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娜
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網絡帶給學生接觸世界的新途徑的同時,也深深地影響了其價值觀的形成,給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本文分析了信息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并闡述了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和促進其建設發展的幾點建議,希望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借鑒。
1.1 網絡普及帶來的挑戰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以其互動平等、交流快捷等特點,迅速滲透到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對外交流的主要途徑。然而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拓展學生視野的同時,也影響其意識形態的塑造,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巨大影響。網絡普及帶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主要包括以下兩點:
一是網絡信息繁雜、獲取途徑“無門檻”。網絡中每時每刻都在生成和傳播著大量的數據和信息,這些信息中可能蘊含著大量的不良信息,如色情、暴力等信息極大地影響了學生道德觀念。而且這些信息極易傳播,獲取方式很多,這無疑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難度。二是網絡的虛擬性,容易使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弱化。在虛擬的環境中,大學生往往會缺少一定的自律意識,容易在網絡發泄現實生活中的不滿,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其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不利于其正確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養成。
1.2 多元思想帶來的挑戰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也變得更加方便快捷,其中文化、思想的交流和互動也越加頻繁。網絡中充斥著多種多樣的文化思想,使高校學生的價值觀與道德觀呈現多元化,并對其現有的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其中一些極端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思想,導致高校學生的思想覺悟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
2.1 轉變教育觀念
在信息時代,高校要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須重視互聯網的發展與革新,以辯證的態度看待互聯網對思想政治工作產生的影響。客觀評價網絡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不要過于強調網絡的消極影響,低估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覺悟和對社會政治事物的判斷能力,要以要以開放的心態正視互聯網帶來的挑戰。
2.2 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
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常以說教為主,內容固定、形式單一,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在信息時代,思想政治工作應該與時俱進,以大學生的關注點為依據選擇適當的教育內容,不斷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模式。思政工作者可以通過校園網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還可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等社交軟件引導學生區別網絡信息,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同時將思想政治教育融于豐富的網絡活動之中,從而在無形之中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3 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隊伍建設
思想政治工作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正常運行和創新發展的基礎和核心。在信息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僅要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和教學技巧,還有要能熟練使用網絡,并利用網絡創新教學形式。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學習并掌握互聯網信息技術,利用網絡技術豐富的表現形式進行課堂教學。此外,還可以利用網絡交流平臺,對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思想政治工作。
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隊伍建設,高校需要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網絡技術水平。同時,還應當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比如設立校園網絡的管理員,在整肅網絡環境的同時,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建立高素質、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才能進一步發展和創新。
2.4 加強網絡環境管理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網絡上的信息繁雜,大學生接觸信息的渠道又不受限制,往往接觸到未經處理的不良信息,這就要求學校加強管理網絡,凈化網絡環境。
一方面,高校要加強校園網的管理工作。設立專門的網絡督查員,整肅網絡環境,對于網絡上的不良行為和不文明語言進行治理和監督。同時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建立校園網防火墻,禁止有害信息進入。另一方面,高校要完善學生文明上網的相關管理制度,監督和管理網上不良行為。同時,高校加大該法規的宣傳力度,并委托團委、學生會等部門實施效果監督,從而加強網絡環境管理,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綜上所述,在信息時代,網絡的普及和思想的多元化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和挑戰。在這中形勢下,高校應該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辯證地看待互聯網絡對大學生的作用,并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以適應社會和學生的發展需要。同時,加強網絡管理,整肅校園網絡環境,傳播正面積極的網絡信息,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只有積極主動地面對信息化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并以人為本結合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進一步發展。
(作者單位: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