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鐵山 張青
服務業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發達國家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高達70%,我國2018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52.1%,而陜西服務業占比僅為42.8%,還有很大發展空間?!盎ヂ摼W+”行動計劃的深入實施使其成為服務業發展的新引擎。尤其是其中的生產性服務業具有專業性強、創新活躍、帶動作用顯著等特點,是全球產業競爭的焦點。因此,陜西應著重借助“互聯網+”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發展,以提升經營效率、促進技術進步、節約資金投入。
一是生產性服務業占比較低、發展較慢。從投資力度看,陜西固定資產投資仍集中在傳統生產性服務行業,對新興生產性服務業的投資有待增加。從發展速度看,2018年規上服務業中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生產性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6%,比規上服務業低0.6%,比生活性服務業低6.9%。
二是經營主體的專業化程度較低。主要是原事業單位性質的科研設計部門,普遍延續傳統的經營模式,以開發、設計等技術性服務為主,生產性信息、生產性咨詢、生產性貿易等專業企業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此外,陜西各地區支柱產業差異化不明顯,不利于形成分工合理的產業鏈條。
三是專業化技術水平較低。陜西制造業發展需要高端化、專業化的生產性服務業提供支持,但目前陜西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水平較低,在技術開發、新產品研制、工程應用等方面,與先進地區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四是專業化經營模式缺乏。陜西制造業對生產性服務業依賴度較低,從產品研發到生產、銷售,涉及到的所有服務環節基本由企業內部自主完成,企業普遍自行購建設施、配置專門人員解決生產性服務需求,企業之間缺乏分工協作,影響了對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發展的帶動作用。而且由于專業技術水平的限制,效果并不理想,缺乏國際上普遍采用的承包運營、綜合服務、委托治理、參與式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模式。

西安地鐵刷碼進站
第一,北京促進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開放發展。北京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發展是從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的形成開始。例如,在金融和商務服務領域發展的中央商務區、西城區金融街等集聚區;在軟件研發和外包領域發展的中關村海淀園、軟件園等集聚區;并且北京還是國內第一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在科學技術、互聯網和信息、金融和商務等領域都取得了顯著成效。

西安,一市民使用手機掃碼、人臉識別走進京東X無人超市
第二,天津高質量發展金融租賃業。2018年天津金融租賃業企業數量占全國總數的17.1%,注冊資金占全國總資金的26.5%,業務數量占全國總數的33.1%;在推動融物、資金、管理體系專業化發展,實現金融租賃公司由高速度向高質量轉型發展方面有較成熟的經驗。
第三,上海打造生產性服務品牌。上海對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做出了新布局,提出通過打造品牌服務實現生產性服務業的專業化升級。主要包括打造支持創新創業的生產性服務業品牌、打造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生產性服務業品牌以及打造細分領域專業化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品牌。
第四,深圳設立生產性服務平臺。深圳通過建立服務平臺提升了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能級;推動了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現代服務業和時尚創意產業提質增效;加快了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融合及制造業釋放服務需求。
第一,利用“互聯網+”建立生產性服務專業市場。一是利用陜西豐富的科技創新資源,深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建立生產性服務專業市場,為生產性服務的供給方和需求方提供交易場所。通過打造以電子商務平臺、互聯網金融服務、現代物流體系、跨境貿易平臺為核心內容的基礎設施,為全省生產性服務提供信息交換和服務共享平臺。二是發揮“互聯網+”專業市場對市場的監管作用,做到信息發布真實、及時和充分,阻止機會主義行為的發生,增加交易成功率,降低交易費用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京東西北分揀中心
第二,利用“互聯網+”培育生產性服務的專業化經營主體。一是加快原事業單位進行企業化改制后的進一步改革,想方設法引入競爭機制、提高經營效率、緩解資金壓力。比如,積極引入私人投資者,推行多樣化的政府和私人合作模式,加強對生產性服務企業的稅收優惠等。二是引導重點部門和企業促進生產性服務企業加快信息化改造。加快貫徹落實陜西省《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實施意見》,著力抓好金融服務、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研發設計、人力資源服務、信息技術和會展服務七大領域,實施重點突破。將陜西打造成為“一帶一路”國際商貿物流中心、區域金融中心。
第三,利用“互聯網+”鼓勵制造業分工協作,釋放服務需求??焖侔l展的新興服務業利用“互聯網+”可以為制造業提供高水平的制造環節外包服務。包括陜汽、法士特、比亞迪在內的陜西制造業應帶頭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在成立企業內部研發機構、創新工作室基礎上更多進行服務環節外包,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的專業化發展。利用“互聯網+”推動陜西軍工企業發展,加快推進軍民融合,鼓勵更多民營企業進入航空轉包生產及航空配套服務等領域。
第四,利用“互聯網+”建立生產性服務業的技術創新體系。技術進步是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發展的重要動力。生產性服務業應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包括政府實施支持生產性服務企業自主技術創新的財稅政策。利用“互聯網+”推動陜西各類科研機構加強生產性服務技術的研發優勢,以及和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易購、海航現代物流集團等企業合作優勢,促進相關企業加快自動駕駛、無人倉的技術研發,加快融入業態創新發展模式,通過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運行效率,推動實體經濟供應鏈環節提升,改變陜西生產性服務企業“散、小、弱”的現狀。
第五,利用“互聯網+”加快對外開放。陜西借鑒北京等地軟件研發、金融租賃業等領域產業集聚區經驗、政策借鑒,利用“互聯網+”推動陜西制定支持產業集聚區發展差異化政策,加快生產性服務業開放步伐。在此基礎上,依托陜西自貿試驗區建設、運用利用“互聯網+”手段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在全球范圍加快實現陜西生產性服務業對外開放,改善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