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青
[摘要]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是近些年來我國在社會治理方面推行的一種新模式。由于起步探索時間較短,受到體制、機制、技術等多方面的影響、制約,導致難以實現。對此,健全與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亟須進一步完善制度建設、規范市場準入、健全監督與管理以及完善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等。
[關鍵詞]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問題與對策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及了當前我國當前隨著發展社會主義已經步入新時代,當前存有的社會矛盾主要體現于人們對生活需求不斷提高與不平衡發展所形成的矛盾。在社會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環境下,人均收入不斷提高,物質生活水平也得到更大程度的保障,隨之對精神文化的追求也不斷提高。在十九大報告中還涉及關于完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創新企業生產經營體系,促使新興文化業態逐步形成,促進我國文化軟實力逐步提高。這是繼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之后的又一次強調。由此可見,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成為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與市場化的形式,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政府共識性的政策、實踐。但在實踐期間,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方面仍然存有較多問題,其中要求政府必須盡快對此落實相關配套措施,確保在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方面趨于持續健康方向發展。
一、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源于西方的一項社會福利制度改革,是一項政府實行社會公共管理的措施。該制度在20世紀90年代被引進中國之后,隨后在國內逐步成為地方各級政府在推行公共服務改革發展上的主要方針,并在短時間內取得一定成效。但當前我國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方面的發展當前仍處于初步發展時期,不管是從理論層面還是從實踐層面出發,均不夠健全。怎樣才能夠在公共服務領域上逐步健全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的內容,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政策法規體系不健全
至今,我國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發展仍處于初步發展時期,在相關政策制度中可了解到其中仍然不夠健全,并且不具備前瞻性、系統性、科學性,相關操作仍在不斷探索,程序性缺失、技術性障礙極為嚴重。正因存在這些問題,導致其在發展期間和傳統體制之間存有矛盾。目前在國內施行的公共文化服務法律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是最新的一部,而《關于做好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意見》《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雖然也涉及公共服務方面的內容,但提出的意見并不深入、具體,無法促使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趨于完善。特別是公共文化服務施行方面,作為實施主體、責任主體,地方政府并沒有針對公共文化服務落實具體的準則,服務意識較為薄弱。其中也揭示了我國地方政府在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的制度體系存有缺失,仍需在往后不斷探索、完善。
(二)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承接主體單一,市場開放程度不足
當前我國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發展上,仍然處于前期發展時期,由于發展的時間較短、社會文化組織發展相對滯后等原因,不管是在規模方面或者是資質方面均具有一定差距,導致多元承接主體局面無法形成,這將會直接影響我國政府在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方面體現為體制內非競爭性購買。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針對公共文化服務購買方面的信息管理機制并沒有隨著發展不斷完善,信息共享、溝通不暢,對于地方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方面由于供給主體之間不具備競爭性,政府公信力也因此下降,進入影響到公共文化服務事業的健康發展。
(三)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監管和協調機制不健全
我國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的發展當前仍處于探索階段,因此各個地方在監督管理、協調機制方面均存有一定問題,主要體現于監督管理的方式較為缺乏,監管目標明確度不高,監督管理的實施并沒有發揮出實質性作用等。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行為的規范和市場秩序的穩定。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當前正處于前期探索階段,我國當前關于公共文化服務的監督、管理與考核并沒有成立具體的第三方機構。我國政府機構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監督管理工作主要通過購買部門或多個部門聯合進行監督管理,相互之間的配合協調度并不高,并且監督力度不夠、存有一定監管漏洞,對服務供給水平的提高存有極大阻礙。
(四)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缺乏科學完整的績效評估體系
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程序若要體現科學、合理性,健全的項目流程顯得至關重要。目前國內在針對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文化方面并沒有建立績效評價指標,也沒有落實具體的指導性意見,統一標準、系統設計也不夠規范化,導致評價環節出現程序性缺失問題、技術性障礙問題。評價方法體系在具體操作上,操作性欠缺,也無法體現全面性,當前研究學界上相關研究也僅側重于某方面,并未展開系統性研究。例如怎樣才能夠將設計出來的績效評價指標切實應用于實際工作,確保績效評價工作更具實用性。同時,我國政府購買社會組織公共服務績效評估主體較為單一,也沒有專門的評估機構展開評估活動,整體評估活動的開展并不健全。另一方面,因為不同評估主體側重的方向均有所不同,導致針對具體項目展開坪效評估時,使用的指標、采取的方法均會有所不同,此時評估結果也會存有極大差異,將不再具有可比性,實踐指導價值也難以體現。
二、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成員的公共服務需求日益擴增,傳統的以政府作為公共服務供給主體,并無其他主體的發展模式當前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對于每一位公民而言,都擁有公共文化服務享用的權利,是通過政府通過政治契約進行保障。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期間,政府是對服務項目的提供進行轉移,服務責任并沒有隨之轉移。
從服務期間可以了解到,政府占用公共資源,并且擁有公共權力,具有較高可信度,但依然是公共文化服務投入的來源,是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力量,承擔著財政支持或安排等的職責。
基于此,政府必須要將引導性、能力性、有效性等特性充分發揮,增強政府公共文化服務責任,將公共文化社會組織力量發展壯大,健全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方面的管理機制、運行機制,為其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在此筆者經過細化研究后,提出了在對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存有的問題上,提出了下列幾點解決建議。
(一)建立健全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政策法規體系
落實相關法律規定,對該體制趨于持續健康發展給予保障,并為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營造出良好的政策氛圍。在持續發展下,我們應不斷完善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的配套建設,并經相關內容與規則予以明確,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出臺具體的辦法;健全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的財政保障機制,對政府在此方面的消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內,在此情況下財政持續增長的目標才得以逐步實現;建立公共文化信息分享機制、合作機制、社會文化組織促進辦法等,確保承接主體在可持續發展上依然保持著活力。
與此同時,針對我國中央與地方之間的關系,應給予理順,并建立科學、合理的分層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體系,其中中央主要針對購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政策制定并給予相關制度,各級政府這切合當地實際情況落實具體的實施準則,將公共文化服務與產品服務于廣大社會公民。
(二)規范公共文化服務市場準入,激活市場活力
習近平曾經在會議上提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的在于促使社會生產力水平趨于逐步提高的發展態勢,將以公民為導向的發展思想落實到位。這將更利于更好地對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理解。從制度、政策層面出發,營造出寬松的市場經營環境、市場投資環境,引導各大企業進行創新,并對企業的產權、合法權益給予更大程度的保障。規范公共文化服務市場準入,激活市場活力。
把那些能夠提供優質公共文化服務的事業單位與其他具備同等資質的公共文化社會組織同臺競爭,最終實現優勝劣汰,將政府、市場與文化類社會化組織的積極主動性調動起來,促使公共文化服務的社會化進程逐步深入。促使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主體趨于多元化方向發展,生產出形形色色的公共文化產品,以更好地滿足不同消費者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促使公共文化服務供需達到平衡。
(三)完善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監督與管理
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為服務型政府,適當放權,對于公共文化社會組織發展具有一定促進作用,政府將會從監督審批的角色轉變為幫扶角色。政府要強化“監管者”的意識,積極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監管制度的構建,以明晰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招投標的標準、程式、監督評估等多方面,以確保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符合相關法律規定。
與此同時,公共文化社會組織在持續發展上也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購買需求,增強培訓活動,從而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優勢。在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需求不斷提高的機遇下,不斷發展壯大,緊抓發展機遇快速發展,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方面也將越來越規范、完善。
(四)完善我國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評估體系
結果導向性管理模式突出了在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方面績效極為重要,績效評價體系的建立在此方面也顯得十分重要。而在政府購買社會公共文化服務在績效評估實施上,評估主體也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績效評估體系中具有及為核心的地位。在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體系網絡中,其中政府、承接組織、社會公民三者存有互動、特殊的關系。在這一層關系中,政府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購買方,也是國家公民產生根本利益的代表方;公民是公共文化服務的享受者;承接組織負責的是生產社會公共文化服務,評價服務的質量與數量,同時還負責評價與對比不同公共服務項目。評價主體構成主要有三部分,分別為政府、服務對象、第三方,通過對購買服務項目數量、質量、資金使用等方面情況展開績效評價活動,除了能夠促使服務效率進一步提高以外,還有利于市場化、民主化的績效考核網絡逐步建立起來,促使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趨于持續、健康方向發展。
結語
我國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不僅會滿足社會公民對文化活動的需求,對文化部門職能、調動社會各階層參與到文化治理活動方面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從以上所述可得出,當前我國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發展上,仍處于起步探索期間,從以往由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務轉型發展為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向社會公民提供相應服務,不管是從文化管理部門層面再或者是社會公眾層面展開分析,均可體現出不適用之處,其中也顯露出一定問題。文章在研究上,主要圍繞我國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展開研究,并對其中存有問題深入剖析,提出規范市場準入、健全監督與管理以及完善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等多方面對策。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2017-10-27.
[2]鐘廷勇,向思,楊家灝.政府購買服務現狀、原因及對策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2):242-243.
[3]李山.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現實困境與改革路徑[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5):26-29.
[4]郭思圻.政府購買社會組織公共服務績效評價體系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