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張夢旭 本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
生活所迫,不敢老去!美國“嬰兒潮一代”日漸步入高齡,但據最新調研顯示,相當一部分人并無退休計劃,已到“享清福”年齡的老人仍拖著一身傷病,奔走于求職市場。究其原因,還是有限的收入及儲蓄根本無力維持晚年生活。如美國《福布斯》雜志所說,該國現階段所上演的“退休危機”,恐怕比想象中的更為嚴峻。
據美聯社8日報道,美聯社與芝加哥大學全國公共事務研究中心近日共同開展的一項社會調研顯示,近1/4的美國人沒考慮過退休,表示“過了65歲也要一直干下去”。令人心酸的是,在剛剛過去的6月份,該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群體中有1/5的人要么仍在職場打拼,要么忙于求職。
在媒體看來,雖然迫使老年人不敢輕易“卸任”的原因多種多樣,但絕大多數都會歸結到“錢”上。在回答是否準備好退休這一問題時,50歲以下的民眾只有14%表示“有充足的準備”,而更年輕一些的成年人則有56%說,他們對退休毫無準備。
美國波士頓大學退休問題研究中心負責人陳安琪(音譯)表示,由于人們的平均壽命在增加,老年人在退休后仍要生活很久,而他們的儲蓄很可能不足以維系整個退休生活。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算了一筆細賬:將個人退休儲蓄、養老金及社會保險這“三駕馬車”相加,2018年美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每年可支配的收入約為2.9萬美元——這個數字在該國遠談不上“保障安穩的晚年生活”,只夠老年人在生活成本相對較低的地區平靜養老。
CNBC強調,即便如此,能達到這種經濟實力的老人仍然算是“幸運者”,因為該國只有33%的家庭擁有諸如“401(K)”(一種由雇員和雇主共同繳費建立起來的基金式養老保險計劃)一類的退休金計劃。截至目前,美國50歲以上人群當中只有29%的人表示為退休做了“充分準備”,高達1/3的人表示“毫無準備”。據《福布斯》雜志稱,債務問題也是延緩退休的重要因素之一:截至目前,美國人欠下的各類信貸債務高達1萬億美元,而60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債務占據其中的1/3。
蓋洛普今年4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醫療開銷的飆升幾乎掏空很多老年人的個人儲蓄。在過去一年間,老年人為看病吃藥從長期儲蓄賬戶中提取的金額高達220億美元,這筆開銷直接威脅到退休生活的可持續性。不少已年過六旬、準備退休的職場人士對這種形勢表達極度擔憂,開始猶豫是否還能心安理得地停止工作。一名受訪者表示,自己最大的顧慮就是退休收入“不夠看病”,并期望國家能對醫療體系做出改變。
還有一部分老年人因各種生活意外被迫延長工作年限。美國《紐約郵報》舉例稱,58歲的得克薩斯州居民莫里斯本來家庭收入尚可,結果她的女兒沾染上毒品,無法再工作,她不得不負擔起6個孫輩的生活開銷。78歲高齡的紐約前網站編輯本內特在臨退休前兩年慘遭裁員,因此退休收入受到嚴重影響,她不得不在63歲時謀求再次就業。據《紐約郵報》稱,工作年限對人們退休后的社會保障金收入影響很大:假設某人65歲正常退休,66歲時每月可得1000美元;但如果此人62歲提前“卸任”,那么月收入將減至750美元。
暮年擇業自是格外艱辛,據莫里斯表示,因年齡過大、學歷不高,自己在勞動力市場格外不被看好。本內特坦言找工作的過程讓她“想拿腦袋撞墻”,因承擔不起紐約市高額的生活開銷,她失業后不久便搬到波特蘭市;沒過幾年,她再度退而求其次,又搬到俄勒岡州的小城奧斯威戈縣。她自嘲道,這輩子想重回紐約恐怕只能指望買彩票中大獎了。
不過,該調查顯示,50歲以上的美國勞動人口中,有42%認為延遲退休趨勢對他們的職業生涯有正面影響,只有15%認為有負面效應。50歲以下的勞動人口認為延遲退休對職業生涯有好影響和壞影響的比率約各占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