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特約撰稿 張寶通
陜西處在亞歐大陸橋上,西安處在祖國版圖中心,亞歐大陸橋一頭連著連云港,連著上海,連著海上絲綢之路;一頭連著阿拉山口,連著霍爾果斯,連著陸上絲綢之路。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要把陜西打造成“一帶一路”的核心區,西安是“一帶一路”核心區的“核”,是亞歐大陸橋經濟帶的心臟。中共西安市委第十三屆四次全會提出要把西安打造成引領“一帶一路”、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國務院批準的《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提出,要把關中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級城市群、內陸改革開放的新高地和向西開放的戰略支撐。可以說找準了陜西、西安及關中在“一帶一路”的戰略定位。陜西省委提出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就是落實陜西是“一帶一路”的核心區、關中是內陸改革開放的新高地、西安是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戰略定位的重要舉措。
西安是國家批準的第九個國家中心城市,在西部內陸排在重慶、成都之后,如果僅滿足于國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是不可能追趕超越的。只有定位為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才能比肩北京、上海,才能抓住“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追趕超越發展。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應當是西安三個定位的統領。
開放經濟、門戶經濟是國際化大都市的標志。西安的樞紐經濟、流動經濟必須更上一層樓,要為門戶經濟服務,朝著門戶經濟的方向發展。
現在進入“一帶一路”的新時代了,國家推進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西安需要全面發展門戶經濟,讓交通物流、經貿合作、能源金融、文化旅游、科技教育、先進制造等整個經濟都要向開放型經濟轉變,開放型經濟是海關門戶的基礎和支撐。要建設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西安需要發展六大門戶經濟。

發展門戶經濟對外交通物流是前提。西安處在亞歐大陸橋上和祖國版圖中心,亞歐大陸橋是中歐班列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主通道。西安國際港務區是亞歐大陸橋最大的陸港,西安新豐編組站是亞歐大陸橋最大的編組站,西安北站是世界最大的高鐵車站,陜西陸上已形成以西安為中心,包括國道、高速公路、普通鐵路和高鐵的四重“米”字形交通骨架,可以說是四通八達,到全國各省會城市平均距離最短。現在需要將國道運輸、高速公路運輸、鐵路運輸和高鐵整合起來,打造綜合性交通運輸網絡,把西安國際港務區打造成亞歐大陸橋最大的中轉口岸和貨物集散中心,為國內貨物走出去、國外貨物進入國內市場服務。長安號已經創造了中歐班列貨運量、重載率、開行量的全國第一。美國最大的航空客運樞紐和貨運樞紐不在東海岸的華盛頓、紐約和西海岸的洛杉磯、舊金山,而在內陸的亞特蘭大、孟菲斯。西安處在祖國版圖中心,比亞特蘭大和孟菲斯更具區位優勢。西安航空港要發揮處在祖國版圖中心的區位優勢和國家賦予西安航空港第五航權的政策優勢,增加客運、貨運航線,依托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大力發展臨空經濟,力爭發展成為中國內陸的國際航空門戶樞紐,打造成中國的亞特蘭大和孟菲斯。
發展門戶經濟對外經貿合作是標志。西安是歐亞經濟論壇的永久會址,歐亞經濟論壇不能只務虛不務實,伴隨歐亞經濟論壇可同時舉辦歐亞經貿合作交流洽談會,讓歐亞經濟論壇搭臺,歐亞經濟合作交流唱戲。要以歐亞經濟論壇為依托,打造歐亞經濟綜合園區。要把現在的歐亞經濟綜合園區核心區進一步擴大,把渭北工業區、經開區、國際港務區、浐灞生態區、涇河新城、秦漢新城、空港新城整合起來,擴大建設為真正的歐亞經濟綜合園區,使其成為亞歐經貿合作交流的綜合基地。每年一度的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是亞歐經貿合作交流的大平臺,可使西安成為亞歐合作交流的會展之都。發揮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常設機構作用,服務絲綢之路經濟帶經貿合作交流和項目跟蹤落實,讓一年365天天天都是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陜西自貿試驗區是“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的基地,在建設好陜西自貿試驗區的前提下,還可依托國際港務區和空港新城,進一步爭取建設內陸自貿港區,帶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西安這些年外貿增速在全國居前列,可以進一步發展成為亞歐合作交流的經貿中心城市。
發展門戶經濟對外金融是支撐。西安要成為亞歐合作交流的交通物流門戶,成為亞歐大陸橋最大的中轉口岸和貨物集散中心,為國內貨物走出去、國外貨物進入國內市場服務,就必須有便利化的對外金融服務。西安要成為亞歐合作交流的經貿合作門戶,建設歐亞經濟綜合園區,打造亞歐經貿合作交流的綜合基地;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是亞歐經貿合作交流的大平臺,西安要成為亞歐合作交流的會展之都,服務絲綢之路經濟帶經貿合作;陜西自貿試驗區是“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的基地,要成為亞歐經貿合作交流的先行區,這些都需要便利化的對外金融服務。特別是西安有三大石油能源,長慶油田是我國最大的油田,長慶石油集團總部在西安;延長石油集團是我國第四大石油集團,只有陜西有;我國是貧油國家,石油天然氣需要大量進口,中亞、西亞和俄羅斯的西氣東輸、西油東送要經過陜西及西安;陜西是煤炭能源化工大省,陜煤集團總部在西安。可以說西安是中國最重要的能源中心城市。西安處在祖國版圖中心,遠離沿海、沿邊一線地區,可成為我國最安全的石油能源儲備地和現貨交易配送中心。大宗能源交易需要金融支持,我們要爭取上合組織開發銀行、外國金融分支機構等落戶西安,爭取亞投行、絲路基金等在西安設立分支機構。西安雖然成不了北京、上海、香港那樣的金融中心,但可以成為亞歐合作交流的能源金融中心。

“西安年·最中國” 大唐不夜城夜景醉人似盛唐再現
發展門戶經濟文化旅游要先行。西安是中國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特別是周、秦、漢、唐代表了中國歷史文化的主流。我國的傳統文化實際上是周文化,中國是禮儀之邦;秦奠定了中國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基礎;漢讓中國走向世界,外國人把中華民族叫漢族,說的話叫漢語,寫的字叫漢字,研究中國的學問叫漢學;唐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最富庶的國家,唐長安不但是中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化大都市,世界上凡有華人聚集的地方大都有唐人街。西安是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和世界著名古都,歷史上是絲綢之路的起點,今天是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核心區。外國友人講,不到西安就等于沒有到中國,看中國到西安,西安年最中國,已使西安成為最能代表中國歷史文化的網紅城市。西安是世界級的旅游目的地,是東西方文化旅游合作交流的中心,有絲綢之路國際文化藝術節、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絲綢之路國際旅游博覽會。西安已與北京、上海一起被確定為我國入境旅游的樞紐城市,將為發展中國入境旅游,建設國際旅游品牌,提升旅游服務質量,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展現國家形象作出新的貢獻。
發展門戶經濟科技教育是名片。西安的科技教育綜合實力在全國居前列,特別是國防科技綜合實力居全國第二位,自主創新能力實力雄厚,在亞歐大陸橋和絲調之路經濟帶上是最強的,全球硬科技大會已成為西安開放發展的新名片。西安不僅硬科技實力雄厚,而且可以成為全球硬科技合作交流的中心,通過硬科技合作交流提升西安在世界的科技地位。西安和印度的班加羅爾發展歷程非常相像,都不沿海在內陸,一個在中國西部,一個在印度南部,都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國家通過投資搬遷發展起來的,西安高新區和班加羅爾軟件園同一年設立。現在班加羅爾已成為世界知名的印度科技教育中心,同時也是世界知名的軟件產業和服務外包中心,引領印度的軟件產業和服務外包走向世界,已成為印度的一張名片。西安總體實力比班加羅爾強,國家重點大學比較多,可以擴大留學生招生數量,為“一帶一路”特別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培養經貿、科技、文化方面的人才,還可以到這些國家辦孔子學院,推動亞歐合作交流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北京、上海的科技教育雖然比西安強,但代表北京、上海的不是科技教育,北京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中國的金融貿易中心。西安要抓住“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努力發展成為中國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為西部大開發和亞歐合作交流提供科技教育服務。
發展門戶經濟先進制造業是基礎。當年張騫通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把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漆器、鐵器等當時的先進制造業產品運到西域各國,換回來胡淑、胡桃、胡豆、胡蘿卜、胡馬等農牧產品,我們產業梯度高,他們產業梯度低,產業互補就形成了繁榮的絲綢之路。現在西安及陜西的高新技術、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和國防科技在亞歐大陸橋上是最強的,甘肅主要是原材料工業,新疆主要是采掘工業和農牧業,中亞、西亞和甘肅、新疆等西北地區一樣,主要都是能源原材料和農牧產業,產業梯度在不斷下降。而歐洲特別是歐盟是發達國家,產業梯度更高,我們可以通過開放交流,引進他們的高新技術、低碳技術,加快西安及陜西的產業轉型升級。西安及陜西需要面向大西北、面向絲綢之路經濟帶、面向亞歐大陸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不斷開拓市場,通過亞歐合作交流,加快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世界西商大會吸引大量投資者到西安來發展,促使西安的先進制造業融入“一帶一路”,可使西安成為亞歐合作交流的先進制造業門戶。

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只要堅定不移地打造亞歐合作交流的六大門戶經濟,聚焦“一帶一路”建設,西安就能建成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為了把西安建成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加快門戶經濟發展,陜西要積極爭取更多的國際機構到西安落戶,如外國駐西安領事館、國外簽證服務中心、國際非政府組織分支機構,國內絲調之路經濟帶商事法庭、歐亞經濟論壇常設機構、絲綢之路博覽會常設機構、對外友好城市等。要發展門戶經濟,建設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還必經具備開放包容、追趕超越的城市精神。開放是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前提,作為相對落后的內陸城市,其發展需要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對外來投資者和人才必須包容。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開放,才能實現國際化。西安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目前的經濟實力不如重慶、成都,作為國際化大都市比起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差得更遠,因此必須擼起袖子,追趕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