、培育學生能力,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手段。對此,高校應當注重創新創業文化建設與發展,加大相關宣傳力度,彰顯其無限魅力,吸引學生的廣泛參與,在此過程中,良好的服務支持環境至關重要。事實上,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張,但相應的配套設置卻略顯落后,難以滿足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需求,對此應當集整資源,協調好各項建設發展,適度加大該方面的投入。基于此,高校可聘請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成功人士開展講座活動,從以往畢業生中篩選出經典案例,講述他們的創新創業歷程,以其切身感受觸發學生情感共鳴,并分享有效經驗,增強學生信心,提升學生參與活性。同時,加強與校外企業的合作,整合雙方優質資源,在國家系列政策的支持下,聯合打造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根據學生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為之思想迸發與實踐提供環境支持,幫助他們解決現實問題,促進創新創業的成功轉化。
4.4 完善評價機制
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合理評價,為高校改革實踐提供了依據,其作為一項系統化工程,應注重學校、企業的共同參與,確保最終反饋結果全面性、客觀性。在此過程中,學校是創新創業教育的主陣地,其評價體系建設應包含學校環境和教學質量兩個方面。其中,學校環境又包括硬件環境和軟件環境,如基礎設備、實踐基地、研討數量等。而對教學質量的評價,應當強調學生主觀需求及意愿,有機地將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結合起來,綜合審查學生思想、行為等表現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反饋給師生,針對性地組織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高師生參與體驗,充分調動他們的主體性。同時,企業支持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支持,彼此間應當建立良好的互動合作關系,協同分析市場經濟走向,明確創新創業教育目標,客觀評價學生創新創業想法及成果的轉化率,并解讀其背后折射出的問題,探究出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方案,付諸于實踐。如此,在嚴謹、科學的評價反饋結果指導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必將取得更加成果。
總而言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十分重要和必要,其作為一項系統化工程,由于經驗積累不足,實踐中難免出現問題,應當注重革新思想理念、優化課程設置、加強服務支持、完善評價機制,有效調動師生參與積極性、主動性,進而取得更大成果。作者希望學術界大家持續關注此課題研究,結合實際情況,及時發現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問題,針對性地提出更多有效改革建議。
(作者單位:河源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