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平 羅旭靖
當前新媒體環境下,我國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學面臨著新的困境和挑戰。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需不斷提高運用新媒體的能力,準確把握高職學生的思想狀況,增強他們對思政課的認同感,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學內容和網絡資源,充分調動高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教學實效性。
新媒體使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著巨大變化,對他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價值取向產生著廣泛影響。由于高職學生和本科學生的思想文化層次和行為習慣方面的差異,新媒體環境下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復雜性和艱巨性。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是當前眾多高職院校共同關注的研究課題。
當前的高職大學生是高職思政課的受教群體,要提高當前思政課的實效性,理解和把握學生的生活特點和心理思想狀況是首要和關鍵環節。當前的高校大學生都是1990年以后出生的群體,他們的成長過程,伴隨著我國科技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他們是新媒體時代的積極響應者,處在社會急速轉型、文化多元發展、思想高度開放的多元信息化時代,所以他們大多追求思想的絕對自由。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具有以下特點:
1.1 高職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缺乏認識。
高職學生生源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普通高招考分較低的高中生,第二類是對口升學招收的職高或中專生,第三類是3+2或5年制大專,這三類生源本來在學習習慣、人文素養方面和本科生就有一定的差距。這些學生從心理上講不太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感覺其枯燥無味,覺得“學精一門技術”以后有賺錢養家的本領是最重要,不重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排斥思政理論課的學習。而且高職學生與社會接觸更加廣泛,他們從一入學就考慮就業問題,在當前市場經濟的主導下,他們更容易“目光短淺”,對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認同感降低,不愿意接受思政課教育,這就是他們對思政課的學習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重要原因。
1.2 高職大學生對新媒體的依賴日趨增強。
90后高職大學生成長于新媒體時代,從小就和新媒體為伴,新媒體是他們生活、學習、交往、展示個性的主要工具。他們個性獨立張揚,不愿意接受說教,喜歡用自己的眼光看待社會。網絡虛擬環境恰好迎合了他們這一心理特點,課堂上低頭族越來越多,他們在網上玩游戲、看視頻、發微信、QQ聊天,甚至走路吃飯睡覺時間也在玩手機,這種過度的依賴導致他們缺乏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尤其對一些原則性問題缺乏堅定的立場,對學習、生活、社會交往等產生惰性,甚至孤僻冷漠、逃避現實、喪失交往能力等,從而加大了思政課教學難度。
1.3 高職大學生較之本科生,自律意識更弱。
在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隨時隨地可以接觸到海量的信息,并且可以在網絡上自由表達觀點、發表評論、交流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們的個性,但處理不好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矛盾的情況下,容易把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混為一談,甚至導致個人主義極端膨脹,道德被擱置和邊緣化,而且由于他們對新媒體所傳播的信息沒有足夠的辨別能力,很容易受錯誤價值觀的影響。近年來,一些網絡媒體受西方思潮的控制,正在上演一場“人心拉鋸戰”,爭奪對象就是知識界和年青一代的網民,運用網絡媒體攻擊馬克思主義,攻擊黨和政府,大肆兜售西方“民主觀”、“價值觀”等,在民主、自由的旗號下宣傳的是西方的意識形態,旨在通過媒體文化向學生進行意識形態的滲透,妄圖改變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實現他們“和平演變”、對我國青少年進行“西化”、“分化”等政治陰謀。這些手段具有極強的迷惑性,尤其對于大學生的價值觀容易產生消極影響。而高職學生的政治素養、自律意識總體上低于本科生,這在客觀上也制約著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提高。
2.1 運用新媒體手段,增強高職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同感,提高高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大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高職院校的特點就是實踐性強,高職學生更注重實踐,而思想政治理論課傳統授課模式就是理論灌輸多于實踐,不重視與社會現實、學生實際的聯系,無法對學生的不健康思想及時做出疏導和調整糾正,學生體會不到這門課的作用。針對這一情況,筆者每周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堂上設置15分鐘的“新聞熱點面對面”,把學生分組,每組學生都上網搜集本周的新聞熱點相互交流、碰撞,把搜集的新聞熱點制作成PPT圖片,在課堂上結合所學內容和學生進行討論,尤其對一些敏感、復雜、熱點、難點問題不回避,深入講解,切中要害,并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理解、分析和總結。這種開放式教學,一方面利于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獲取正面信息;另一方面學生在討論現實問題和對現實問題進行討論的同時,必然會聯系自身可能出現的問題,在以后自己遇到問題時能夠及時做出分析、思考,大大地提高了他們的辨別能力和獨立思考,鍛煉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們學習思政課的積極性、主動性。中宣部、教育部2005年《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中指出:我國當前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加強,不能削弱。”因此,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將理論教學與學生實際結合起來,是當前思政理論課教學的必然之道。
2.2 提高高職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的能力,創新網絡授課模式,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效果。
多媒體教學方式靈活多樣,承載的信息量大,具有傳統教學所不具備的處理圖像、文本、視頻、音頻等綜合能力,能將教學內容以圖文、聲像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能極大滿足學生視覺、聽覺等感官的需求,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積極探索、主動學習的能力。思政課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一改以往單一的理論灌輸,大大增強了教學效果,因此,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靈活熟練運用多媒體,根據不同新媒體的特點,將思想政治教學課程進行風格不同的設計,使教學內容與當代新媒體結合,借助新媒體對學生的吸引力,使大家更喜歡和樂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除了多媒體課件之外,慕課和微課等網絡授課新模式也深受學生歡迎,也是提高思想政治課實效性的方向之一。慕課讓學生先自學課程內容,然后通過視頻傳授知識,加以6-10分鐘的情景式微視頻,然后進行游戲闖關式測驗和習題,學生答對問題才可以繼續聽課,師生在線討論并解決問題。這樣的授課方式把虛擬世界和真實的學習體驗結合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深受學生歡迎。慕課反映的是以學為本的教學價值取向,慕課的運作模式已在根本上觸動傳統教的根基。高職思政課教師結合學生實際特點,制作慕課和微課,和學生搭建良好的網絡互動平臺,不僅可以增強師生溝通,激發學生創新意識,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3 建設積極健康的校園新媒體文化,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校園新媒體文化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影響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設積極向上的校園媒體文化,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重要舉措。首先,要運用校園媒體大力培育和傳播先進文化,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引導高職學生,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先進文化進入校園網絡、手機、樓道電視等新媒體,潛移默化地陶冶他們的情操,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政治修養。其次,利用微信、微博、QQ等網絡工具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高職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由于在高中階段或初中階段學習成績低落而被“邊緣化”,缺少呵護與關愛,學習動力不足,內心敏感、脆弱,渴望得到關愛和理解。高職思政課教師可以利用微信、微博、QQ、論壇等及時了解學生的內心變化及特點,為學生提供其所需的人文關懷,并及時進行心理疏導,讓學生從心理上信賴老師。
總之,在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準確把握高職生的思想狀況和生活特點,不斷提升運用新媒體的能力,創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學內容,充分利用新媒體工具,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效果。
(作者單位:南陽農業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