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玳 潘文麗 李淑芳
在傳統的數字技術、通信技術的基礎上,新媒體技術以銳不可當之勢覆蓋了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大學生是時代發展的希望,用于接收新鮮事物,新媒體技術已經成為高職院校發展的好伙伴,在學生社會服務意識培養方面新媒體技術發揮了巨大優勢,為高職院校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開拓了新的途徑。本文對高職院校志愿服務實踐活動的現狀進行了解,分析新媒體技術在志愿服務活動中的具體作用,針對如何運用新媒體技術完善高職院校志愿服務活動給出合理化建議。
志愿服務是一項通過奉獻他人來提升自我,使自己的人生價值得到升華的公益事業,高職院校開展志愿服務實踐活動進一步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機融合,以多形式、多層次的志愿活動,為高職院校學生提供了深入了解社會的條件與平臺,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在參與扶貧濟困、尊老愛幼志愿活動的同時,宣揚了團結互助的社會精神,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的思想,為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奠定基礎。
隨著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在各高校的開展,體現出學生服務模式單一、內容刻板的現狀,所提供的服務很難滿足服務需求,難以取得社會效益,這樣一來便會打擊學生的社會服務積極性。大學生參加志愿服務的動機會因人而異,有些學生是為了結交新朋友,有些是為了增長社會知識,有些是為了鍛煉能力,總體來看大學生的服務動機主要來源于社會需求。當前大學生參加志愿活動的積極性還有待于提高,學生往往都要以來學校組織的力量,自主意識不強,常常使志愿組織工作出現斷層。另外,被動型、任務型的志愿活動形式制約了服務內容的發展,束縛了志愿者自身能力的鍛煉與提高,消弱了學生參與志愿活動的興趣。
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創新了服務載體,真正實現了線上線下的互動,全面提升了大學生志愿服務質量,使大學生志愿服務實現跨地區以及現實與虛擬的結合。新媒體技術在高職院校志愿服務中的具體作用如下:
2.1 進一步完善志愿服務數字化建設
在新媒體技術廣泛應用的背景下,為高職院校志愿服務實踐活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可以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新手段來滿足志愿主題活動、社會實踐等所需的不同形式。建立高職院校志愿服務辦公系統,完善志愿實踐服務的數字化建設,不斷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加強大學生綜合素質以及專項技能的培訓,有效提高志愿服務項目組的工作效率。
2.2 新媒體為高職院校志愿服務實踐活動吹響集結號
在志愿服務活動實踐方面,廣大青年學生更傾向于新媒體,目前,新媒體技術已經融入到大學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當代大學生是公益志愿事業的傳播者與踐行者,與傳統的傳播方式相比,新媒體技術更能以效率高、傳播快的特點迎合大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生可以通過相關論壇以最便捷的方式了解志愿服務項目的召集信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志愿服務項目。高職院校可以運用微信群、微博公眾號等進行網絡策劃、網上組織、網上交流,吸引廣大青年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與慈善公益事業。總體看來,新媒體技術在志愿服務人員組織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對吹響大學生志愿服務工作的集結號有著一定推動作用。
2.3 新媒體技術有利于志愿服務正能量傳播
目前,對于志愿服務活動來講,新媒體技術可以說是志愿服務文化對外宣傳的最佳途徑,對于大學生來講,新媒體技術是她們彼此溝通的重要媒介,大學生志愿者們可以通過新媒體進行更好的交流,分享身邊的志愿趣事,使大家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志愿服務生活,加深志愿者的參與度與成就感。新媒體技術聚眾力強、關注度高,通過這些特點可以對志愿服務資源進行整合,發布召集令,對需要幫助的人給予幫助,為大學生以及社會人士提供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信息,這樣一來,志愿服務的正能量會得到更好的傳播,志愿實踐也會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高校會逐漸樹立志愿服務品牌。
2.4 新媒體技術有利于構建志愿服務者和諧夢
志愿服務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社會更加和諧,而志愿服務只是社會和諧的一個面。新媒體技術對志愿服務的發展有著很大優勢,例如信息宣傳成本低廉、詳解志愿服務內容等,在無形中提升了志愿服務質量,尤其對于高職院校大學生來講,通過手機便可以學習志愿服務知識,交流志愿服務心得,獲取志愿服務機會。新媒體的運用,所有人都可以進行平等溝通,增進志愿服務的知名度與普及度。通過互聯網,可以構建工作長效性發展以及多元化便捷服務體系,優化大學生注冊、招募、組織志愿活動等方面的工作,推動志愿服務工作可持續發展,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
3.1 創新與時俱進的工作理念
目前,新媒體技術在大學生志愿服務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明顯,許多高校在對志愿活動組織時,都會運用微信、QQ群、微博公眾號、網絡論壇等載體,為了更好的發揮新媒體在高職院校志愿服務實踐中的作用,高校共青團工作人員需要及時的更新觀念、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將新媒體運用理念與志愿服務相結合,調動大學生志愿者的主體意識。
3.2 加強統籌指導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已經建立了志愿協會,為學生的志愿服務工作奠定基礎。在新媒體環境下,受個體經驗、社會資源等因素的影響,在進行學生志愿活動的組織與策劃的過程中還會面臨許多困難,所以必須發揮學院黨組織、共青團的組織優勢,加強統籌指導,促使志愿服務在學生群體中有序開展,學生必須深入了解并從內心認同這項事業,結合自身特點對志愿資源進行整合,幫助學生解決志愿服務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全面提高服務質量,保護學生參加公益活動的熱情,推動志愿服務的深入開展。
3.3 科學完善管理機制
為了能夠發揮新媒體功能,確保志愿服務順利開展,必須建立切實可行的保障機制,構建志愿服務工作管理機制,對學生的志愿服務活動進行監督與管理,明確責任、合理分工,將具體工作落實到個人。另外,要發揮組織與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帶動學生參與到志愿服務工作中去。最后要完善網絡監管機制,雖然互聯網能夠有利于信息的傳播,但也會引起負面信息的流通,所以必須加大網絡監管力度,減小負面信息的擴大范圍,建立健康和諧的網絡環境,使新媒體技術的優勢能夠最大化發揮。
結束語:高職院校學生通過志愿服務活動深入社會、開闊視野,豐富并延伸了高校的思想教育途徑,學生通過打造志愿服務品牌推動了志愿服務的穩定發展,提高了志愿服務的社會影響力。新媒體技術在高職院校志愿服務實踐中的創新應用為志愿項目的發展開辟了新天地,新的社會形勢下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必須立足實際,將科學發展的理念與以人為本的原則結合起來,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為黨的事業培養更多優秀的接班人。
(作者單位: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