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遠
在新課標指導下,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性被逐漸重視起來,而討論法做為一種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教學方法被廣泛的使用,但很多情況下,存在著使用不當的情況,如何提高課堂討論的效果成為老師們逐漸關注的熱點性問題。
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教師在課堂中盡可能的調動學生課堂的參與度與積極性,而課堂討論法作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被教師廣泛的應用到課堂上來,通過課堂討論法的應用,使學生上課的積極性的到很大的提高,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而如何高效合理的應用這種教學方法,使方法對自己的講授內容起到更好的推動作用,則成為老師們思考的一個主要的問題,通過對一節具體初中課程案例的分析,總結出一些貼近教學內容的討論法的使用策略,可以讓教師可以更加得心應手的應用這種方法。
討論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討論來實施教學過程來達到教學目的的方法。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提出討論的主題,由老師按照學生的個性特點,或者學生自發的按照座次情況等因素隨機組成小組圍繞老師提出的主題積極的思考,然后在小組內表達自己的思想,通過相互的交流借鑒,取長補短,最終形成一致意見的過程。小組討論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對增加學生間的互動,培養團隊合作能力有著很大的作用,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下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課程標準,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以初中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為根本目的綜合性課程。明確提出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基礎[1],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一個人品德的形成階段,但是他們對很多社會規范,只是有一些粗淺的初步的認識,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一個觀點,未形成正確的為人處世的方式和基本的是非,善惡,美丑的觀念。在這個學生世界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學校要做的更多的是在思想品德和價值觀方面的引導,以幫助學生有效地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形成樂觀的人生態度以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同時我們也對學生自身的因素進行了分析,這個時期的學生正是思想和身體急劇變化的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傾向于學生一起活動,因此教師在課上多采用討論法,可以讓他們在集體討論中充分發揮各自的長處,暢所欲言,讓他們思想盡情的碰撞,充分發揮集體的作用,盡可能多的得出老師期望的內容,而且討論的時候可以讓每一個人都參與進來,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積極思考,集中同學的注意力,將心思用在對知識的理解上,讓這些知識入腦更入心。
第一,在課堂教學運用討論法時,要充分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堂上老師的作用更多是主導性的,在討論前要合理的分組,采取科學的分組方法,讓學生之間達到最優化組合。教師要明確討論的主題,主體的選取要符合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知識水平,提出討論主題的難度的水平要高于全班同學的平均水平,這就需要老師熟讀課本,對課本的知識以及相關的擴展做到了如指掌,這樣提出的問題才能更適合學生。同時對討論的時間以及分工要有明確的規定,否則學生就可能脫離題目,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發言拖沓或者敷衍了事的情況,起不到討論的效果。在課堂討論中老師要走進學生,及時了解學生對題目的討論情況,對錯誤的地方要給予糾正,對學生的不同的意見要給予引導,觀察每個組的觀察的內容是否還在主題上。討論后,老師要請小組代表發言,將小組討論的成果展示出來,大家相互借鑒,要多鼓勵后進生發言,課堂上討論問題往往被一些組或個別人所回答,討論問題時教師盡量先提問回答問題不多的小組或個人,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參與討論。
第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圍繞學生的發展情況來開展,在討論中,老師對學生要有充分的了解,使討論法可以讓全體學生有序的參與,探索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在這個區域內設置討論的主題,可以使主題的設置更貼近于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關注學生的情況,要是學生出現在討論中走神的情況老師一定要及時提醒,同時做好關于談論之后學生代表發言的總結評價,評價應更多發揮對學生的激勵作用評價應重視發揮其對學生的激勵功能,在評價內容上,注重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的情感、態度、能力、學習方法、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學習內容的水平及表現出來的發展潛能等進行全面綜合性的評價。
討論教學法作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深受廣大教師的青睞,在課堂上被廣泛的應用,他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參與進課堂中,認真的學習課堂知識,在小組討論中更充分的發表自己發的看法,而教師則應該充分的了解教材,了解學生,提出與教學內容高度契合的討論主題,并嚴格監控討論的過程,這樣才能讓討論更加高效。
(作者單位:河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