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宏
現代職業教育提倡產教融合,構建科學合理的中職學校教學機制。在新時期,職業院校面臨著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本文主要針對產教融合背景下職業院校英語教學改革實踐進行探討。針對現階段職業院校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筆者積極探索職業院校教學改革新路徑,積極構建現代化的職業院校英語教學改革體系。
職業教育培養出的人才必須屬于高素質與技術型相互結合的人才,這也是職業教育發展所要面臨的問題。職業院校在實施教學活動期間,主要以技術型人才的培養作為其主要的教學任務。而職業學校要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術型人才,就必須實行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說,從當前職業教學發展的現狀就可以了解到,實行產教融合是突破職業學校現在發展的主要措施,唯有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才能夠培養出技術型人才。
產教融合,是指職業學校根據所設專業,積極開辦專業產業,把產業與教學密切結合,相互支持,相互促進,把學校辦成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科技服務為一體的產業性經營實體,形成學校與企業渾然一體的辦學模式。產教融合是產業與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院校為提高其人才培養質量而與行業企業開展的深度合作。
產教融合是將教育和地方產業相結合,使教育成果更好地應用于產業,以推進地區經濟發展,同時產業為學校提供將教育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必要條件及學生實習就業的場所。其具體內容包括:學校的專業設置要與地區產業相吻合,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共同參與教學與實踐過程,學校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要與學生即將從業的標準有一定的關聯性。產教融合的背景下,職業院校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綜合素質高、專業素質好、就業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
由于使用傳統的英語教學思想、評價模式、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職業院校學生的英語基礎以及教師的基本素質等方面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使得職業院校的英語教學效果不佳。許多學生只有英語知識,不具英語實用技能,無法用英語進行哪怕是最簡單的交流。更嚴重的是,由于語言知識量非常大,知識點之間關系復雜,我們陳舊的英語教學使得這些知識在技能化之前先在學生的意識中形成阻塞,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而使學生感到學得很苦又進步不大,不會應用,而失去學習興趣,并對英語學習產生厭惡心理。
在現階段,筆者認為職業院校英語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點重要問題:
3.1 對英語教學重要性的認識不足
一直以來,英語教學的水平優劣是職業院校提高層次和培養高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標志。對于職業院校的師生,英語教學的要求盡管沒有大學本科的高,但是也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具備閱讀和翻譯相關英語資料的能力,能夠進行簡單的日常涉外對話。職業院校在逐步規范專業課程設置的同時,就英語教學的系統性、長遠性和針對性還缺乏足夠的認識,有些照搬大學專科的教學方式,有些還是沿用中專時候的教學體系,教學成果和質量不盡人意,難以適應新時期職業院校教學目標的要求。
3.2 教學模式和方法不能適應現代職業發展的需求
近幾年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在不斷的改革下,雖然有了一些比較好的成效,但是仍然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有許多學校在進行英語教學的時候為了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還是以教師講解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其次,在長期的傳統教育的影響下,學生在學習中過于依賴教師,面對問題不會去分析思考,使得學生的英語水平得不到提高;另外,在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下,教師的工作越來越繁忙,出來授課以外,教師已經沒有經歷對學生進行詳細的指導,對于教學中的創新更是少之又少;除上述以外,教師們為了使學生的英語等級考試通過率得到提高,在課堂上只能對學生進題海戰術。
3.3 實踐理念落后,英語教學嚴重脫離專業實踐
職業院校教學重在實踐,專業英語更是如此。但由于主觀和客觀因素,我國現代職業院校英語教育完全和實踐脫離,專業英語的學習效果真是慘不忍睹。英語作為一門應用廣泛的語言,實踐性特別強,可目前職業院校人才培養中,經費投入、師資力量、教學設備等更加趨向理論教學,理論占絕對比重,實踐教學普遍被忽視,實踐課時占比嚴重不足,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很多企業都建議學校要更新實踐教學觀念,增加時間教學課時,強化實踐教學的地位。
4.1 以產業需求為據,構建教學模塊
職教院校的教學目標就是為國家輸送應用型人才,為企業輸送技能型英才,因此,在進行職教院校的教學設計時,教師就不得不將產業需求作為教學模塊設計的根據,依照當前社會產業的主要需求進行教學計劃的合理設計,以期提高職教教學的有效性。產業的飛速發展對應著院校專業的建設,隨著社會產業需求的不斷變化,職教院校也應當積極改進英語教學的設計,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專業英語的安排,努力跟上現代化建設的步伐,跟上產業發展對院校專業的需求。教師應當依照產業的需求,在英語教學中開展模塊化的教學設計,將教學的目標與產業的需求相對接,教案教材、課程的內容與職業標準相結合,從而實現“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下的優化教學。
4.2 工學結合、知行合一
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是具有職業教育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是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的必然要求,更是職業教育教學層面堅持產教融合的具體體現。從改革教學過程的角度對工學結合、知行合一人才培養模式做出明確部署。一是要求“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突出做中學、做中教”,二是著眼于增強專業教學的職業性,肯定近年來教學改革創新的經驗,倡導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三是強調提高實踐性教學的實效,進一步明確對公共基礎課的實踐性教學要求,并對課時安排與實習形式做出要求,強化了實踐教學的課時保障。此外,還要強調實習崗位要與專業對口,崗位工作內容要與專業學習內容對口。四是從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出發,明確提出“加大對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支持和保障力度”。
4.3 推進校企利益融合,建立合作長效機制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以滿足校企兩個主體的利益訴求為宗旨,共享共贏是其共同特征。互利互惠使校企雙方從感情機制走向利益機制,確保長期合作深度融合。在校企合作中,學校的目標追求是以培養符合企業需要的人才,學校各專業與行業、企業建立直接聯系,了解和掌握行業發展趨勢和需要,改革專業教學,為企業培養需要的人才;同時,學校可以利用企業資源, 進行“雙師型” 教師培養,發揮自身優勢,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而企業是以獲取更大經濟利益作為價值追求,在校企合作中,企業可以便捷、高效選擇學校培養的人才加入企業,對職工進行繼續教育,通過對教育支持,起到宣傳效應,樹立企業形象;借助于學校資源和政府政策支持,節約成本,進行新產品研發、新技術引進、設備技術改造等,提高整體效益。深化產教融合要建立校企雙方利益共同體,共享和優化產學資源配置,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助力產業建設。
總之,以產教融合為導向的職業院校英語教學改革,追求課堂教學與工作過程,學校教育和社會生產實踐的無縫對接,構建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教學方法和課程體系是深化職業院校教學改革、培養高能力人才的必由之路。高等職業教育的國際化發展需要英語教育,高等職業的英語教育需要走產教融合之路。在EGP+ESP模式中,高等職業英語教育分為基礎英語、行業英語與專業英語三個階段,在任何階段都將充分利用多模態的教學資源、三維度的教學課堂、翻轉化的教學模式和開放性的評價體系來實現產業、行業或職業的典型工作任務與英語語用能力的有效融合。
(作者單位:蘭州現代職業學院財貿分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