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長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假肢與矯形器學會(WHO/ ISPO)
2008年發布的《發展中國家假肢與矯形器專業人員培訓指南》中對發展中國家假肢和矯形器專業人員需求的預測,我國至少需要假肢師和矯形器師8190人,而目前我國相關人員僅有1000余人,約占從業人員的10%。康復工程技術是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技術課程,主要培養學生指導患者進行假肢、矯形器及輔助用具的穿戴和使用訓練。
根據康復治療工作崗位的需要和康復治療技術職業資格考試的要求,結合高職的特點,內容選擇貼近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能力特點,同時對接崗位,堅持夠用的原則,科學設計課程,合理選取教學內容,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讓學生能真正掌握該門課程。首先在課程框架設計上,依據對臨床上康復治療過程中設計的典型任務的分析,確定假肢、矯形器、其他輔助用具及臨床應用四個教學模塊。
課程總體目標:通過本課程學習,學生能掌握各種矯形器與假肢的制作方法及選用原則,具備根據不同患者選擇各種矯形器的能力,能達到基本的操作能力,為將來從事康復治療提供基礎。
1)知識目標:掌握與假肢裝配有關的截肢,截肢者康復的新觀念、新方法,常用假肢、矯形器的品種、特點、穿戴及使用訓練;熟悉處方方法和裝配適合性檢驗方法及假肢的制作過程。2)能力目標:能指導患者進行假肢和矯形器的穿戴和使用訓練,能正確進行矯形器的制作,能進行假肢和矯形器處方的書寫,能熟練操作脊髓損傷、偏癱等患者配戴矯形器后的康復訓練,達到初級的水平。
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根據康復治療專業學生對康復工程技術的學習要求選擇內容,將課程內容整合為假肢、矯形器和其他輔助用具及臨床應用四個部分,其中假肢部分分為概述、截肢者的康復及上下肢假肢,內容要求如下:
教學單元
教學內容及要求和技能內容及要求
第1單元假肢
掌握康復工程技術的相關概念、假肢的分類;熟悉假肢的發展歷史,假肢制作過程、假肢裝配臨床工作等。
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對假肢進行命名,能說出不同部位假肢的制作過程。
2)截肢者的康復
掌握截肢水平的選擇截肢后主要的功能障礙特點和截肢后的康復治療;熟悉各部位截肢的特點了解截肢的歷史及發生率。
能指導截肢患者進行假肢的穿戴訓練能;能指導截肢患者進行假肢的使用訓練。
3)下肢假肢
掌握下肢假肢的定義、分類及各部位假肢的特點及穿戴、使用訓練;熟悉下肢假肢接受腔的相關內容;了解下肢假肢的零部件及構成。
能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假肢,能進行假肢接受腔的選擇。
4)上肢假肢
掌握上肢假肢的定義、分類及各部位假肢的特點及穿戴、使用訓練;熟悉上肢假肢接受腔的相關內容;了解上肢假肢的零部件及構成。
能運用所學知識闡述各部位假肢的特點,能進行上肢假肢處方的書寫。
第2單元矯形器
1)下肢矯形器
掌握:矯形鞋的基本作用與定義及下肢矯形器的功能;熟悉下肢矯形器的制作過程及應用,下肢矯形器的目的,了解治療師在矯形器裝配中的主要任務及矯形器的歷史與矯形器的服務及需要量。
能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支具;能對不同患者進行矯形器的制作;能運用醫學知識進行下肢矯形器作用的闡述。
2)上肢矯形器
掌握上肢矯形器的定義、分類及功能;熟悉各部位矯形器的特點;了解上肢矯形器零部件。
能指導患者進行上肢矯形器的穿戴和使用訓練;能對不同患者進行矯形器的選擇和處方的書寫。
3)脊柱矯形器
掌握脊柱矯形器的基本構成與軟性脊柱矯形器的主要作用;低溫塑化矯形器的制作方法;了解脊柱矯形器的構件。
能指導患者進行脊柱矯形器的穿戴和使用訓練;能進行低溫塑化矯形器的制作。
第3單元其他輔助用具
1)輪椅和助行器
掌握輪椅的構成、輪椅的尺寸選擇及輪椅的使用目的;熟悉助行器的特點及選用原則;了解各類型輪椅的特點及助行器的發展史。
能根據患者的身高、體型選擇合適的輪椅;指導患者進行輪椅的選擇。
2)自助具、防褥瘡墊及
掌握自助具的分類、壓瘡的定義及坐姿保持器的特點;熟悉自助具的定義和站姿輔助具的定義;了解臥姿保持器及防褥瘡墊。
能運用所學知識對患者進行預防壓瘡的指導;能指導患者進行自助具的使用訓練。
姿勢輔助具、助聽器等。
第4單元臨床應用
1)兒麻和偏癱康復治療中的應用
掌握偏癱及兒麻的定義、常見功能障礙;熟悉矯形器在偏癱和兒麻患者中的使用。
能運用矯形器、輔助用具對偏癱和兒麻患者進行穿戴和使用訓練
2)腦癱和脊髓損傷康復治療中的應用
掌握腦癱及脊髓損傷的定義、常見功能障礙;熟悉矯形器在腦癱和脊髓損傷患者中的使用。
能運用矯形器、輔助用具對腦癱和脊髓損傷患者進行穿戴和使用訓練
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熟悉醫院的康復工程治療流程,提前與醫院接軌,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入醫院真實的情境,模擬治療師、病人角色,建立一套完整的醫患體制,加強實踐教學的比例,在實踐學習過程中發揮團隊合作精神,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治療過程。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手段。
基金項目:江蘇泰州職業技術學院項目(No.ZY201511)
(作者單位:泰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