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題詞“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薛慶超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團結、凝聚了各民族的優秀分子。抗日英雄、共產黨員馬本齋就是回族人民的優秀代表。他是河北滄州獻縣人,八路軍冀中軍區回民支隊創建人。在抗日戰場上,馬本齋率領回民支隊南征北戰,縱橫馳騁,奮勇殺敵,抗擊日軍,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一
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后,八路軍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開辟華北抗日戰場。華北人民群起響應,參軍參戰,建立一系列抗日武裝力量。在華北地區千里大平原上,廣泛開展的群眾性抗日游擊戰爭,如火如荼,此起彼伏,很快形成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在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冀中軍區主力部隊中,活躍著一支主要由回族抗日青年組成的隊伍——回民支隊。八路軍回民支隊的建立和壯大有一個發展過程。
根據八路軍冀中軍區司令員呂正操回憶,全國抗戰開始時,活動在定縣一帶的抗日義勇軍第九支隊支隊長肖秉鈞,動員回族愛國青年劉文正在定縣一帶組織回民抗日武裝。劉文正很快就組織起一支200多人的回民隊。不久,白仲慶、馬國忠等又在定縣組織起一支130余人的回民游擊隊。
在創建八路軍回民支隊過程中,肖秉鈞、劉文正功不可沒。肖秉鈞是河北定縣人,畢業于北平交通大學,曾參加北平社會科學家聯盟,20世紀30年代初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北平左聯執行委員和組織部長、北平市總工會委員、北平市委發行部長、北平西區工作委員會組織部長、北平西區工作委員會書記、河北省委發行部長等。1933年8月被國民黨特務逮捕,他在獄中堅持斗爭,越獄逃出。抗戰爆發后,在家鄉組織抗日武裝隊伍,特別是在組織回民抗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劉文正在抗戰開始后由肖秉鈞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與組建冀中回民抗日武裝隊伍,是冀中回民救國會第一任主任。他曾帶著被日本侵略者火燒的霸縣清真寺的照片到河間、安平、定縣、肅寧等地,控訴日軍暴行,籌組各縣回民救國會分會,動員回族各界同胞奮起抗日。
1938年初,八路軍冀中人民自衛軍主力從路西返回冀中,經過初步整頓,將定縣一帶回民武裝正式編為人民自衛軍回民干部教導隊,馬永恩任隊長(后來任回民支隊大隊長,在作戰中犧牲),肖秉鈞任政治主任,劉文正為副主任。接著,劉文正到河間、獻縣一帶擴軍,在河間組織河北游擊軍回民教導隊,馬仲三為隊長,劉文正為政治主任。這時,獻縣東辛莊附近村莊,有200余名回族青年報名參軍,在馬本齋率領下,到河間城里參加了河北游擊軍回民教導隊,馬本齋為隊長,馬仲三為副隊長,劉文正為政治主任。
八路軍冀中軍區成立后,1938年6月間,冀中人民自衛軍回民干部教導隊從安平開赴河間,與河北游擊軍回民教導隊合編為300余人的冀中軍區回民教導總隊,總隊長馬本齋,政治部主任劉文正。1939年7月間,根據冀中軍區指示,回民教導總隊到定縣、無極一帶整訓,改稱回民支隊,馬本齋任司令員,指戰員近2000人。
八路軍回民支隊建立后,斗志昂揚,驍勇善戰,敢打必勝,馳騁華北平原,在抗日戰爭中建立了特殊功勛,是冀中軍區威名遠震的一支鐵軍。1940年7月,冀中軍區第三次政治工作會議贈給回民支隊一面錦旗:“打不爛,拖不垮,攻無不克的鐵軍”。
同年,毛澤東為回民支隊親筆題詞:“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
二
八路軍回民支隊的建立和發展與馬本齋的英名緊緊聯系在一起。馬本齋出生于河北獻縣東辛莊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讀過私塾,種過莊稼,因家貧流浪東北期間加入東北軍,從士兵一直升任團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中國東北,具有強烈愛國情懷的馬本齋,看到祖國大好河山遭受日本強盜的肆意蹂躪,怒火中燒,憂心如焚,無限感慨,寫詩明志:
風云多變山河愁,
雁叫霜天又一秋。
男兒空有凌云志,
不盡滄浪付東流。
1933年馬本齋因為不滿舊軍隊腐敗,毅然解甲歸田,回鄉為民。全國性抗日戰爭爆發后,馬本齋懷著愛國之心,奮起響應,組織回民抗日義勇隊,打擊日軍。1938年初,馬本齋率部加入河北游擊軍,被編為冀中回民教導隊,隨后改編為八路軍冀中軍區回民教導總隊,馬本齋任總隊長。
同年10月,馬本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我心甘情愿把我的一切獻給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獻給為回族解放和整個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斗的偉業。”在中國共產黨組織的教育培養下,馬本齋很快鍛煉成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他的愛國之心、報國之志、卓越的組織才能和軍事指揮才能,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得到充分發揮。
馬本齋政治上的迅速成熟與回民支隊的發展壯大,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離不開人民軍隊的政治工作制度。回民支隊政治委員郭陸順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郭陸順是湖南瀏陽人,早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中任總支書記、營教導員,既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工作干部,又是久經革命戰爭考驗的軍事指揮員。郭陸順擔任回民支隊政治委員后,加強政治工作,推動各項工作出現嶄新的面貌(1942年4月,泊鎮300余名日偽軍進攻回民支隊駐地,郭陸順指揮部隊奮起迎擊,斃傷日偽軍60余人。即將撤出戰斗時,被日偽軍子彈擊中,光榮犧牲)。
中國人民解放軍原總政治部歌劇團政委劉進回憶說:“1939年,日本人占領了我們家鄉安國,當時回民支隊派人接我們參軍。由于小時候練過武術,我們一起來的30個孩子參加了回民支隊的抗戰劇社。回民支隊戰士稱我們是‘咱們的兒童團’。那時部隊發展很快,槍支彈藥的供給沒有來源,一個班里十幾個人只有幾支槍,有的戰士只能佩帶大刀和手榴彈。于是我們早出晚歸,活動4個多月,每天步行幾十里,到農村宣傳動員群眾交出100多支槍,使部隊的武器得到補充。馬本齋非常高興地說:‘小鬼們辛苦了,別看人小,能辦大事,就是打個大勝仗,也不一定能搞到這么多槍呀,給小鬼們買點糖和花生吃。’”
經過八路軍的軍事訓練與政治訓練,回民支隊的軍政素質和戰斗力不斷提高,成為冀中平原上能征善戰的一支人民軍隊。1939年日軍對華北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期間,馬本齋率領回民支隊轉戰河間、青縣、滄縣地區,團結各族群眾,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在冀中抗日民主根據地軍民反“掃蕩”中,回民支隊與八路軍主力部隊和賀龍、關向應率領的第120師協同作戰,一舉消滅土匪武裝“第六路”。
1940年康莊戰斗,馬本齋指揮回民支隊,奮勇沖殺,向日軍猛烈進攻,經激戰,殲敵50余人,繳獲大炮一門、重機槍一挺、輕機槍兩挺、步槍60余支,馬10余匹,以及許多彈藥。捷報傳開,回漢歡騰,同聲稱贊。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原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回民支隊老戰士劉世昌回憶說:“1938年我參加了回民支隊的前身———回民干部教導隊,并成為馬本齋同志的入黨介紹人。
“打平原游擊戰,我們回民支隊有兩大創舉,一是改造地形,二是打狗運動。在廣大平原上挖掘了四通八達的交通溝,沿溝上做了掩體,可以隨時和敵人戰斗。我軍多在夜間活動,偷襲敵人據點,犬吠會給敵人報警,我們就動員群眾打狗。我們還根據冀中的地形,創造出‘磨盤戰術’‘牛刀子鉆心戰術’等有效打擊敵人的戰術。
“1940年秋收前,日軍強迫老百姓在衡水到康莊的公路兩邊修建壕溝。我們悄悄動員老百姓把溝多挖深了三五尺。看著老百姓干得十分賣力,日本人很高興。可日本人沒有想到,自己就栽在了這多挖的三五尺上。
“5月30日拂曉,安家村據點的敵人被槍聲驚醒,以為是回民支隊主力殺到,急忙打電話向衡水求援。衡水據點派一個日軍小隊和一個偽軍中隊火速增援。在接近康莊時,日偽軍打了一陣炮后見無動靜,就放心地把部隊變成六路縱隊跑步前進。
“我們的主力就埋伏在道旁的麥地里。伏擊的槍聲一響,日偽軍急忙跳到壕溝里躲避子彈。跳進溝里他們才發現,在溝里就是踮起腳也無法看到溝外。他們只能盲目地舉著槍向外亂射,完全無法組織火力還擊。我們只用了40分鐘,就殲滅日偽軍80余人。隨后,我們穿上繳獲的日軍軍裝,裝扮成日軍,襲擊了榆科據點。”
三
馬本齋指揮回民支隊轉戰冀中平原,戰績卓著,知名度愈來愈高,影響愈來愈大。1941年7月,馬本齋指揮回民支隊沉重打擊河北河間、獻縣一帶的日軍,給日軍造成極大威脅。日軍為了消滅回民支隊,一方面命令各日偽據點“百人以下不準出動”,一方面密謀逼迫馬本齋“自首”的詭計。日軍計劃首先抓走馬本齋的母親,然后逼迫馬母給馬本齋寫“勸降信”,再以馬母為“誘餌”,誘使馬本齋率部救母,乘機消滅回民支隊。
8月4日深夜,日軍調集河間、獻縣、沙河橋、淮鎮、景和等據點的日偽軍1000余人,將馬本齋家鄉獻縣東辛莊團團包圍。次日早晨,日軍把全村人趕到清真寺門前的廣場上,四周架起機關槍,用刺刀威逼鄉親們交出馬本齋的母親。
鄉親們為了保護馬母,一層一層地把她緊緊圍住,不讓日軍看到馬母。日軍逼迫群眾指認馬母,群眾誓死不說。日軍將一些村民捆綁吊打、灌辣椒水、用火燒,最后用刺刀刺死。
馬母不忍鄉親們被毒打、殺害,挺身而出,正氣凜然地高喊:“我是馬本齋的母親!”并厲聲質問:“你們不是想抓馬本齋嗎?他是我的兒子,他就在河東岸,你們怎么不到那里去抓他呢?”
日軍把馬母帶到河間,軟硬兼施,奸計用盡。首先讓投敵叛變的叛徒勸馬母給馬本齋寫信,遭到馬母痛斥:“你這個民族敗類,遲早要受到人民的審判!”
日軍頭目對馬母說:“你要寫信叫馬本齋來河間談判,要什么條件都可以答復。”面對日軍卑鄙伎倆,馬母深明大義,寧死不屈。她義正辭嚴地拒絕日軍:“我兒子當八路軍是我叫他去的,我兒子打你們是我叫他打的,叫我寫信勸他投降,萬萬不能!馬本齋就在河東,你們去找他嘛,抓我這個手無寸鐵的老太婆干什么?講條件,就是讓馬本齋不要管我,好好帶著回民支隊徹底消滅你們這群強盜!”
日軍以死威脅,馬母視死如歸。她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絕食一周,以身殉國。臨終時,馬母向一個親戚說:“告訴本齋,娘對得起他,叫他好好打鬼子給我報仇,給鄉親們報仇!”
消息傳來,回民支隊指戰員紛紛請戰,要求為馬母報仇。馬本齋沉痛寫下誓言:“偉大母親,雖死猶生,兒承母志,繼續斗爭。”
馬母寧死不屈、凜然殉國的消息,很快傳遍冀中和各抗日民主根據地。八路軍冀中軍區電令全區普遍追悼馬母,并建立紀念碑,編寫讀本,以彰忠烈。社會各界對馬母的崇高品德無限欽敬。回民支隊指戰員紛紛表示,要更多地消滅日軍,為馬母報仇。
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等,為馬母英勇殉國,聯名致電冀中軍民:“冀中回民支隊支隊長馬本齋同志的母親,為敵人俘去,在脅迫利誘和涼水灌鼻等殘酷嚴刑下,不僅拒絕了為敵奸勸降自己的兒子,并表示決不屈服而且嚴厲責斥敵人,終被折磨以死。在聽到這個慘痛消息以后,我們認為像這樣的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女子,不愧為中國人民最優秀的代表,這樣驚天動地忠于中華民族的無上氣節,足以愧死一切充當日寇走狗、出賣民族的衣冠禽獸,愧死一切對抗戰大業表示動搖的民族敗類。中國人民有這樣的母親,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光榮,回民的光榮,中國婦女的光榮,而且是中華民族絕不滅亡最具體的例證。而我們八路軍人中,有這樣深明大義勇敢堅定的母親,正是我們八路軍的光榮。我們謹以悲憤的熱忱,向馬母英靈致崇敬的悼念,并向我們的馬本齋同志,致以兄弟的慰問!”
1941年秋季,回民支隊得到情報,準備在建國縣石河公路梁格莊一帶伏擊日軍。日軍和兩輛汽車一進入回民支隊伏擊圈,就觸發了地雷。預先埋設的地雷爆炸后,埋伏的戰士們乘機開火,并集中力量,發起沖鋒。他們一邊沖鋒,一邊向日軍喊話,一口氣沖到了汽車旁,頑抗的日軍很快就被擊斃。有3個戰士看到幾個日軍正在逃跑,就一起追了上去,一邊追擊,一邊用日語喊話“繳槍不殺”“優待俘虜”等。2名日軍舉起手、交了槍。此戰,打死日軍數名,活捉日軍1個中尉和1個少尉。1名日軍女軍官被俘后,因其腿部受傷,戰士們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就背著她走。到了村里后,老鄉們看到日軍俘虜,人人喊打。戰士們說,八路軍優待俘虜,把日軍俘虜交給了上級。經過審問,2個日軍俘虜都是軍醫。后來,日軍提出用12挺歪把子機槍和一挺九二式重機槍換回這2個日本俘虜。馬本齋說,不換。只要打了勝仗,12挺機槍都是我們的。這一仗還繳獲了一批彈藥和物資。
回民支隊在定縣、無極、藁城一帶活動時,有一天,偵察員報告,十來名日軍押著十幾輛汽車從無極開往石家莊方向。馬本齋立即決定,回民支隊趕到南蘇、張家莊一帶,埋伏在村子大路兩側,作好戰斗準備。戰士們一個個摩拳擦掌,殺敵情緒十分高昂。
上午12點左右,日軍18輛汽車到達南蘇一帶,對回民支隊預設的伏擊圈毫無察覺,一下子鉆了進去。這時,馬本齋一聲令下:“打!”回民支隊迅速向日軍展開突然襲擊,打得日軍暈頭轉向,到處亂跑亂竄。
這時回民支隊發明的“土大炮”發揮了威力,一發炮彈打出去就能打擊一大片。日軍把這種“秘密武器”稱為“掃帚炮”,無處可躲。有的戰士越打越會打,用刀將手榴彈柄削細,把手榴彈插到“土大炮”炮口上,把手榴彈的彈環拴在炮筒上,發射出去的效果就像“槍榴彈”一樣,炸得日軍哇哇大叫。經過緊張戰斗,回民支隊終于消滅了這股日軍,繳獲了一大批槍支彈藥。
戰斗結束后,周圍村子的人民群眾看到回民支隊打了勝仗,紛紛涌上來,慰勞指戰員,幫助運輸戰利品。
四
中國人民解放軍原總政治部歌劇團政委劉進回憶說:“1941年,我們的生活很苦,冬天沒有蔬菜,就和群眾一塊兒吃點發酸發臭的腌樹葉;糧食緊張,有時原糧來不及加工,就煮麥粒兒和高粱籽、黑豆吃。轉移過河時,衣服濕了凍得像鐵板一樣,只能用錘子把冰敲下來。劇社的老炊事員背著棵凍得硬邦邦的大白菜,看著我們餓得實在可憐,就把白菜掰成一個白菜幫一個白菜幫的給我們吃。那時生啃凍白菜,覺得比吃肉和饅頭還香。凍白菜進肚,像打了強心劑,頓時提高了我們的情緒。”
從1942年春季開始,日軍在回民支隊主要活動的建國、交河、獻縣地區頻繁“清鄉”和“掃蕩”,給回民支隊造成極大困難。馬本齋不畏艱險,知難而進,率領回民支隊伏擊小股日軍,襲擊日軍據點,英勇奮戰。每當作戰間歇,回民支隊指戰員就唱起“回民支隊戰歌”,嘹亮的歌聲頓時響徹戰地上空:
我們是刀,我們是槍,
我們是回族抗日武裝。
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
子彈射透鬼子胸膛,
把敵人消滅光。
我們是鐵,我們是鋼,
回民支隊戰士響當當。
青紗帳埋伏著我們八路軍,
抗日救國打敗小東洋,
讓中華挺胸膛。
同年5月,日軍華北派遣軍司令官岡村寧次調集大批兵力,對冀中抗日民主根據地進行“五一大掃蕩”。為了調動日軍,回民支隊襲擊泊鎮,攻擊交河,聲東擊西。隨后,突破日軍的“鐵壁合圍”,跳出日軍包圍圈,轉移到冀魯豫抗日根據地。
回民支隊老戰士劉世昌回憶說:“1942年,‘掃蕩’冀中抗日根據地中心區的敵人逐步轉向回民支隊活動的阜東、建國、交河一帶。冀中軍區電令我們:為保存力量,回民支隊需要立即撤離該地區。當時,馬本齋對附近的敵情尚未弄清,想觀察一下敵情變化再轉移,耽誤了兩天。就在這兩天里,大批敵軍蜂擁而至,回民支隊已處于敵人重兵的包圍圈內。面對這種情況,馬本齋指揮部隊靠近敵據點隱蔽起來。
“1942年6月1日,我們捉迷藏式地轉了幾圈后,終于擺脫了數萬日偽軍的追擊,悄然進入高紀莊。追擊的敵人主力沒有進入高紀莊,而從村北約3公里遠的地方過去了。正當大家準備松一口氣的時候,敵后衛部隊約三四百人向高紀莊進逼。
“馬本齋當機立斷,下令部隊迎著敵后衛部隊向西猛撲。戰斗異常激烈,敵人的機槍壓得我們抬不起頭,只要一動,就是一梭子子彈打過來。6月2日下午,當敵軍主力部隊聞訊回擊時,我們已經突破了敵后衛陣地,通過了景阜公路。
“高紀莊西面的沙土地上,到處是陣亡者的遺體,莊里家家戶戶幾乎都躺著回民支隊的傷員。當我將傷亡情況報告馬本齋時,剛強的馬本齋難過地流下了眼淚。”
高紀莊突圍是回民支隊建立以來打得最艱苦最慘烈的一仗。回民支隊損失慘重,許多領導骨干壯烈殉國。據阜城縣志記載:1942年春,侵華日軍對冀中、冀南抗日根據地“鐵壁合圍”時,在阜城高紀莊與回民支隊遭遇。在突圍戰中,回民支隊共殲滅日偽軍300余人。此戰88名回民支隊戰士為國捐軀,最大的30歲,最小的13歲。
隨后,馬本齋率領回民支隊轉移到冀魯豫抗日民主根據地回民聚居的第三分區魯西地區,他任八路軍冀魯豫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兼回民支隊司令員。回民支隊擔負起打據點、斗漢奸,開展抗日游擊戰爭,鞏固和發展魯西北抗日根據地的重任。
當時,日軍不斷對抗日民主根據地進行“掃蕩”,抗日斗爭形勢日益嚴酷。馬本齋精心研究,對偽軍區別對待,分化瓦解,各個擊破。魯西北地區齊子修部,打著國民黨“保安旅”的旗號,實際上是日軍扶植的偽軍。馬本齋調查清楚后,率領回民支隊和軍分區基干團對齊子修部進行嚴厲打擊,有力地震懾了日偽軍。
為了封鎖抗日軍民,日偽軍在山東冠縣一帶推行所謂的“治安強化運動”,逼迫老百姓挖封鎖溝,修建炮樓。日偽軍安插據點,實行“囚籠”政策,以分割抗日根據地。馬本齋指揮回民支隊和軍分區基干團,相繼攻打田寨、趙固、二十里鋪等日偽軍據點,組織群眾把日偽軍修建的封鎖溝全部填平,將南北抗日根據地連接起來,徹底打破了日偽軍的圖謀。
1943年2月,在冠縣、西湯冠公路上,回民支隊激戰一夜,攻克日偽軍3個碉堡。戰士們唱著:“二月雪花飄,冠湯路上逞英豪,一夜打下三個碉堡。”攻打醍醐鎮戰斗中,戰士們發明了“土坦克”,借用老鄉的大方桌,蓋著三床被子,撒上一層土,又潑了水,由一名戰士頂著桌子,抱著炸藥包,接近日偽軍固守的碉堡,把炸藥放到大門下,點燃導火線,把大門炸開,回民支隊戰士一下子沖了進去。
為了打開二十里鋪碉堡,回民支隊先把電話線割斷了,想把敵軍調出來,敵軍不動。戰士們到碉堡附近了,敵軍也不打槍。回民支隊進到碉堡溝邊,給敵軍喊話,叫他們交槍,敵軍說等三十里鋪碉堡交槍了,你們再來找我們。因為三十里鋪是敵軍主碉堡,原來設想圍點打援,但是敵軍不出來。第三分區趙建民司令員給敵軍喊話,叫他們交槍投降,馬本齋也給敵軍喊話,敵軍頭兒說“我和兄弟們商量一下”,隨后就投降了。
冀魯豫邊區1942年秋和1943年連遭大旱,糧食極為困難,日偽軍在據點里,只要看到老百姓家里做飯冒煙,就出來搶飯吃。回民支隊根據敵軍這一活動規律,在冠縣王奉村假裝生火做飯,在村外三面布置設伏。附近據點的敵軍看見炊煙,都跑來搶飯吃,被回民支隊一舉包圍,打得暈頭轉向。此戰俘偽軍500多人,繳獲輕機槍2挺、步槍300多支。
1943年7月,回民支隊在地方軍民配合下,運用分割包圍、重點進攻戰術,向盤踞在魯西北朝城地區的偽軍發起進攻,將偽軍第31師全部殲滅,生俘偽旅長兩名及參謀主任以下官兵七八百人,繳獲輕機槍3挺、步槍800多支、擲彈筒6個、照明彈筒7個。隨后,又摧毀敵軍據點10余處。
同年10月,偽軍第二方面軍孫良誠部以濮陽八公橋為中心向抗日民主根據地蠶食,冀魯豫軍區決定組織一次大規模戰斗。在團以上干部會議上,大家熱烈發言,獻計獻策。馬本齋提出以“挖心戰術”集中優勢兵力,首先把孫良誠偽二方面軍總部八公橋打掉,然后在敵軍外圍據點往回收縮時,再殺一個回馬槍,楊得志司令員認為這個打法好,同意了馬本齋的意見,并決定由馬本齋協助組織指揮八公橋戰斗。
戰斗開始,回民支隊從尚和、昆吾出發,急行軍兩天兩夜趕到八公橋,同冀魯豫軍區第6團和7團一起攻打八公橋,激戰十余小時,將偽軍第二方面軍總部及直屬部隊全部殲滅,擊斃偽軍數百名,俘偽軍第二方面軍參謀長以下官兵1600多人(偽軍第二方面軍司令孫良誠因到開封開會提前離開了八公橋),共繳獲輕機槍17挺、步槍1000余支、子彈4萬余發、電臺2部、戰馬數百匹、糧食數千斤及1個兵工廠。
對此,馬本齋的兒子馬國超說,“冀魯豫軍區司令員楊得志主持作戰會議時,大家獻計獻策,最后我父親提議‘牛刀子戰術’。他說一頭牛,幾個人都整不過他,但是用匕首對著它心臟,照準了扎下去,它再強大也不行,也會把它制服。”
為了打好這一仗,馬本齋親自去偵察,化裝成做生意、賣香油的人,三進八公橋,把敵人的內部情況都摸得特別清楚。最后在楊得志司令員統一指揮下,回民支隊首先攻進去,外面部隊發起總攻,很快把八公橋拿下。這個戰斗是一個大仗,延安解放日報都報道了。
1942年至1943年,馬本齋率領回民支隊在朝城、莘縣地區攻克日偽軍據點30多處,摧毀碉堡40多個,為鞏固和發展魯西北抗日根據地發揮了重要作用。馬本齋與回民支隊所展現的艱苦奮斗、舍生忘死的抗日勇氣和民族氣節,是回族人民的一面旗幟,是愛國主義的光輝典范,是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
與此同時,回民支隊轉戰冀魯地區后,1942年7月派遣回民支隊武工隊返回冀中,繼續堅持抗日斗爭。回民支隊武工隊采取隱蔽的方式,靈活機動的游擊戰,在交河、獻縣、建國地區,發動人民群眾,擴大抗日武裝,打據點、攻崗樓,有力地打擊了日偽軍的統治。
馬本齋率領回民支隊連年征戰,被譽為“冀中平原游擊戰爭的主力之一,也是回族在華北捍衛祖國的一支勁旅”。僅從1938年至1944年的6年中,回民支隊就歷經大小戰斗870余次,消滅日偽軍36700余名,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作出重要貢獻。
十分熟悉回民支隊歷史發展的馬本齋兒子馬國超認為:回民支隊最壯大的時候是3000多人,它屬于野戰軍性質,先是在冀中平原這一帶進行抗日斗爭,到了1942年底和1943年,回民支隊又轉戰到了冀魯豫軍區。回民支隊壯大到3000多人的時候,回族人占少數了,大部分是漢族,甚至還有滿族和蒙古族。
五
長期的抗日戰爭,艱苦的斗爭生活,使馬本齋積勞成疾。1943年底,馬本齋在率部參加冀魯豫抗日民主根據地反“蠶食“戰斗中,頸后長了毒瘡。由于戰事繁忙,缺醫少藥,未能及時治療,日趨嚴重。1944年2月,馬本齋突發急性肺炎,在山東莘縣八路軍冀魯豫軍區后方醫院不幸病逝。逝世前,他念念不忘說:“回冀中,可別忘了高紀莊!”他對家屬留下遺言:“我覺得不能為人民為國家為黨做更多工作是件憾事,教孩子繼承我的志向做革命工作,告三弟領伊斯蘭民族抗戰,革命到底。”
這時,冀魯豫軍區組織的西進縱隊包括回民支隊,正在開赴陜甘寧邊區。回民支隊在挺進延安路上得知馬本齋病逝消息,指戰員們無不失聲痛哭。冀魯豫軍區司令員楊得志向回民支隊指戰員說:“同志們,馬本齋的死,比泰山還重。他像莽莽昆侖巍然屹立,他像滾滾江河奔流不息,他是我黨我軍的驕傲。如果有人問,我們應當做什么樣的革命戰士?歷史會響亮地告訴我們:好好學習我們所熱愛的馬本齋同志!他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死,絕不是他戰斗的終止,他的革命精神將永遠是鼓舞我們前進的力量,他,永遠是出征的戰士!”
馬本齋逝世后,延安各界隆重舉行追悼大會。毛澤東、朱德、周恩來、葉劍英、林伯渠、李富春等同志送了挽詞。
毛澤東的挽詞:“馬本齋同志不死。”
朱德的挽詞:“壯志難移回漢各族模范,大節不死母子兩代英雄。”
周恩來的挽詞:“民族英雄,吾黨戰士。”
葉劍英的挽詞:“馬本齋同志精神不死。”
林伯渠、李富春的挽詞:“率大軍抗日寇遠近播英名,冀魯豫河山增色;奉教義承母志死矢忠貞,伊斯蘭健兒典型。”
吳玉章、林伯渠、葉劍英、賈托夫在追悼會上贊譽馬本齋同志:“不愧為一個模范軍人,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是回回民族的旗幟”,“代表著回回民族和中華民族解放的正確道路”。
八路軍冀中軍區司令員呂正操指出:馬本齋和回民支隊“不僅是黨團結回民抗日的旗幟,也是回漢團結抗日的旗幟”。
六
值得指出的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滄州運河以東至山東一帶,也有一支堅持抗日游擊戰爭、建立赫赫抗日戰功的回民支隊:英勇善戰的渤海子弟兵——八路軍渤海軍區回民支隊。1940年8月1日,冀魯邊區回民大隊在孟村回族自治縣新縣鎮清真廣場成立。隨后轉戰滄縣一帶,首戰于橋據點,俘偽軍20余人。次年,鑒于回民大隊屢打勝仗,經八路軍第115師批準,擴建為冀魯邊區回民支隊。
1942年反“掃蕩”期間,回民支隊遭受較大損失。
1943年9月,回民支隊奇襲白頭據點,殲滅日偽軍120余人。10月,駐滄州日軍1000余人、偽軍4000余人進犯新海縣,被預先埋伏的回民支隊消滅400多人。新青縣與青城縣合并為新青縣后,回民支隊與新青縣大隊合并,仍用回民支隊番號。年底,回民支隊拔掉姚莊據點,俘虜日偽軍100多人,繳獲全部武器裝備。
1944年2月,回民支隊改稱渤海軍區回民支隊。其間,回民支隊大戰趙古莊子,圍殲小山據點,殲敵40余人,繳獲一挺日本新式機槍。5月,回民支隊在慶云縣城東,殲滅日偽軍100余人。6月初,渤海區開展夏季攻勢,回民支隊一大隊攻取小山據點,繳獲一挺意大利造機槍和幾十支步槍;四大隊攻取小白兔據點,殲滅偽軍40多名。6月,回民支隊攻入蘇基據點,殲敵40多人。10月,回民支隊在花寨戰斗中俘虜日本軍官森田。
1945年2月,回民支隊配合渤海軍區一部攻取新海縣齊家塢等據點數十處,殲敵500多人,俘虜200多人,繳獲長短槍600多支及大批子彈。4月,回民支隊配合其他部隊,在孫劉莊打死打傷日偽軍40余人。4月下旬,回民支隊追擊青縣偽軍,殲敵200余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8月,回民支隊四大隊和五大隊攻打無棣縣城,俘敵70多人;一大隊和六大隊,配合兄弟部隊解放陽信、惠民兩個縣城。8月底,回民支隊攻打黃驊縣城和歧口。
至此,回民支隊在渤海地區與日軍作戰100余次,攻克大小據點40多個,殲滅日偽軍2300多人,繳獲長短槍2600多支、機槍10多挺、各種炮20多門和大量其他戰利品,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作出重要貢獻。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其他抗日民主根據地,也有一些由回族青年組成的抗日武裝力量,不畏艱險,奮勇殺敵,前赴后繼,保衛祖國,奏響了一曲又一曲氣壯山河的英雄凱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