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宏彩
隨著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職業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職業教育孕育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發揚壯大離不開職業教育。
伴隨著中國進入新時代全面發展的機遇期,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將教育擺在首要位置,教育強,則國強,高職教育作為中國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改革調整刻不容緩的責任與義務。
首先,從國家層面而言,高職教育前進到了發展的重要轉折點。國家相繼出臺《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和實施方案(2018-2022年)。針對職業教育出臺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和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
其次,從企業層面而言,職業教育與企業未來發展關系密切。高職大學生不僅是企業勞動者的主要構成,更是企業發展壯大、轉型升級、創新開發的中堅力量。職業教育水平的優劣,直接關系著企業員工職業技能的高低以及工匠精神的激發。同時,企業為高職學生的專業社會實踐提供真正的落地實施點。
再次,從學生和家長層面而言,高中生和家長對職業學校的認知普遍較片面。學生和家長都希望讀好的大學,很少有家長和學生希望讀好的職業學校。這個局面相信在新時代教育觀的引領下會得到最大的改變和轉化。
目前,在我國,無論是什么性質的高校,關于輔導員的國家制度層面的規定是一致的,均貫徹實施《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規定中對輔導員的角色定位為: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學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高職輔導員肩負著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更是要通過進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在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全國思想政治教育大會精神指導下,高職輔導員的功能可以理解為:是高職院校三全育人的關鍵過程、是學生人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是大國工匠精神的孕育能手、培養共產主義合格接班人。
3.1 輔導員工匠精神實現
由于高職輔導員的角色定位,以及在高職院校的崗位特征,決定著高職輔導員在孕育大學生工匠精神過程中,首先要實現自己的職業工匠,輔導員是一份自渡渡人自覺覺他的事業,通過“四匠”達成自身的工匠?!八慕场奔矗航承?、匠魂、匠德、匠技。匠心,顧名思義,入腦入心。努力學習和貫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真正內涵,擁有積極正確的價值觀,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堅守工作職責,不負崗位。匠魂,擁有創新精神,善于創新思考,從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突破創新,將巧手巧嘴的功能轉化成生產力和創造力;匠德,對崗位的敬畏之心,敬業之心。做好新時代“四有”好老師,一枝一葉總關情,具有專注、熱愛、耐心、堅持的工作品質;匠技,基于輔導員的工作崗位,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基于高職大學生群體成長特點、基于高職教育發展的規律,培養自己的崗位技能,實現輔導員的專業化、專家化之路。
3.2 大學生工匠精神孕育
高職大學生群體有著自身的成長特點,國家對于高職大學生的人生成長方向給予了規劃和指導,即成為大國工匠、能工巧匠。國家對于高職大學生的成長方向的規劃是從高職教育的特點和實際出發的,作為高職輔導員,在孕育大國工匠,促人人出彩上有何路徑可以探究呢?我個人認為,高職輔導員也要通過自身的“四匠”去達成學生的“四匠”。大學生成長的四匠亦是:匠心、匠魂、匠德、匠技。如何去達成呢?
首先是“匠心”培養。塑造學生的心性和優秀品格。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理想追求和職業道德素養。真正體現高職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地,彰顯輔導員的育人成果和成效。高職學生對于時政理論的關心程度、對于說教式的教育方式毫不管用,基于高職學生的特點,高職輔導員需要不斷鉆研,深入淺出,通過顯性和隱性的教育方式方法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生的頭腦,在學生活躍的陣地和平臺予以此處無聲勝有聲的開展教育和引導。如,人生理想信念的養成教育,單靠教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單一的談心談話教育引導是根本無法讓學生入腦入心的,需要在特定的環境下引導學生從身邊的特定時間特定事件中予以深刻領會。比如輔導員可以在清明節開展為革命先烈祭掃活動,如何組織呢,親自帶隊徒步較遠程的距離,予以前往祭掃,祭掃要充滿儀式感,祭掃結束后,在現場對革命先烈的事跡和當今時代對于大學生的要求進行宣講,學生回校后結合個人的實際予以感悟,通過學生在步行中的身心俱疲中仍堅持的毅力中去感悟愛國主義、感悟理想信念,學生在自身的身臨其境中去潛移默化的達成個人的理想信念。這個實現的方式方法是需要輔導員去探究和思考的。
其次是“匠魂”的培養。關于匠魂的培養,這是高職教育的追求目標,高職教育要培養的是大國工匠、能工巧匠,能稱的上一個大國工匠,必須是,也必定是在行業里能夠一絲不茍、堅持,并具有極強的創造力,不斷去創新,促進“中國制造2025”順利實現,為實現民主富強和諧美麗的強國而助力。高職大學生處于18-21歲的人生黃金時期,正是品格的完善期,能否在此期間形成堅韌的品格,具備創新思維能力和行動力,并將創新創造力直接轉化成生產力,這是高職輔導員努力的方向。如何去實現?除了人才培養方案的專業課程、關聯課程之外,輔導員首要的做的是引導學生學會生活。創新首先源于生活,擁有創新力的人一定是生活很豐富的人;其次是要保護好學生的思想力,沒有理想,創新只是空談。輔導員在匠魂塑造的過程中,守好這個思想基本點,在此基礎上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諸如掀起收視熱潮的《燃燒吧!大腦》的電視節目一樣,選手們通過觀察生活,在生活中去思考,凝練自己的記憶方法和技巧,不斷堅持歷練,在競賽中不斷修正自我,最后成為世界最強大腦,運用自己的最強大腦服務于生活和工作。
再次是“匠德”的培養。塑造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具備精益求精的職業規范,講究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的養成來源于一個人言行舉止的點滴生活,這對于高職高專輔導員來說,要將每個學生當成真正的人,要當成一個全面的人去培養,而不僅僅是學校受教育的對象。輔導員在教育管理過程中,可以從班級管理制度建設中體現工匠精神。充分借鑒和引入企業制度文化,讓學生在遵守校園制度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力量。比如,在制定班級守則時,可以借鑒企業制度具體明確、操作性強、責任到人等特點;在執行校園制度時,要像企業那樣嚴格及時、獎罰分明。讓學生在校園的各種行為都受到類似于企業制度的規范和要求。
最后是“匠技”的培養。這是高職大學生的技能追求和職業追求。當今時代,人無一技之長,跟一個動物沒有任何區別。擁有真正的實戰經驗和一技之長,是高職學生跟普通大學的學生的本質特征。高職學生的技能如何去塑造,除了專業課堂之外,輔導員還有更廣泛的第二課堂可以實施和豐富。一方面,大力營造校園工匠氛圍。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中融入工匠精神元素,側重于對大學生工匠精神的熏陶、培養,如舉辦一些優秀企業文化進校園、創業精英分享會、工匠精神大講壇等活動,促進優秀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交匯互融,讓學生在校園中就可以直接感受工匠精神的力量。在設計開展各種技能大賽時,要盡量結合企業的實際生產需要和技術瓶頸,邀請企業高管、技術專家作為大賽評委,這樣既可以宣揚企業文化、工匠精神,又可以在大賽中物色選拔優秀人才,還可以借助高校的平臺攻堅克難。另一方面,高職輔導員要走出校園,不能沉醉于校園“閉門造車”搞思想教育,而應走進企業,真正走進學生的企業專業工作崗位,了解企業的崗位需求和職責,深度融入企業,調研企業、員工工作狀態和需求等,反哺自己校園的實際育人工作中。
國家需要“工匠精神”,社會需要“工匠精神”,人人需要 “工匠精神”,高職輔導員要運用工匠精神充分地鍛造高職大學生,使他們擁有“沉”“潛”的氣質,腳踏實地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貢獻,為實現自我價值不斷奮斗。
(作者單位:武漢信息傳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