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慧明
著名編輯學家鄒韜奮曾說: 沒有個性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問題,發展就更沒有希望了。期刊出版活動內容豐富,包括內容編輯、裝幀設計、運營、發行等,彰顯刊物特色的途徑之一就是進行選題策劃。任何刊物,如果不從選題策劃上下功夫,那根本不可能打造出有生命力的期刊。強化選題策劃工作,不僅可以提高刊物學術質量和編輯業務能力,而且對刊物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和品牌建設能夠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選題策劃是期刊的靈魂和基礎,是期刊出版工作的第一步,貫穿于期刊出版工作的全過程。在期刊不斷增多、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今天,符合刊物定位、富有表現力、生命力和創造力的選題策劃能夠全方位凸顯刊物風格和特色,使其在同行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積極探索選題策劃方向,已成為高職院校學報生存與發展的重要任務。
1.1 稿源渠道狹窄,只能被動選題。
眾所周知,高職院校學報因其撰稿者及受眾基本為本校教師,自產自銷,稿件數量不愁,編輯被動接受稿件,只需對來稿進行程序上的組稿,然后按學報欄目粗略分配,根本談不上主動選題策劃。
1.2 稿件質量差,無法承載選題意圖。
高職院校學報編輯組稿過程中,通常會感覺到有心無力,來稿的整體質量實在是難以言說,稿件問題太多,觀點新穎、論證嚴密、見解不凡的文章實在是鳳毛鱗角。因晉級、職稱評審的影響,不同級別的刊物加分不同,所以本校的優秀稿件大多投向核心或其它高層次的刊物,而高質量的外稿更是“不屑一顧”。許多文章對問題的研究沒有多少創見,毫無深度可言,根本承載不起當初選題的意圖。
1.3 欄目設置寬泛,沒有特色。
不少的高職院校學報,多是根據本校的學科情況來設置欄目,欄目相對固定。所以翻開目錄,通常會發現什么都有,內容寬泛,面目相似,宛如大雜燴,。編輯也是來什么稿就收什么稿,然后審稿編稿,所以高職院校學報普遍質量不高,欄目沒有形成刊物特色。
1.4 編輯觀念守舊,參與選題的主觀能動性差。
不少高職院校學報編輯部都是與其他部門合署辦公,編輯也不是單純做學報業務,工作瑣碎繁雜,沒有太多心思專注于學報工作,坐等稿件上門,缺乏憂患意識,甚至毫無選題策劃意識,對欄目的調整也沒有突破的勇氣和創新的魄力。
總之高職院校學報是我國編輯出版領域里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它作為高職院校科研究成果的重要載體, 肩負著選擇、傳播人類文化成果的重要職能。學報將什么樣的科研成果呈現給社會, 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然而高職院校學報在選題策劃上呈現出滯后的局面,無法跟上日益發展的文化需要,嚴重影響到高職院校學報生存與發展。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重視與改變,高職院校學報必然會陷入舉步維艱,難以為繼的程度。一旦國家政策在職稱評審等方面對論文要求放開或不作特別的要求,毫不隱諱地說,高職院校學報將會承受致命打擊,刊物沒必然有可能辦下去。
學報是學術期刊,是反映高職院校科研成果、開展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選題應站在一定學術高度,能夠占領某些領域研究的制高點,推動學術研究和學術交流。
2.1 圍繞獲批立項的項目(課題)選題
高職院校已獲批的立項項目(課題)可以體現高職院校教科研最強綜合實力所在,每一個項目(課題)組都有一支實力雄厚的科研隊伍,這些項目(課題)完成前必須要撰寫若干論文。緊盯這些項目(課題)組,加強與項目(課題)負責人溝通,關注項目(課題)研究進展情況,進行相機約稿,可以最大程度地拿下部分優質稿源,爭取首次在學報上發表。
2.2 圍繞校內重點專業選題
重點專業是高職院校教科研綜合實力所在,將其列入選題計劃,既能緊跟學校重點專業建設的步伐,又能反映學校教科研的頂尖水平,對促進高職院校教科研的發展有全局性的意義。
2.3 圍繞課堂教學實際選題
課堂教學實際是教師永遠繞不過的,教師天天都要琢磨日常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任何學校最為重視的環節,教學一線是學報實現穩步發展的后方根據地,作者群、讀者群也主要來自于教學一線。時常關注教學一線的日常教學情況,從教學一線吸引稿源,密切與教師的聯系是鞏固學報在教學一線地位的重要方法。來自教學一線的研究和反思,是最為鮮活的內容,也深受廣大教師的歡迎。
2.4 圍繞區域發展熱點選題
高職院校依靠區域經濟支持而建立,服務并回饋區域經濟發展是其應盡義務,高職院校學報也應體現區域發展熱點問題。學報選題班子要時刻保持與區域重大科研活動信息的暢通, 與區域知名學者和正在進行的重大攻關項目的負責人保持密切往來, 并經常參加一些科技成果鑒定會, 從中選約優秀稿件。
2.5 圍繞職業教育發展熱點選題
職業教育是區別高職院校與其他高校的重要特點,職業教育的發展熱點應是高職院校重點關注的內容,學報編輯部應隨時捕捉這方面的熱點內容,加強與職業教育界權威人士的聯系約稿,這對促進學報的發展有著不小的意義。
2.6 圍繞實用技術應用選題
高職院校教師有不少的發明專利,但苦于與企業的聯系不通暢,無法將科技成果轉化。不少的高職院校學報編輯部與科研處合署辦公,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可以打通校內科研人員與企業的橫向聯系的通道,能夠促進實用技術向生產力轉化并產生明顯的經濟效益。
基金項目:第四屆全國高職院校學報研究會課題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湖北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