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晚清、民國期刊中近代自由觀念的呈現研究*

2019-07-09 06:11:00王冠群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9年6期

■ 王冠群 許 堃

一、研究的緣起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對內宣傳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對外宣傳要創新對外宣傳方式,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毫無疑問,無論是對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還是對外話語體系的建設都必須以理論、思想、概念、觀念、范疇等為基礎。這是因為構建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首先要對這些基本觀念、基本概念和范疇進行梳理、提煉,才能奠定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的理論基礎。自由一詞盡管是舶來品,但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話語體系中,它無疑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如何系統地闡釋自由觀念在當今中國社會的現實價值,融入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首先就必須從歷史的長河中探求中國近代自由思想的萌芽和發展,及其在不同語境中的再概念化和意義的演變,進而厘清自由在特定政治文化實踐中的邊界與意義,揭示其與社會政治彼此互動的途徑和機制。

在當代中國,自由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價值和意義不言而喻。然而關于近代的自由是否在其所處的歷史階段也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顯然這并非是個自明的問題,需要加以辨析和質詢。同時,作為古今中外的一種價值追求,自由是否如一些人所言,是普遍的、絕對的、永恒的、凝固不變的普世價值,也是學術界亟待回答的話題。傳統的研究在方法和態度上存在的某些缺陷,使得以上兩個問題的回答遇到了挑戰。就研究方法而言,過去人文學者對于自由的研究,多是以精英思想家或經典文本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精英思想的解讀和理論詮釋,去理解、認知乃至定義自由之內涵及其發展。但此類研究全由人文驅動,在研究對象選取和研究資料范圍選定等方面都深受主觀選擇的限制而缺乏科學的可重復操作性,導致相關研究的客觀性和科學性飽受質疑。就研究態度而言,當前學界在對待“自由”問題的研究上存在誤區,缺乏一種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或是把“自由”看作西方社會的“專屬”、自由主義思想家的“專利”,對社會主義的自由噤若寒蟬而不敢問津,或是過分關注西式自由,集中研究西方自由的經典著作和思想家的自由思想,而對中國近代自由的研究鮮有涉及。

正是基于對當前研究的反思,本文運用數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的研究方法,通過遠讀視野,以包含2萬余種期刊,1500萬篇文獻,橫跨1833-1949年百年間史料的“晚清期刊全文數據庫(1833~1911)”“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為研究基礎,從數據驅動角度出發,以文本探勘技術,挖掘出紛繁史料中的資料結構與語言證據。藉由數字人文技術的協助,本文可以改變傳統研究局限在少數精英和經典文本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對“精英階層”的過度依賴,明晰近代中國不同的個人、群體以及階層對“自由”理解的分歧、對立、綜合以及其意義指向。同時通過對晚清和民國時期期刊中“自由”的系統梳理,將自由這個影響深遠的“基本觀念”置于近代中國這一特定歷史階段,在更廣闊的背景下通過對自由觀念自身的演進以及社會文化沉淀和影響的分析,探求和揭示歷史變遷的特征,努力實現一定意義上的“歷史重建”。歷史的研究終究服務于現實,厘清近代中國對于自由觀念的認知,不僅有利于全面理解近代中國自由思想的精髓,而且對當下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過程中如何理解自由、追求什么樣的自由提供了一定的現實借鑒意義。

二、數字人文介入研究的可行性以及相關資料選取

近代中國的期刊主要集中在1830-1949年這一百年間,所涉語種主要是中文。理論上,這一百多年來的文獻是可以窮盡的,但對于單個研究者而言,要窮盡所有期刊,跨越浩瀚資料的鴻溝無疑是艱巨的。但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資料數據庫的大規模建設,一門以數字技術為主的計算科學與人文學科交叉衍生出來的新興學科——數字人文學應運而生。數字人文學研究是“先透過數字人文技術客觀地過濾與計算出龐大史料中之資料機構,然后再進一步觀察并分析此資料結構中的文本內容,并結合定量數據驅動與定性人文分析法,最后描繪出觀念轉型的發展過程”。①本文的研究借助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全國報刊索引》推出的《晚清期刊全文數據庫(1833-1911)》和《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晚清期刊全文數據庫(1833-1911)》共收錄了從1833年至1911年間出版的300余種期刊,《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收錄了民國時期出版的2萬余種期刊,1500萬篇文獻,幾乎囊括了當時出版的所有期刊。專業數據庫的出現使得通過關鍵詞的擷取來分析研究近代歷史上存在的“觀念”,探求觀念的變遷,并對假說進行經驗檢驗成為一種可能。正因為如此,基于大數據的數字人文方法為近代自由觀念的研究提供了新工具和新范式,開啟了研究的新契機與新方向。

通過對“自由”觀念在近代期刊數據庫中的追蹤、意義挖掘來分析考察自由在整個近代歷史進程中不同階段的再定義以及在不同的歷史語境下是如何演進,并表現出變化和斷裂的豐富內容。與過去集中選取少數“經典思想家”(“經典文本”)作為研究資料的局部性研究不同,本文對近代中國自由觀念研究不是專注于對“自由”觀念的抽象定義,而是以海量期刊資料為文本分析對象,在數據的驅動結果下進行人文探索,進而剖析在近代中國特殊的歷史背景下,不同群體、不同階層對自由觀念理解上的分歧、對立、綜合以及其意義指向,并分析造成自由觀念多面性與爭議性的政治和社會背景。

本文運用數字人文研究法,依托“數據庫”開展近代中國自由的觀念史研究,具體分為如下幾個步驟:

第一,宏觀歷史脈絡的頻度分析。選取能夠代表近代自由的關鍵詞,如自由、自主等,利用數據庫檢索所有涉及關鍵詞的期刊,按照年代分布頻度進行梳理,初步分析自由觀念沉淀的社會歷史變遷和意義烙印,分析觀念自身的變遷史。需要強調的是:檢索的關鍵詞來自文獻中的標題或題名,而非來自全文中關鍵詞的檢索。其原因有二:一是《晚清期刊全文數據庫(1833-1911)》和《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提供題名、作者、文獻來源等檢索,并不提供文獻中的關鍵詞檢索,這無疑是該數據庫檢索功能中有待完善的環節;二是在一些刊物中自由一詞出現的次數往往少則幾十次,多則上百次,特別是同篇中簡單重復的統計使得數據的精準性和科學性大打折扣。同時部分關鍵詞在期刊中的選取,容易割裂其與上下文之間的有機聯系,脫離其存在的歷史大背景,使得所提出的議題與其對議題的論證兩方面都脫離了歷史實際。以《東方雜志》為例,檢索全文中包含自由關鍵詞共計7881條,但其中相當一部分文獻都是“尋章摘句”,如蜻蜓點水般的涉及,無法深入全面探討和理解自由觀念。相反,若以“自由”為題名進行檢索,涉及文章147篇,且絕大多數文章是針對自由的專門性論述,其研究價值無疑更大。

第二,代表性期刊的聚焦分析。選取《民報》《清議報》《時務報》《向導》《新民叢報》《東方雜志》《獨立評論》《觀察》《每周評論》《努力周報》《現代評論》《新青年》《新月》《中央周刊》等14種近代以來最具代表性的刊物作為研究對象,從樣本量層面實現了高度的代表性、權威性和合理性。通過提取包含自由題名的文獻,分析解讀自由在文獻中的寓意,確定其意義類型,以此管窺近代不同時期自由觀念發展、嬗變的基本概貌。通過對掌握自由觀念在刊物中表達的不同意義類型及各種意義按年代演化的過程,并結合近代中國社會發生的重大的歷史變革,剖析其對自由觀念意義在歷史上變化的影響及自由對其的反映。必須承認任何社會科學研究都不可能由機器完全代替。關鍵詞的選取和進一步的分析這兩個關鍵環節,研究者起著主導作用。

三、在近代期刊中追溯中國近代自由觀念的起源與變化軌跡

通過對近代早期(晚清)相關期刊的種類和相關數據的比較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首先,就刊物的種類而言,這一時期涉及自由的刊物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西方傳教士在華創辦的刊物,這些刊物載文豐富,以宣傳教義為主,旨在通過宣傳西學來征服中國人的天朝思想,以期維護當時在華外國人的利益,同時也向中國社會介紹大量西方近代政治文明成果,其中也包括了西方自由思想。代表性刊物有《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萬國公報》等。另一類是以康有為、梁啟超等為代表的維新派創辦的刊物,以《清議報》《時務報》《新民叢報》等為代表,這些刊物在宣傳維新變法以救亡圖存的同時,積極引介西方先進文明,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其次,就刊發“自由”或“自主”文章的數量而言,1900年之前,以“自由”為篇名的26篇,以自主為篇名的50篇,而1900年之后,“自由”文章的數量才超過“自主”,這充分說明“自由”取代“自主”成為民眾廣為接受的概念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并非一蹴而就。此外,選取近代期刊作為研究載體,意圖改變過去傳統研究單純集中在極少數精英和經典文本的局面,但經過數據庫檢索,早期自由思想的宣傳者仍局限為少數政治精英,依然無法擺脫對“精英階層”的過度依賴。深入分析可以發現,就辦刊形式和風格而言,這些刊物的撰稿人基本上都是報刊本社的編輯,其立說、撰稿基本上是表達作者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可以說是自話自說,與該報刊的閱讀者沒有直接聯系。從1896年“自由”一詞在近代刊物首次出現以來,直至1900年,所涉及相關文章僅52篇,其中以作者任公(梁啟超)發表的即30篇,主要集中在梁啟超《飲冰室自由書》的連載,而其他作者的文章可謂寥寥無幾。當然,這一趨勢在1900年之后,隨著自由越來越受到關注,大量有關自由的文章和刊物的出現后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變。

毫無疑問,要深入考察近代自由觀念的起源及其相應的政治制度的思想史問題,我們研究的范圍無疑要擴大,不能僅僅局限在1900年之前。對既有觀點的檢視應轉化為研究自晚清西學東漸以來為何使用“自由”替代“自主”來指涉相應西方現代政治觀念,以及它們中文含義與西方觀念的差異,也就是這個觀念的意義在不同時期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等問題。

為了深入研究并做進一步驗證,我們以“自主”“自由”為題名,借助“數據庫”,通過檢索發現,國內最早出現以“自主”為題的報刊為《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作為中國境內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報刊,該刊在1837年和1838年,分別刊發了:“新聞:北亞米利加合郡:此民自主治國……”和“自主之理”兩篇文章,分別介紹了美國和英國的自由民主政治制度,宣傳了西方近代政治文明成果,這里所謂的“自主”便是“自由”之意。相對“自主”而言,“自由”的出現相對較晚。1896年《時務報》刊發了日本漢學家古城貞吉的一篇名為“東文報譯:加拿大自由黨國政”的譯文,盡管該文是轉譯自《東京日日報》的一篇關于加拿大自由黨的文章,但“自由”已經開始作為獨立的概念出現在近代的報刊中。此后,在1897-1898年的兩年間,《知新報》《時務報》《東亞報》《清議報》先后出現了介紹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文章。自由一詞在這一時期的報刊中集中出現絕非偶然,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后,伴隨著西方列強侵略的加劇,黃遵憲和嚴復等人的著作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投入到西學之中,探求救亡圖存的道路,在此過程中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逐漸引入中國,并被知識階層所接受,“自由”一詞最終獨立出來,并形成了一個特有的概念。

關于自由的詞源,以往有關的研究認為:作為從西方引進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自由一詞從內涵到外延經歷了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自由”與“自主”作為代表現代意義“自由”的兩個詞早期是交替使用的。后來隨著時代的發展,“自由”最終擺脫“自主”成為獨立的特有概念。利用數據庫考察“自由”和“自主”兩個詞在近代期刊中使用的頻度和意義類型,初步結果并非想象的簡單。根據數據庫檢索,我們可以做出圖1。如圖1所示,在1833-1949年的近百年時間里,“自由”和“自主”始終共存,1900年以前,“自由”與“自主”出現的次數極少,但自1900年之后自由一詞的出現頻度呈現井噴式的增長,每10年均增長幅度達到200%-300%。相對而言,“自主”一詞的出現在1833-1949年期間內增長相對緩慢,部分時期甚至停滯,只是在1925-1929年出現了短時期的爆發式增長。通過梳理發現,這一時期以“自主”為題名的文章共641篇,但這其中涉及“關稅自主”的文章就達517篇。這是因為,進入20世紀,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其后的一段時間,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迎來了少有的黃金期。這一時期關稅不自主成為制約民族經濟發展的嚴重障礙,國內要求廢除協定關稅的呼聲高漲。基于這個歷史背景,這一時期的刊物發表了大量宣傳和倡導“關稅自主運動”的社論和文章,開啟了媒體輿論引導的新紀元。此外,通過數據庫檢索可以發現從1833-1949年,有關“自主”的文章主要集中在關稅自主、婚姻自主、外交自主等幾個方面,而同期以“自由”為題名的文章也包含關稅自由、婚姻自由等方面,通過文章的對比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這一時期相當一部分文章中“自主”與“自由”的詞意差別并不明顯,甚至可以互通使用。由此可見,對自由和自主的探討,僅僅停留在對其本身含義的闡釋上顯然無法闡明自由“脫離”自主而形成獨立概念的真實原因,必須將其置于“近代”和“中國”這一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之中,研究其在特定時期的形成、演變、發展和運用。

圖1 1833-1949年以自由、自主為篇名的文章數量

將研究集中到1930-1939年,如圖2所示,從1930年至1937年,以“自由”為篇名的文章篇數始終保持在600-900篇左右,轉折點在1938年,篇數出現斷崖式的下跌,減至300篇,這種趨勢一直持續至1945年。究其原因,一是1937年底,上海、南京等地相繼淪陷,近代中國報刊出版集中地多淪喪在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之下,對報刊的出版發行造成了嚴重影響。相較民主、科學、民族、平等,似乎“自由”對國家救亡圖存的吸引力弱了許多,但從圖4可以清楚看到,除“民主”外,“科學”“平等”等文章數量在1938年都出現了顯著減少,如果進一步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民主”的文章數量實際上也出現了下降,其原因在于1937年的389篇以“民主”為題的文章中包含了130篇關于三民主義的文章,1938年的438篇中“三民主義”為題名共234篇,因此,1938年實際針對“民主”研究的文章共計204篇,較1937年也下降55篇。以在上海發行的《東方雜志》為例,該雜志在1935、1936、1937年分別刊發以“民主”為題的文章2552篇、2134篇、1749篇,而到1938年銳減到589篇,降幅之大非常明顯。二是近代中國政治思想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強調務實性,強調知行合一。無論近代中國選擇怎樣的發展道路,抵御外來入侵、維護民族獨立的民族主義理念始終具有終極的價值意義。當先哲們將西方的思想引進中國時,往往以實現自身的政治抱負為動機,是一種救亡圖存的權宜之計,都只能作為工具理性服務和服從于民族主義的價值理想。1937年進入全面抗戰時期,中國民族危亡,抗戰救國成為首要任務,這時期的報刊成為引領救亡圖存的輿論利器,成為中國知識分子動員民眾國民意識的重要載體。因此,相對而言這一時期自由的關注度明顯下降,突出表現在期刊中自由文章的數量明顯減少,有限的文章也多集中探討國家自由、救亡自由、戰時言論自由和民族自由等,自由被置于國家主義或民族主義的大旗之下。

將時間轉到1946-1949年,如圖3所示,可以看到“自由”文章的篇數在刊物中突然出現大幅度增加,主要原因是抗日戰爭勝利后,民眾渴望擺脫奴役束縛,尋求國家、社會、個人等不同層面的自由,不同政治派別提出各自建國的綱領和路線,也紛紛發文闡釋各自對于自由的理解,這一時期自由所受的關注度極高,在刊物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以資產階級自由派的代表性刊物《觀察》為例,該刊在1946-1948年陸續刊登了韓德培的《人身自由的保障問題》、鄒文海的《民主政治與自由》、葛思恩的《新聞自由的低潮》、潘光旦的《讀書的自由》、羅忠恕的《學術自由與文化進展》、鄧嗣禹的《誰說中國人沒有自由?》等文章30余篇,內容涉及思想自由、政治自由、學術自由、文化自由等。而作為國民黨中央機關報《中央周刊》,其在1946-1948年先后發表了《民主與言論集會結社自由》《自由主義在中國之前途》《社論:為民主自由而戰》《從封建之領域轉向到自由之領域》《共匪有言論自由嗎》《社會思想紛爭的焦點是什么:對于自由問題的一個透視》等系列文章,集中對資產階級自由派和中國共產黨的自由思想進行了批判,同時也闡釋了國民黨對自由的理解,進一步論證了其統治的合法性。

圖2 1930-1939年以自由為篇名的文章數量

圖3 1946-1949年以自由為篇名的文章數量

圖4 1833-1949年以自由、民主、科學、平等、民族為篇名的文章數量

近代中國是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過渡時期,激烈的社會動蕩和政治變革帶來了近代自由思想的變遷,從引入、吸收、借鑒到創新,自由觀念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在發生變化,不同的歷史階段、不同的群體和階級對自由這個概念有著不同的理解和定義。由此可見,“自由”絕不是一個抽象的存在,它是具體的、歷史的和階級的,它始終在一定的社會和政治語境中為了特定的目的而不斷地被使用,無論是國家生死存亡時期的自由還是抗戰勝利恢復重建時期的自由,都無法脫離當時特定的歷史語境,必然被賦予特定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意義。

四、選取代表性期刊管窺近代自由觀念發展、嬗變的基本概貌

毫無疑問,借助數據庫的龐大數據資源可以從整體上檢視近代自由觀念的起源和演變軌跡,但要深入研究仍需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刊物作為研究對象。文章選取《民報》《清議報》《時務報》《向導》《新民叢報》《東方雜志》《獨立評論》《觀察》《每周評論》《努力周報》《現代評論》《新青年》《新月》《中央周刊》等14種近代以來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刊物作為研究對象,嘗試提取包含自由為篇名的文章,通過對所涉文章中關于自由的價值評判、指涉內容等方面的梳理,分析解讀自由在文獻中的寓意,確定其意義類型,以此管窺近代不同時期自由觀念發展、嬗變的基本概貌。

為了方便研究,我們將14種期刊按照其代表性進行分類,主要分為政黨主辦和自由知識分子主辦兩大類刊物,按照雜志類別和時間分布如圖5所示。在圖5中,縱坐標OA對應的是具有代表性的黨派刊物,為資產階級改良派、資產階級革命派、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的刊物,OB對應的則是自由知識分子群體創辦的刊物,橫坐標OC是年代。由圖可見,上述14種刊物斷續相接,從1896年創刊的《實務報》到1950年停刊的《觀察》,歷經清末維新、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各個重大歷史時期,較為完整地涵蓋了近代不同時期自由觀念發展的歷史時段,較為詳實地記錄了中國近現代自由觀念發展的歷史軌跡。

首先,以“自由”為篇名檢視文章出現頻度,展現了近代期刊對于“自由”的關注度。針對所選14種代表性刊物,運用數據庫檢索以“自由”為篇名的使用頻度,初步檢索結果如表1,資產階級維新派創辦的《清議報》《時務報》和《新民叢報》,發表以“自由”為篇名的文章分別為43篇、2篇、58篇,資產階級革命派創辦的《民報》為3篇,中共中央機關報《向導》為12篇,國民黨中央機關報《中央周刊》為35篇;自由知識分子群體刊物《東方雜志》147篇,《每周評論》7篇,《新青年》14篇,《努力周報》1篇,《現代評論》15篇,《新月》8篇,《獨立評論》6篇,《觀察》32篇。單從數量上看,有關“自由”文章的篇數并不多,如以《東方雜志》為例,其前后共發文22442篇,而以“自由”為篇名的文章僅為147篇,相較以“科學”為篇名的706篇,以“經濟”為篇名的653篇要少很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學進步和經濟發展是貧窮落后的近代中國更加關注的議題。因此,不由思考另一個問題,如果說“科學”和“經濟”更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那么和自由一樣影響深遠的民主、平等甚至共和的情況如何,反映人們對于他們關注的文章頻度怎么樣呢?為此,我們選取“民主”“平等”“共和”作為比較對象,通過對四者之間橫向的數字比較可以發現,除了《獨立評論》《東方雜志》《中央周刊》外,其余11種期刊有關“自由”文章的篇數都多于“民主”“平等”和“共和”,結果出乎意料。當然這種數量上的差距非常有限,簡單的數據統計并不能證明“自由”更為重要,但從某種意義上表明國人對自由的關注度并不低,盡管無法與關乎國家救亡圖存和民眾生活改善的“科學”“經濟”等詞同日而語。

圖5 按雜志類別和時間分布的情況標示

其次,對期刊中自由的價值取向進行深入剖析,以期全面理解自由觀念。我們將14種刊物中以“自由”為篇名的文章作為研究對象,分別用正面、中性和負面評價文中“自由”的價值取向,通過系統整理和分析,如表2所示,14種刊物中,涉及自由負面評價的刊物為5種,其余9種刊物所涉“自由”皆為正面評價或中性評價。相關數據的分析可以反映出近代中國不同階級、群體對自由的理解和評價存在明顯的差異,甚至分歧。

從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派創辦的《清議報》《時務報》《新民叢報》到革命派的《民報》,關于自由的評價多為正面和中性,沒有負面。一方面,早期國內報刊對于自由的關注度并不高,刊載自由文章的數量較少。如《時務報》和《民報》涉及自由文章共計5篇。《清議報》《新民叢報》以“自由”為篇名文章分別為43篇和58篇,其中都涉及連載梁啟超的《飲冰室自由書》,分別為40篇和34篇,而《飲冰室自由書》作為一部雜文集,部分文章與自由無關,扣除無關文章,兩個刊物發表“自由”文章只有11篇和22篇。另一方面,在西學東漸的初期,國人對于西方的自由思想仍處在了解和引介的初級階段,自由觀念的本土化遠未實現。如《新民叢報》刊載的《論自由》通篇都是對歐美國家自由民主制度的介紹,并沒嘗試進行本土化的探討。此后,隨著中國政治近代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早期將“自由”理解為一個不變整體的局面被打破,一個由不同群體、不同階層、不同階級所理解的價值復合體成為組成自由內容的一部分。也就是說,自由觀念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在發生變化,不同的群體、階層和階級都會對自由做出新的定義,都為自己所界定的自由做出了努力。因此,自由在中國化的進程中不再僅僅體現在正面評價上,而是變為具有多重不確定的含義,不同群體、不同階段對自由的理解也不盡相同,《東方雜志》《新月》《獨立評論》《向導》《中央周刊》等刊物出現了對自由的負面評價。特別是《向導》和《中央周刊》,前者是中共中央委員會機關報,有限幾篇關于自由的文章,出現了對自由正負面評價各半的情況,負面評價集中在對資本主義自由虛偽性和兩面性的尖銳批判;后者作為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刊物,有關自由的文章則多是針對中共和民族資產階級自由派的批判。《東方雜志》《新青年》等作為自由知識分子創辦的刊物,其撰稿者認同西方自由價值,在他們心靈深處儼然把自由價值與民族救亡、國家復興聯系起來,但當理想和現實出現偏差和裂痕時,自由一詞的使用頻率不僅在減少,其價值也越來越受到質疑,一些對自由進行批判和反思的文章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

表1 14種期刊中“自由”“共和”“平等”“民主”“科學”出現頻率統計表

表2 14種期刊中所涉“自由”價值取向統計表

表3 14種期刊中所涉自由類型統計表

再次,通過對相關文章的整理分析,歸納自由的類型,剖析自由觀念在不同時期、不同刊物所體現的不同內容,所展現的不同特征。通過對表3(所涉自由類型以英文首字母代表,其中P代表“政治自由”,E代表“經濟自由”,T代表“思想自由”,M代表“婚姻自由”,L代表“法律自由”等)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14種期刊所涉自由類型的統計中,政治自由數量排在第一的刊物共12種,思想自由和經濟自由各1種。為了做深一步的研究,我們從14種刊物中選取4種刊物作為代表,分別為兩個政黨類刊物《向導》和《中央周刊》,兩個自由知識分子群體刊物《現代評論》和《觀察》,通過對四個刊物的深入分析,管中窺豹。

《向導》作為中共中央機關報,其刊發有關“自由”的文章幾乎都是指涉政治自由,其內容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為中華民族爭取自由權利,為普通民眾特別是工人階級爭取言論、游行示威等政治自由權。如1925年,《向導》第117期刊文《上海大屠殺與中國民族自由運動:南京路屠殺中之犧牲者》,文中談到:“我們今后永遠不要上帝國主義的當,被過激赤化等名詞嚇散了中國民族自由運動。我們應有決心:如果使我們能達到民族自由之目的,便過激赤化也無妨。”②同年,第121期刊發《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宣言,告此次為民族自由奮斗的民眾》強調:“只有政權在人民自己手里,才能保障人民自己的自由,才能建設平民政治,掃除軍閥官僚政治的毒焰,才能繼續五卅運動,解除帝國主義對我中華民族八十余年之壓迫與剝削。”③另一方面,對西方自由虛偽性的無情揭露和對帝國主義國家殘害中國民眾自由的批判。該刊在1924年接連刊發《中國人的言論自由與外國人的政府》《讀者之聲:快起來反抗外國人摧殘中國的言論自由》等文章。聯系這一時期特殊的歷史背景就可以發現,僅1924-1926年,中共就直接領導了上海日商企業大罷工、青島日本紗廠萬人大罷工、上海大罷工等反帝愛國的工人運動,所有矛頭直指西方列強,作為共產黨的機關報,這一時期刊發此類內容的文章也就不難理解。

《現代評論》是自由知識分子創辦的刊物,以維護五四價值為己任,承載《新青年》《努力》未竟之使命的意圖顯而易見。盡管這一時期刊發的“自由”文章不多,僅15篇,但集中表達了對人身自由、思想自由、言論自由的渴望與訴求,其中涉及言論自由的文章就多達7篇。《現代評論》出版時期,先后發生了“善后會議”“五卅慘案”“女師大風潮”“三一八慘案”等歷史事件,惡劣的政治生態環境在客觀上賦予了大規模民眾運動的合理性,但以民眾運動的激進方式謀求問題的解決又不為自由知識分子所主張。因此,該刊一方面理直氣壯地宣揚西方近代文明的價值,另一方面又無法回避這一特殊時期所應當承擔的歷史責任,呼吁政府要保障言論出版結社集會等政治自由權。1925年,該刊發表的《軍閥與言論集會的自由》一文明確反對軍閥“為限制少數造謠的報館,便把北京全城的言論自由權都停止了;為禁止少數暴徒的擾亂,便把愛國青年學子的集會自由權都取消了”的做法。④同年刊發的《言論自由》更是提出:“自從人民批評政府以至人民發表擾亂治安推翻政府的言論,其間實有極大的范圍,盡可以容許人民有言論的自由。假使政府不容許這個自由,我們只可以推測有兩個理由:不是政府自認為全能全知,便是政府所謀的不是人民的利益。”“言論自由是每個好政府必不可少的要素。”⑤1928年刊發的《上海法租界內的自由》強調:“中華民國人民的自由,事實上已被軍閥蹂躪的不堪。但是在中國法律上西方文明國家所謂集會結社言論出版的自由當是承認的。現在號稱代表西方文明的外國租界當局。簡直從法律上破壞中國人的自由。”⑥由此可見,在特殊的歷史環境下,中國知識分子面對救亡圖存的社會現狀,擔當的是對國民自我主權意識喚醒的重要角色,挖掘西方近代國家捍衛國民言論自由權的事實作為思想依據成為另一種救國形式,“中國的知識分子普遍具有國族傾向,深信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以致把自由民主當成救國圖存、強兵富國的工具,而非最高的基本終極價值”。⑦

《觀察》作為民國頗具影響力的刊物,由民國自由思想分子創辦。楊人楩、張東蓀、施復亮、吳恩裕、潘光旦、鄒文海等自由知識分子先后在《觀察》上刊發了關于自由的文章。該刊以堅持民主、自由、進步、理性的立場自居,相關文章均從正面角度公開宣揚自由。深入分析這一時期該刊所處的社會環境、政治背景及其宗旨性質、價值標準可知,這一時期《觀察》所刊發的自由文章,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對自由主義的重申,對國家未來道路的選擇。1946年至1948年間,正值國共內戰,國家未來道路何去何從,《觀察》以其出名的“第三條路線”的立場給予了回答。這一時期《觀察》陸續刊發了施復亮、楊人楩等人的文章《自由主義者往何處去?》《再論自由主義的途徑》《論自由主義者的道路》,熱情地歌頌自由,指出自由是人類生活所必需的條件,充分肯定自由主義者是始終走在歷史前面的,始終不滿于現狀而要求進步的代表,并從多方面對自由主義者的責難或疑慮進行辯解。二是對言論等政治自由權利重要性的強調。在1946年至1948年間,國統區發生的沈祟事件,引發了各地學潮、反美扶日大游行以及全國性反饑餓、反內戰的學生運動。1947年的《觀察》發表了數篇關于公民言論自由、示威自由、新聞自由、人身自由文章,既反映了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對于政治自由權利的追求,更體現了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對青年、對政治生活的一些基本態度。中國知識分子習慣“拿來主義”的邏輯,無視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體制內在矛盾,卻從中篩選一些要素,放在一個更高的理論抽象層次上糅合,形成了所謂的“第三條道路”,這終究無法解決社會矛盾,未能給危難的中國提供解放之路。

國民黨中央機關報《中央周刊》是民國時期重要的官方刊物,其所刊發的自由文章為35篇,主要涉及言論出版結社和游行示威等政治自由。通過分析,所涉文章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針對中共缺乏政治自由的批判。如1947刊發的《為民主自由而戰》,強調“抗戰勝利雖然獲得了國家民族的獨立解放,但卻因共匪的叛亂失去了民主自由……因此,戡亂剿匪在今日不但為爭取民主自由,而且為保持抗戰成果,也就是抗戰這一革命戰爭的繼續和發展”⑧。1948年刊載的《共匪有言論自由嗎》一文,從新聞自由等角度批判中共沒有任何言論自由可言,甚至強調“沒有言論自由,不僅中國的共產黨如此,全世界的共產黨都是一丘之貉。”⑨同年該刊刊發《免于恐懼之自由 免于匱乏之自由》一文,作者強調:“打共產黨是為了免于恐懼之自由;土地改革是免于匱乏之自由!”⑩二是對民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自由思想的批判。從1946—1948年,該刊連續刊登了《自由主義的悲劇》《自由主義在中國之前途》《為民主自由而戰》《可悲的自由主義者》《自由主義不容曲解》《自由主義者的抉擇》《自由主義者的臉譜》等一系列批判民族資產階級自由思想的文章。在《可悲的自由主義者》一文中,作者直接點名批判了《觀察》刊載的楊人楩《關于中共往何處去》,指出:“如果楊先生的用心,是一個自命自由主義者的用心,那我們將為自由主義者感到萬分悲哀,因為一株樹必須有根,一個人必須有國……偏偏把保衛民族的圣神血戰當作內戰,把因共匪殘毀而招致的人民的慘痛,算在政府身上……”三是主張三民主義才能救中國,反對過分強調自由。1940年刊發的《民權主義與自由》認為:“中國革命的目的與外國不同……到底中國為什么要革命呢,直截了當說,是和歐洲的革命的目的相反。歐洲從前因為太沒有自由,所以革命要去爭自由,我們是因為自由太多……沒有抵抗力,成為一片散沙。”1944年的《統治與自由的調和》強調“個人自由不是先國家而存在的。有了國家,有了法律,而后才有了個人自由。換言之,只有法定的自由而無所謂天賦的自由”。“故國權范圍越大,個人自由的范圍不見得就縮小,相反,以國家來限制個人自由,而使國家獲得完全自由……因為個人自由寓于國家自由之中,國家自由實為個人自由之前提。”由此可見,作為國民黨的代表刊物,《中央周刊》所刊發有關自由文章的立意明確,反對共產黨和民族資產階級的救國方式,主張以三民主義救中國。

自由在近代中國總是與政治經濟社會等因素融合,具體延伸至某種政治權利的捍衛或是國家民族的獨立,從微觀細化于公民政治自由權利的實現,到中觀內涵于特定階級和階層的利益,再到宏觀外顯于國家的解放和民族的獨立,自由顯然是具體的、歷史的、有限的存在,而非一種普世泛化的價值。

在近代中國,自由觀念無論是在生成階段還是在嬗變階段,傳統與現代、本土與西方這兩對矛盾都始終存在,而矛盾雙方決定了近代中國自由觀念的復雜性和多變性。近代中國的自由既未打破民族、種族、階級、國家的界限,又未能超越一切文明、宗教、信仰的差異。對近代期刊中自由的觀念史考察,充分說明自由作為全人類的共同價值是“以承認彼此的特殊價值為前提條件的,因而是相對的、發展的、變化的,會隨著條件、范圍、時間的改變而改變,不是絕對的、永恒的、凝固不變的”。

注釋:

① 邱偉云等:《中國近代平等觀念形成之數字人文研究:以報刊為中心》,《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6期。

② 陳獨秀:《上海大屠殺與中國民族自由運動:南京路屠殺中之犧牲者》,《向導》,1925年6月6日,第3版。

③ 郁:《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宣言:告此次為民族自由奮斗的民眾》,《向導》,1925年7月16日,第1版。

④ 涵:《時事短評:軍閥與言論集會的自由》,《現代評論》,1925年第55期。

⑤ 陶孟和:《言論自由》,《現代評論》,1925年第19期。

⑥ 松:《上海法租界內的自由》,《現代評論》,1928年第128期。

⑦ 李金銓:《文人論政:知識分子與報刊》,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9頁。

⑧ 芝:《為民主自由而戰》,《中央周刊》,1947年第31期。

⑨ 知白:《共匪有言論自由嗎》,《中央周刊》,1948年第2期。

⑩ 李白虹:《免于恐懼之自由 免于匱乏之自由》,《中央周刊》,1948年第12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衣结在线精品二区| 谁有在线观看日韩亚洲最新视频 | 无码人中文字幕|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8|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免费aa毛片|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色老头综合网| 免费无码网站|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综合色亚洲| 国产视频大全| 亚洲免费播放| 亚洲日产2021三区在线| 色悠久久综合|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青青草91视频| 欧美国产在线精品17p| 日韩123欧美字幕| 欧美日本中文| 成年人国产视频|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欧美色丁香|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 亚洲天堂成人| 欧美一级片在线| 亚洲中文在线视频| 91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九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偷拍久久网| 日本人真淫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无码久久久|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国产视频a|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乱人伦视频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成人乱无码视频| 在线精品欧美日韩| 亚洲精品无码AⅤ片青青在线观看| 97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色图另类|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超级碰| 日韩精品无码不卡无码| 亚洲黄网在线|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欧美一级一级做性视频| 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国产传媒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精品| 丰满的熟女一区二区三区l|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论坛| 青青青草国产|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91啦中文字幕| 污视频日本| 99久视频|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