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曹德賓

近兩年,雞腿菇鮮菇市場一直不溫不火,無異于給生產經營者設置了一道難以決策的關卡,進退兩難。2018 年,筆者調研幾個市場,僅見到少得可憐的雞腿菇鮮品,從中分析出“栽培面積在萎縮”等生產態勢。但是,根據“需要豐富的品種、需要更多花樣調劑”的市場規律來分析,是需要一定比例的雞腿菇來支撐的,絕不可能因為金針菇、杏鮑菇多了,就不消費雞腿菇了。
雞腿菇的常規生產,多在3 ~5月、9 ~11 月出菇應市,冬季和夏季則屬于反季節栽培。今年的低溫季節,筆者曾多次到濟南某地,看到那里的雞腿菇生產銷售一片繁榮景象,產出的雞腿菇以8 ~10 元/千克的價格批發給客商,一個栽培長度100米長的土洞設施,每批投料可獲得2萬元左右的利潤。
預計今夏的雞腿菇鮮菇市場將在較高價位運行,根據是:第一,雞腿菇子實體生長最佳溫度的高限為20℃,而普通栽培場所在5 月以后即可超過該數字,因此,無法產出正常的高品質菇品,而土洞內的溫度常年恒定在15 ~20℃,極適合其生長。第二,可以利用的該類資源如天然山洞、人防工事設施等畢竟太少,而一般地質條件又無法開挖該類土洞。第三,如果在普通菇棚內采取制冷機組降溫,則其生產成本大為提高,經濟上不太合算。預測夏季雞腿菇價格將在每千克6 ~10 元,并有上漲的可能,部分時段如7 ~8 月,超過10 元的概率較大。建議生產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菌株選擇:夏季雞腿菇的菌,當選適溫范圍廣、個頭偏大、抗性強、生物學效率高等為主要條件,目前符合該類條件的主要有Cc518,Cc168 仍可繼續使用,傾向于培育色澤白、小個頭的菇品時,可選擇833 等菌株;此外,加厚覆土層,可使雞腿菇減少菇蕾、增大個頭,借以吸引眼球,并提高廚房加工的樂趣。
2. 采用降溫設備:就山東地區而言,適宜挖建“土洞”的地方很少,因此,全盤照搬“土洞模式”不切實際。推薦采用控溫風機設備用于夏季出菇,以保證產出優質菇品、確保市場效果、提高生產效益。該機利用地表水進行控溫、熱交換,效率高,已經在臨沂等地大量采用,效果理想。一般夏季高溫時段,可將菇棚溫度控制在20℃左右,并且運行費用較低,很適合農業項目采用。
3.防治病蟲害:夏季生產的重點之一,就是采取各種手段將病蟲害消滅于發生之前,此即“上醫治未病”。基本原則是預防為主,防治并重。基本措施是:采用百病傻和賽百09 結合的辦法,進行殺菌(包括雜菌和病原菌),其中以菇棚的高溫藥物殺菌為主,發菌和出菇期間以連續性藥物預防為主,對于病害以一次性殺滅、不留后患的辦法為主。對于蟲害,主要藥物是氯氰菊酯,以發菌期間的連續性藥物預防為主,出菇期間的間歇期殺滅為主。
4. 采用新技術消滅同 質 化: 建議在提高綜合生產技術的基礎上,注意學習和吸收新技術,如“富硒食用菌”,力爭使新技術的應用效益占到全部效益的25%以上(咨詢電話:0531-83179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