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娟
[摘要]計算課是幼兒計算教育的一種形式,它幫助幼兒形成人生最初的數學意識,掌握基本的數學概念,在促進幼兒智慧的發展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科學地設計一節計算課,優化安排整個教學程序,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計算課;啟發式;幼兒園
一名幼兒教師如果能正確地分析、評講一節計算課就能不斷改進、充實、完善自己的教學,能獨立地設計出高質量、高效益的計算課。如何評講一節計算課呢?在實踐教學中我深刻感覺同樣的教學內容,如果教師的授課方法不同,在教學效果往往會反映出不同水平的教學效果。
一般來說,課堂教學類型一般有如下兩種:
一、灌輸式
教師在教案設計和教學活動中,強烈表達授予幼兒某個知識點。在教學中,按部就班地執行教學計劃,既不考慮教學對象的接納程度,也不根據教學反饋的信息,調整教學程序,一味地強化,灌輸事先設計好的知識內容。整節課中,教師始終處于主宰的地位,而幼兒則在窒息、壓抑的情緒氣氛中進行“死記硬背”地學習。這樣的教學,縱然教師能正確地傳授教學知識,幼兒能準確地再現這些知識,也不過是在幼兒的頭腦中建立起一座陳舊的知識倉庫。從促進幼兒智力發展來看,“灌輸型”教學,充其量只是對幼兒記憶的發展有所作用而已。
二、啟發型
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能充分考慮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力求生動活潑,賦予兒童特點。在教學中,能通過提問、演示、操作等方式啟發幼兒學習知識。幼兒在學習中,能積極動腦,對數學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整節課中,學習積極性比較高,情緒氣氛比較和諧。在“啟發型”教學中,教師起主導作用的同時注意到幼兒是學習的小主人,能使幼兒在形成數學概念的同時,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啟發型”教學中特別應重視幼兒的主動性,就是教師在教學中,其根本立足點,是讓幼兒成為計算學習活動的主體。引導幼兒主動探究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發現其中的規律,并主動獲得數學知識,形成符合自身特點的知識結構。在這樣的學習中,教師只是幕后高明的導演,真正的演員、主角是教學對象——幼兒。幼兒善于積極思考,敢于大膽質疑,能把教材中的智力結構內化成幼兒頭腦中的智力結構。幼兒在獲得數概念的同時,發展了創造能力,培養了思維的變通性、靈活性和邏輯性。
例如,在教幼兒學習“8”的形成這一數學知識時,“灌輸型”的教學,只是通過一遍又一遍地反復強化“7加1就是8”的方法,來教幼兒學8的形成。“啟發型”的教學,能夠通過“7加1是幾?”的提問,啟發幼兒去思考:3加1是4,4加上1是5,從而合理地遷移出“7加上1就是8。”而更應該讓幼兒自己去發現“7怎樣能變成它后面的一個新的數?”使幼兒主動運用數的形成的規律,即“一個數添上1,就成為它后面的一個新的數”去獲得新知識。又如,“動手操作”是計算課常用的方法。然而,在不同的層次教學中,使用的目的和效果就不一樣。“灌輸型”教學往往把“動手操作”只作為教學程序中練習部分的內容,通過操作,達到復習鞏固知識的目的。而“啟發型”教學則更多地把幼兒“動手操作”,視為獲得知識的“橋梁”,在“動手操作”中理解數量關系、揭示數學原理、學會未知的知識。
兩種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教學,不僅反映了教師的教學方法,更反映了教師不同層次的觀點。通過分析,評價一節計算課,我們可以初步了解一個教師的教學指導思想以及在教育觀、兒童觀上的態度。我們有不少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不乏看課、觀摩、拜師等各種學習機會,然而長進不大,究其原因,也許就在于不會看課、或者說不善于科學地分析、評價一節課。這樣,就難以學到實質性的經驗,最多只能模仿到一些非本質的東西:或是具體的教學形式;或是某項教學游戲。因此,學會正確評價、分析一節計算課,是非常重要的,能使我們學會更多真正有價值的經驗,不斷提高計算教學的層次、水平。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我們要善于利用這些教育資源,引導幼兒了解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懂得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如在杯架上找自己的學號,孩子們看著杯架上的數字還可以進行順數、倒數的練習,同時進行了單雙數區分。還可以利用幼兒園周圍的生活環境,有意識地引導幼兒隨時注意觀察事物的數量變化,幫助幼兒積累數學經驗,運用已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使之輕松自然、愉快地獲得數學知識和經驗,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全面評價一節計算課,涉及許多具體方法的問題。比如:幼兒教學要求的完成、教具的使用、提問的選擇以及游戲、練習的設計等。教學的具體方法,都是教育思想、觀點的直接體現。而教育思想、教育觀點,才是一節課的“脈搏”,也是我們分析、評價一節課的根本出發點。“啟發型”教學是真正理想的教學,是每一位幼兒教師應掌握的教學方法。
綜上所述,一節好課,不僅與幼兒的生活經驗有關,也與幼兒教師的教學水平密不可分,需要幼師們從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下工夫。琢磨出適合自己的教學之路,使自己所上的每一節活動課都是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