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林葵
[摘 要] 詞語是構成語言最基本的單位,是表情達意的重要載體。而關鍵詞也是最能概括文章主旨、解釋文章中心、展示文章脈絡、標示句段關系的詞語。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緊扣關鍵詞,引導學生深入研讀文本,細細品味咀嚼,反復推敲揣摩,探尋語言文字背后的言外之意,感受作者遣詞造句的高明精妙和匠心獨具,體悟文本思想主旨,把握文本內涵意蘊,從而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關鍵詞]詞語;語文;閱讀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從文本中的關鍵詞開始。關鍵詞是能夠反映文章中心意義的詞。在閱讀教學中,如果你能掌握這些關鍵詞并引導學生徹底理解,它們往往對理解整篇文章和作者的情感會有很大的幫助。
一、用替換對比感受語言精妙
語言是有深度的,只有細細品味,用心揣摩,反復琢磨,認真比較,才能觸摸到藏在詞語背后的深度,體會遣詞的精妙所在,感受語言的獨特魅力。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巧抓關鍵詞語,引導學生替換對比,比出更深的理解,比出語言的韻味。譬如,《燕子》一文中在描寫燕子停歇時的特點時,作者這樣寫道:“幾對燕子飛倦了,落在電線上。”一個“落”字,用詞生動傳神、準確精妙,寫出了燕子停歇時的姿態美。為了讓學生體會語言的精確和分寸感,筆者在黑板上板示了兩個句子:幾對燕子飛倦了,停在電線上;幾對燕子飛倦了,落在電線上。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對比分析作者為什么要說燕子像雨點一樣“落”下來,而不是“停”下來,這樣用詞有何好處。學生思維活躍,積極參與,踴躍發言。有的學生說:“‘停下來顯得燕子很累,很疲倦,用‘落下來,可以體現出燕子盡管飛行了很久,但仍然有精力、有活力。”有的學生則說:“‘落下來說明燕子飛得輕快,動作矯健。”還有的學生說道:“‘落字突出了燕子不僅飛行時姿態很美,停下來的姿態也很美。”
再如,“電桿之間連著幾痕電線,多么像五線譜啊”,筆者抓住“幾痕”一詞,詢問道,如果將文中的“幾痕”替換成“幾根”,哪一種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學生經過一番思索,紛紛說道:“‘幾痕一詞用得好,它說明電線離我們較遠,若隱若現,模糊不清,而‘幾根則說明距離近,可以數得清。”“‘幾痕一詞看似用來修飾電線,實則是修飾五線譜,體現了燕子的特點。”“‘幾痕凸顯了畫面的優美,給春天的大自然增添了生機,而‘幾根則平淡無奇,顯得生硬。”這樣,通過詞語替換、對比分析,不僅挖掘了詞語的深度,讓學生感受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又提高了學生的悟性以及文本解讀能力。
二、想象補白深化文本理解
在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的關鍵詞語,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想象和創造空間。教師要善于挖掘這些詞語的空白點,引導學生想象補白,巧妙擴充詞語的形象內涵,從而點染詞語的亮度,深化文本理解。
比如,學習《荷花》一文時,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冒”字的內涵,深入理解文本。筆者首先巧抓關鍵詞設問,讓學生理解感悟詞語含義。有學生說:“很快地長出來,叫‘冒。”有的說:“使勁地長出來,叫‘冒。”有的說:“爭先恐后地鉆出來,叫‘冒。”然后,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想象補白:白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一個個爭先恐后地冒出來,同學們,請你們開動腦筋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其中一朵白荷花,你冒出來以后,最想做什么呢?有的學生說:“如果我是白荷花,我冒出來后最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究竟有多么精彩。”有的說:“如果我是白荷花,我冒出來后最想迎著微風跳舞,盡情地展示自己的美麗。”有的說:“如果我是白荷花,我冒出來后最想呼吸外面的新鮮空氣。”還有的說:“如果我是白荷花,我冒出來后最想交更多的朋友,和他們一起玩耍嬉戲。”這樣,通過巧抓詞語,想象補白,既豐富了文本內容,加深了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和把握,而且激活了學生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提升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三、聯系生活升華情感共鳴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挖掘和領會關鍵詞語的價值,讓學生與文本、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升華學生情感,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例如,在執教《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在講解到“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有來阻止他”一句時,筆者緊扣關鍵詞,聯系生活,這樣展開教學:“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這四個表示時間的詞語放在一起,作者想要強烈地說明什么?學生答道:“父親為了救兒子,一直未曾休息過。”教師又問:“36小時,相當于一天一夜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你會做什么呢?”學生紛紛說道:“起床、吃早餐、上學、寫作業、看電視、玩游戲、做運動、洗澡睡覺……”緊接著老師提問:“在這些時間內,我們可以做很多不同的事情,而文中的父親只是不停地挖著,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有的學生說:“從這些時間可以體會出父親救兒子的執著,父愛的偉大。”有的學生則說:“從這些時間可以看出父親一直堅信兒子還活著以及父親救兒子的困難與痛苦。”還有的學生說:“從這些時間可以深刻地感受出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這樣,圍繞關鍵詞語,聯系生活,拓展延伸,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把握了文本主題,讀懂了作者如何借助語言文字表達情感,而且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升華了學生的學習情感,增強了學生做人的責任感,讓學生懂得理解和感恩父母,學會尊重、關心他人。
四、感受靈魂提高學生思想情操
在學生理解了文本的內容和作者的語言特征之后,思維將具有與文本內容相協調的激情。需要與作者的思想交流,這是通過情感閱讀來實現的。文中的關鍵詞是表達文章思想感情的關鍵。因此,引導學生閱讀文本的關鍵詞和短語,可以深刻理解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進一步提高個人的情操修養。例如,在《圣誕老人的禮物》教學過程中,學生以小組報告的形式交流閱讀和閱讀的經驗。學生通過文章中主角的語言、動作、心理、風度和其他描述,以了解小女孩看到假發時的喜悅和興奮;當錢不夠時,小女孩的無助和尷尬;女孩努力換回假發的艱苦工作;老板的話顯示了這個小女孩的力量和失望;從而感受到小女孩的真愛和胡子老板的善良品質。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報道和溝通。學習氛圍非常和諧,充分體驗了閱讀的樂趣。
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有意識地將一些優美的段落讀熟。在生活中,在教學中,通過對關鍵詞的分析、比較和品味,讓學生提高語言能力,感受語言的豐富性。詞語是走近文本、深入文本、理解文本的切入點。教師要注意抓住語文學習的載體,緊扣關鍵詞語引導學生替換對比、想象補白、拓展延伸、積累運用等,從而激活學生閱讀思維,增強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平強,徐文彬.閱讀教學中學生情感體驗的影響因素探析——兼談小學語文體驗式學習[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5,(6):25-28.
[2]李玉芹.小學語文高年級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6,(10):57.
[3]陳惠.小學語文多樣化閱讀教學——淺談中低年級閱讀教學[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6,(8):37.
[4]王妹.多措并舉,提高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成效[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6,(1):177.
責任編輯 吳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