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志偉
[摘要]自2017年11月中國籃協推出“小籃球”計劃以來,全國范圍內興起了少兒籃球活動熱潮,孩子不僅能在校園里參與籃球的學習,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少兒籃球培訓俱樂部也發展迅速,讓更多的孩子有了接觸籃球運動的機會。近年來,我國少兒體質明顯下降,近視率和肥胖率呈現上升趨勢,部分孩子心理特征表現為性格孤僻、自私,抗挫能力差、缺乏競爭意識等。家長們也開始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讓孩子遠離手機、遠離電視、遠離電腦游戲,走向戶外,走進體育場進行體育活動,而由于籃球是有極高趣味性、競爭性和集體性的球類項目,是很多家長為孩子選擇學習籃球的重要原因。籃球運動不僅可以促進兒童骨骼肌肉的生長發育,而且對孩子們的性格養成、意志品質和情商教育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本文通過長期參與兒童籃球啟蒙訓練的教學和組織實踐,對6—8歲兒童參與籃球訓練的特征進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方法,為更全面、更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方案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6—8歲兒童;籃球運動;特征分析;對策研究
“小籃球”計劃是根據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在籃球運動的場地、器材和規則等方面進行調整,降低籃球運動的難度,增加其趣味性和娛樂性,讓兒童在運動中樹立信心,從而喜歡上籃球運動,進而愿意主動參與到籃球運動中來。“小籃球”計劃的推廣和實施不僅能夠激發兒童對籃球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兒童學習籃球的興趣,同時也是我國籃球后備力量培養的重要舉措,為我國籃球運動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本研究以6—8歲兒童為研究對象,該年齡段兒童在其注意力、自制力、獨立性和學習習慣等方面都有其一定的特點,少兒籃球也將該年齡段分出組別,稱為U8組。通過多年少兒籃球培訓實踐中總結出籃球啟蒙訓練中應遵循的規律和特征,秉承少兒籃球興趣大于專業,娛樂大于競技的教學理念,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為我國少兒籃球啟蒙訓練提供理論依據。
6—8歲兒童處在幼兒園大班到小學的過渡階段,其身心發展也處于比較敏感的時期,除了在身體發育還處于初級階段,其力量、敏捷和協調等運動能力尚顯不足,心理和情緒上也有著區別于其他年齡段的特征,比如情緒激動愛發脾氣、對心情和行動缺乏控制力、厭學、表達不準確及自信心不足等。在籃球訓練中兒童也會表現出相應的特征,這些特征都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訓練的組織過程和訓練效果。
一、6—8歲兒童籃球啟蒙訓練的特征
(一)學習籃球的目的和動機不明確
6—8歲兒童因其不具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能力,所以學什么一般由家長替孩子去選擇,學校雖然也有體育課,但因考慮到教學大綱的多樣性和教學條件等因素的限制,一般無法進行專門的籃球訓練,所以課外的興趣班成為兒童學習籃球的重要途徑。家長出于自己的愛好或朋友間的推薦為孩子選擇合適的培訓班。主要目的是讓孩子增強身體素質、鍛煉意志品質和掌握一門體育特長,為孩子將來的發展打下基礎,這是兒童學習和練習籃球外在動機。但兒童本身對學習籃球的內在動機并不明確,消極時容易產生厭學情緒,表現為學習時無精打采,練習時應付了事,無法達到理想的訓練效果。他們關注更多的是籃球學習和練習過程中是否有新意和樂趣,對于兒童來說,訓練過程大于訓練結果。
(二)注意力難集中,易分散
該年齡段兒童課堂注意力不集中具體表現為愛溜號、小動作過多等,致使訓練過程中聽講不夠專心和訓練不夠投入,即使部分孩子能夠專注的聽講,認真的訓練,但是也僅
僅是在某個階段或持續很短的時間,無法長時間地保持專注。而導致兒童注意力分散的原因主要分為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外界因素是指除了訓練以外的干擾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自然因素如天氣等,比如訓練過程中打雷或者刮風的聲音都會讓孩子注意力轉移而影響學習和訓練;人為因素比如另外一塊球場有其他人在打球,孩子可能會把視線轉移到其他地方。內在因素主要包括課堂訓練內容本身過于重復或訓練手段簡單枯燥,無法引起學生興趣,或者教學過程的組織和實施中針對性不夠,這需要老師或教練員們對課堂中孩子的注意力進行把控,并對教學內容和實踐過程進行創新和調整,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三)掌握運動技能的能力差異較大
6—8歲兒童機體正處于生長發育的初期階段,由于先天身體條件和后天成長環境不同,同年齡段的孩子在力量、靈活性和反應等方面卻有著很大差異,進而導致一批孩子中存在學習能力好和差兩極分化的情況出現。隨著訓練時間的持續增長,學習能力強的孩子會逐漸建立信心并轉化為進一步訓練的動力,而稍差點的孩子可能陷入越學得慢越喪失信心的惡性循環,籃球是一項競爭性極強的運動,而孩子好勝心又較強,在訓練中表現沒有別的孩子好,尤其經常在比賽過程中失敗而感受不到成就感,這是孩子剛開始喜歡籃球運動但經過訓練后卻越來越不喜歡籃球的主要原因。
(四)心理極其脆弱,抗挫能力差
當今社會中孩子享受著來自其父母、爺爺奶奶及姥姥姥爺的寵愛,從孩子一出生就百般呵護,沒有承受過任何挫折和壓力,導致現階段孩子心理極其脆弱。訓練過程中可能因為某種壓力產生的負面情緒或者心理。這些壓力既包括外在的因素,也有孩子自身的因素。外在因素指在訓練過程中他人對于兒童施加的某些壓力,比如教練的批評和懲罰、同學的嘲笑及家長的指責等,都可能讓孩子產生消極甚至厭煩的情緒。內在因素指兒童對于籃球訓練過程自身心理的反映,比如對某個較難的技術動作掌握不好時,就會顯得不耐煩甚至排斥這個動作的訓練;又比如在訓練中由于技術運用不當或者不標準引起的球砸到頭、挫到手指或其他傷痛,都可能導致兒童心理產生陰影而影響以后的訓練。
兒童在訓練過程中普遍都喜歡打對抗比賽,但教學比賽又具有兩面性,好處是比賽既可以激起兒童練習的積極性,實踐和檢驗學習成果,讓兒童體驗到贏得比賽的成就感,又可以培養兒童的競爭意識、規則意識及團隊意識。但如果比賽安排不當就可能導致失敗的兒童因輸掉比賽而產生挫敗感,這種挫敗感需要教練員和家長及時地給予關注,避免兒童對競賽對抗產生心理障礙。
(五)情緒波動大,且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
6—8歲的兒童情緒極不穩定,而且很容易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周圍人哈哈大笑或者有其他孩子哭的時候,他們也可能隨著笑或哭起來。兒童還不會很好地調節自己的情緒,隨時有可能表達出不滿的情緒,而且不容易平靜下來。又比如在比賽中表現不好或失敗,會產生懊惱甚至憤怒的情緒,而這種情緒可能會轉移到其他方面。
二、6—8歲兒童籃球啟蒙訓練的特征針對性對策
(一)正確引導,幫孩子明確學習目的
6—8歲兒童空間邏輯思維不夠強,但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教練員是孩子最直觀的榜樣,啟蒙教練員對于孩子籃球技術的學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孩子對專業術語還不是很明白的時候,示范動作要比語言講解更有效,這要求教練員必須采用標準而且夸張的示范動作,讓孩子看明白技術動作的特點和細節而進行模仿并養成動作習慣。教練員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是很高的,可能在教學過程中的一舉一動都會是孩子關注的重點,所以教練員可以給孩子們展示自己的球技,讓孩子產生崇拜心理,并在溝通的過程中告訴孩子想要成為籃球高手就要認真的訓練,讓孩子初步樹立目標,產生訓練的內在動因。另外高年級的同學和籃球明星也可以作為引導孩子樹立學習目的的實例。
(二)巧妙設計教學內容,激發兒童興趣
6—8歲兒童在籃球訓練初期會充滿興趣和熱情,但往往經過一段后就會逐漸的消沉,而籃球基本功訓練一般較為枯燥,不斷的重復會使孩子失去學習興趣甚至產生厭煩心理。此階段如果不加以重視可能導致孩子失去對籃球的興趣。所以這就對教練員對教學過程的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兒童籃球基本功訓練即基本的傳、運、投技術,針對6—8歲兒童身心特點,教練員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游戲、競賽或情景模擬等方式進行練習,游戲和競賽形式和規則的制定可以讓孩子也參與進來,這樣能提高孩子動腦能力,不僅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也能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三)區別對待,建立階梯分組訓練模式
6—8歲階段同齡兒童之間由于年齡、性別和家庭教育等方面不同,身心素質和學習能力方面也存在差異,經過一階段的學習之后這種差異會表現得尤為明顯,尤其是在游戲和競賽對抗中,身體素質好、學習能力強的同學往往在獲勝后增強自信心,而伴隨而來的就是盲目自信甚至驕傲情緒;且長時間和比自己能力弱的孩子對抗中自身的能力也得不到更好的鍛煉;而身體素質較差、學習能力較差的孩子在對抗中則會產生挫敗感,久而久之可能會對身體對抗產生恐懼心理,同時也就失去了對籃球運動的樂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將學生進行分組分班教學,這樣便于教練員按照學生水平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同班對抗過程中盡量選擇身體素質和能力相近的同學進行,讓各能力水平的同學在對抗中都能提高能力。另外要重視精英教育的作用,發掘和推薦本年齡段能力特別突出的孩子組成金精英班或特訓組,對這些孩子進行相對專業的訓練,提高實戰對抗能力,為建立競技梯隊和優秀球隊培養輸送籃球后備人才。
(四)耐心細致,幫助孩子樹立信心
6—8歲兒童情緒波動較大是其心理發展的特點,所以在籃球訓練中教練員不應該用批評斥責的方式對待孩子的不良情緒,應該用引導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共情,從而讓孩子慢慢平靜下來。而且教練員在訓練中應時刻注意對課堂氣氛的掌控,用自己充滿激情的語言和動作來影響兒童,以贊揚和肯定的方式來激勵兒童,比如孩子完成某個動作后的表揚,或者投籃進球之后的夸贊和擊掌,簡單的語言和動作都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充滿歡笑,讓兒童在歡樂中學會籃球技術。另外訓練結束前要進行課程總結,表揚當節表現較好的同學,有利于班級內產生競爭意識,但注意不要批評表現差,這樣會是孩子產生挫敗感。
(五)尊重孩子個性發展,樹立同理心
兒童的個性在其成長經歷、家庭教育及成長環境等方面存在差異的影響下,會表現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如有的孩子活潑好動、表現欲強,而有的孩子性格孤僻、不愛與人交流;大多數孩子喜歡對抗打比賽,而也有一部分孩子不喜歡身體對抗甚至抗拒比賽。無論哪種性格的孩子都是需要尊重的,教練員的工作不僅僅是教孩子籃球技術,更重要的是對不同性格的孩子進行心理和思想教育,這就要求教練員在平時在訓練中要深入了解孩子的性格、脾氣和秉性,多和孩子及其家長溝通,知道他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在訓練中有針對性的安排訓練方式,當孩子產生消極情緒時,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場考慮問題,讓孩子相信教練員是他們的朋友,這樣可以與孩子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橋梁,拉近教練員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三、結論
(一)6—8歲兒童籃球啟蒙訓練應著重興趣培養
6—8歲兒童籃球訓練應以興趣培養為主,身體協調性和力量等身體素質訓練為輔。機械的反復訓練只會讓孩子感到枯燥乏味,這樣不會有好的訓練效果。合理利用游戲法教學,讓孩子在游戲中掌握籃球簡單的基本技術,孩子只有喜歡上籃球運動,才會產生學習的動力,從而把精力更好地投入訓練中來,也會營造出一個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
(二)6—8歲兒童應適當地進行競賽對抗,但應提高娛樂性,降低競爭性
絕大多數孩子都喜歡比賽,但因為技術水平和身體能力等因素,6—8歲兒童在比賽中往往做不到完全符合籃球比賽規則,如果過分強調比賽的競爭性,那么比賽就成了“摔跤”比賽。這就要求教練員要適應孩子身心發展特點,運用小籃球、小籃筐和特定的規則,讓進球變得相對簡單,每個孩子都能在比賽中收獲快樂。日常模擬競賽過程要真實,包括分組、爭奪發球權、雙方敬禮、暫停商討戰術及賽后總結等,讓孩子在比賽中樹立團隊意識、規則意識、服從裁判、尊重對手和隊友以及在比賽中動腦分析場上局勢,并提出有針對性方案的能力,樹立初步的戰術素養。這樣孩子不僅能通過比賽鍛煉和檢驗各項技術的實戰應用,也能為孩子創造一個真實的比賽環境,養成良好的比賽習慣,為將來的正式的競賽對抗打好基礎。
(三)少兒心理疏導應貫穿于籃球教學過程中
訓練場上教練員是孩子最信賴的人,教練員要和孩子成為好朋友,教練員對孩子說的話孩子都會很重視,所以要求教練員要對自己言行負責,了解自己教的每一個孩子,與孩子的每一次打招呼、鼓勵、表揚、批評、談心都要積極地為孩子灌輸正能量,尤其是性格內向的孩子,心理疏導更為重要。
(四)普通式與精英式教學雙軌并行
現代兒童籃球啟蒙訓練的目的是通過參與籃球運動,提高身體素質,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而現代兒童籃球啟蒙訓練可分為普通式和精英式教育,在培養方式和目的上有所區別,針對大多數孩子進行籃球基礎的興趣性學習,普通式教學代表著學校或俱樂部的整體教學水平;針對天賦較好的孩子進行競技性較強的專業訓練,多為他們創造比賽條件,拓展他們的眼界,增長比賽經驗,從而更好地提高他們的技戰術素養,精英式教學代表著學校或俱樂部的最高教學水平,獲得好的競賽成績是最好的向外界宣傳和展示訓練水平和效果的方式。普通式教學是精英式教學的基礎,精英式教學反過來又對普通式教學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