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宏山 劉金榮 王素英 劉海萍 宋中強 王淑君 宋慧 張揚


摘要 為快速培育抗除草劑谷子新品種,以抗除草劑材料“冀谷19×SK492”為供體親本,以當地優良品種豫谷18 為輪回親本,以回交轉育為基本方法,利用噴除草劑方法對回交后代進行選擇,將抗除草劑基因導入豫谷18中,選育出抗除草劑谷子新品種。
關鍵詞 谷子;抗除草劑;回交
中圖分類號 S515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1-0034-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1.011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In order to rapidly breed new herbicideresistant foxtail millet cultivars, we use herbicideresistant ‘Jigu 19×SK492 as the donor parent and elite local Yugu 18 as the recurrent parent. The herbicideresistant genes were successfully transferred into Yugu 18 genetic background by selecting the backcross progeny by spraying herbicide solution. And new herbicideresistant foxtail millet cultivars were bred.
Key words Foxtail millet;Herbicideresistance;Backcross
基金項目 國家谷子高粱產業技術體系(CARS-06-13.5-B25);河南省谷子育種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谷子育種創新團隊(C20150043);河南省谷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作者簡介 閆宏山(1973—),男,河南湯陰人,副研究員,從事谷子遺傳育種及栽培研究。*通信作者,研究員,從事谷子遺傳育種及栽培研究。
收稿日期 2018-11-27
谷子起源于中國,是我國種植最早的主栽糧食作物之一,具有抗旱耐瘠、水分利用效率高、適應性廣、營養豐富且各種成分平衡、飼草蛋白含量高等突出特點,被認為是環境友好型、戰略貯備作物[1]。近年來隨著農村土地流轉、谷子規模化種植的快速發展,輕簡化、機械化已成為谷子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谷田雜草的有效防治是實現谷子輕簡化、機械化的重要技術環節,培育和推廣抗除草劑谷子新品種是谷子田間雜草防治、提高種谷經濟效益最經濟有效的途徑[2]。
2000年,王天宇等[3]利用谷子近緣野生種狗尾草中的不同類型抗除草劑基因創制出抗性基因表達完全、抗性穩定、農藝性狀優異、達到實用水平的抗除草劑“拿捕凈”“氟樂靈”和“阿特拉津”的谷子新種質。2010年,研究人員將青狗尾草的抗咪唑乙煙酸基因轉移到栽培谷子中,創制出抗咪唑乙煙酸的谷子新種質[4]。這些新種質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谷子新品種選育工作中,并培育出一批抗除草劑谷子新品種[5-9],谷子生產可噴施除草劑去除谷田中的大部分雜草,實現谷子的輕簡化、規模化生產,提高了谷子生產水平。筆者以抗除草劑材料為供體親本,以當地生產上大面積推廣品種為受體親本雜交,采用噴除草劑篩選具有抗除草劑目標性狀但農藝性狀不同的優良株系,與受體親本回交,利用除草劑鑒別出真回交株,再與受體親本回交,如此連續回交2次,然后在回交后代自交純化過程中噴除草劑,篩選具有抗除草劑目標性狀且農藝性狀優良的株系,旨在快速培育出適應當地的抗除草劑谷子新品種。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和試劑
抗除草劑基因供體親本為安陽市農業科學院自選中間材料“冀谷19×SK492”,該材料抗除草劑“拿捕凈”,谷穗較大,谷碼稍稀,秕谷較多。受體親本為豫谷18,該品種是國家谷子糜子產業技術體系“十二五”重大科研成果之一,同時適應華北、西北、東北三大谷子產區,具有優質、穩產、高產及抗逆等突出特性[10]。2012年2月通過國家華北夏谷區鑒定,由于增產顯著和適應性極強,又先后參加了西北中晚熟組、早熟組和東北春谷區品種試驗,均表現優異,2014年8月通過東北春谷區鑒定,2016年5月通過西北春谷區鑒定,是目前唯一通過全國三大谷子產區鑒定的谷子品種。但豫谷18不抗除草劑,若將抗除草劑基因轉入豫谷18,能有效解決谷田除草問題,有利于豫谷18的大面積推廣應用。
拿捕凈乳劑為北京中林佳誠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有效成分含量為12.5%。田間推薦用藥量為1 200~1 500 mL/hm2。
1.2 選育方法
2010年在安陽相鄰種植母本豫谷18和父本“冀谷19×SK492”,開花期采用套袋接觸授粉的方式進行雜交獲得F1,同年冬在海南種植F1,苗期噴施除草劑拿撲凈鑒別出真雜交株,以后每個雜交世代在定苗前均噴施除草劑拿撲凈,篩選具有抗除草劑目標性狀但農藝性狀不同的優良株系。經過3年4代安陽和海南兩地系統選育,2012年篩選出21個綜合性狀較好、抗拿撲凈除草劑的株系。
2013年在安陽用農藝性狀表現突出的不同株系為父本分別與相鄰種植的輪回母本豫谷18套袋接觸回交獲得BC1F1,同年冬海南種植BC1F1,苗期噴施除草劑拿撲凈篩選出真回交株,開花期用真回交株為父本再次與相鄰種植的輪回母本豫谷18套袋接觸回交獲得BC2F1。
2014年在安陽種植BC2F1,苗期噴施除草劑拿撲凈篩選出真回交株,獲得的真回交單株農藝性狀明顯與輪回親本豫谷18相似,以后每個回交世代在定苗前均噴施除草劑拿撲凈篩選具有抗除草劑目標性狀和農藝性狀優良的株系,直至農藝性狀純合穩定。
2015年在安陽種植BC2F3時,對綜合農藝性狀表現較好的株系進行初步測產,其中小區S745、S748、S754、S776、S780的產量較高,2015年冬在海南繁殖參試種子,推薦參加下年區域適應性鑒定試驗。具體選育過程如圖1所示。
2 結果與分析
2.1 利用除草劑篩選抗除草劑后代植株
利用有效成分含量為12.5%的拿捕凈乳劑對后代進行噴藥處理。噴藥3 d后,不含抗除草劑基因的谷子植株開始停止生長;噴藥5 d后,心葉開始黃化、失水;噴藥7~10 d后,谷子植株心葉失綠褪色,基部變褐色枯死。而含抗除草劑基因的谷子植株生長良好且無不良反應。利用除草劑對后代進行噴藥處理篩選抗除草劑后代植株貫穿抗除草劑谷子新品種整個選育過程,而利用除草劑鑒別出真回交株,再與受體親本回交是該選育過程的關鍵環節。2013年在海南種植21個BC1F1回交穗,并相鄰種植輪回親本豫谷18便于回交,BC1F1苗期噴施除草劑拿撲凈篩選真回交株時,用塑料膜遮蓋豫谷18幼苗,防止殺死輪回親本。在21個BC1F1小區中僅有15株含抗除草劑基因植株存活,鑒定為真回交株,其余不含抗除草劑基因植株全部死亡。2014年在海南種植15個BC2F1回交穗,在15個BC2F1小區中僅有11株含抗除草劑基因植株存活,鑒定為真回交株,其余不含抗除草劑基因植株全部死亡。
2.2 培育出5個抗除草劑谷子新品種
2016—2017年推薦S776、S745參加全國谷子品種區域適應性聯合鑒定試驗,分別命名為豫谷31、豫谷32;S754、S780、S748參加安陽市谷子品種全國多點區域適應性鑒定試驗分別命名為豫谷33、豫谷34、豫谷35。各品種參試結果見表1、2。
2.2.1 豫谷31產量表現。
2016—2017年豫谷31參加全國谷子品種區域適應性聯合鑒定試驗,在華北夏谷區試點平均產量為5 377.5 kg/hm2,較對照豫谷18減產2.25%;在西北
春谷早熟區試點平均產量為5 749.5 kg/hm2,較對照大同29號減產2.32%;在西北春谷中晚熟區試點平均產量為5 041.5 kg/hm2,較對照長農35號增產2.19%;在東北春谷區試點平均產量為5 830.5 kg/hm2,較對照九谷11增產1033%。
2.2.2 豫谷32產量表現。
2016—2017年豫谷32參加全國谷子品種區域適應性聯合鑒定試驗,在西北春谷早熟區試點平均產量為6 016.5 kg/hm2,較對照大同29號增產2.22%;在西北春谷中晚熟區試點平均產量為5 365.5 kg/hm2,較對照長農35號增產8.76%;在東北春谷區試點平均產量為5 746.5 kg/hm2,較對照九谷11增產8.74%。
2.2.3 豫谷33產量表現。
2016—2017年豫谷33參加安陽市谷子品種全國多點區域適應性鑒定試驗,在華北夏谷區試點平均產量為5 936.25 kg/hm2,較對照豫谷18增產0.03%;在西北春谷早熟區試點平均產量為6 461.40 kg/hm2,較對照大同29號減產4.71%;在西北春谷中晚熟區試點平均產量為6 258.00 kg/hm2,較對照長農35號減產10.72%;在東北春谷區試點平均產量為5 932.35 kg/hm2,較對照九谷11增產15.66%。
2.2.4 豫谷34產量表現。
2016—2017年豫谷34參加安陽市谷子品種全國多點區域適應性鑒定試驗,在華北夏谷區試點平均產量為5 730.00 kg/hm2,較對照豫谷18減產3.45%;在西北春谷早熟區試點平均產量為6 934.05 kg/hm2,較對照大同29號增產2.26%;在西北春谷中晚熟區試點平均產量為6 879.00 kg/hm2,較對照長農35號減產1.86%;在東北春谷區試點平均產量為6 029.40 kg/hm2,較對照九谷11增產17.55%。
2.2.5 豫谷35產量表現。
2016—2017年參加安陽市谷子品種全國多點區域適應性鑒定試驗,在華北夏谷區試點平均產量為5 790.00 kg/hm2,較對照豫谷18減產2.44%;在西北春谷早熟區試點平均產量為7 766.10 kg/hm2,較對照大同29號增產14.53%;在西北春谷中晚熟區試點平均產量為7 542.00 kg/hm2,較對照長農35號增產7.60%;在東北春谷區試點平均產量為6 740.10 kg/hm2,較對照九谷11增產3141%。
由于豫谷31、32、33、34、35較好地遺傳了其親本豫谷18的豐產性和適應性,在全國各大谷子產區特別在東北春谷區均有良好表現,2018年通過了國家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編號分別為:GPD谷子(2018)410130、GPD谷子(2018)410131、GPD谷子(2018)410132、GPD谷子(2018)410133、GPD谷子(2018)410134。
3 討論
該育種方法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取決于以下幾方面:
(1)正確選用輪回親本,輪回親本是改良后品種豐產性和適應性的基礎,要求綜合性狀優良。該研究輪回親本豫谷18在2010—2011年華北夏谷區組谷子新品種區域試驗中,兩年平均產量5 398.5 kg/hm2,較對照增產14.88%,是近20多年來較對照增產最多的品種,具有良好的豐產性,并且兩年23點次區域試驗全部增產,增產點率100%,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而且豫谷18米質優良,2009年參加中國作物學會粟類作物專業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優質食用粟鑒評,被評為“一級優質米”[11]。 豫谷18集眾多優良性狀于一身,因此預計其改良后仍能在生產上有較長時間的推廣價值。
(2)目標性狀易于鑒別。該研究的目標性狀為抗“拿撲凈”除草劑,其抗除草劑性狀為1 對核基因控制的顯性性狀,遺傳力高且抗性強,苗期噴“拿撲凈”除草劑即可鑒定識別含抗除草劑基因植株,特別是易于鑒別出真回交株,便于快速與受體親本回交,回交工作簡單易操作且工作量較小。
(3)運用系譜法和有限回交法相結合的育種方法。該研究在雜交后代的選育過程中采用系譜法,篩選具有抗除草劑目標性狀但農藝性狀不同的優良株系,然后與綜合性狀優良的輪回親本豫谷18回交2次,再用系譜法選育回交后代,如此選育的新品種既遺傳了輪回親本豫谷18的大部份優良性狀又與其有差異之處。
4 結論
通過有限回交轉育將抗“拿捕凈”除草劑基因導入本地優良品種豫谷18中,成功選育出5個具有“拿捕凈”除草劑抗性的谷子新品種。利用除草劑易于鑒別出真回交株,可快速與受體親本再回交,操作簡單工作量小。該育種方法還可以應用到谷子抗其他類型除草劑新品種選育中,也可以應用到其他作物抗除草劑新品種選育中。
參考文獻
[1] 刁現民.中國谷子產業與產業技術體系[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2] 李順國,夏雪巖,劉猛,等.我國谷子輕簡高效生產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6,18(2):19-24.
[3] 王天宇,石云素,辛志勇,等.抗除草劑谷子新種質的創制、鑒定與利用[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0,2(5):62-66.
[4] 師志剛,夏雪巖,劉正理,等.谷子抗咪唑乙煙酸新種質的初步研究[J].河北農業科學,2010,14(11):133-134,136.
[5] 王淑君,王素英,劉海萍,等.抗除草劑谷子新品種豫谷24的選育[J].河南農業科學,2016,45(4):35-36,48.
[6] 師志剛,王根平,張婷,等.冀谷系列抗除草劑優質谷子新品種[J].現代農村科技,2017(7):107.
[7] 陳國秋,張海金,張文飛,等.抗除草劑谷子品種朝谷62選育及其栽培技術[J].園藝與種苗,2018(4):54-56.
[8] 宋淑賢,田伯紅,劉艷麗,等.抗除草劑谷子新品種滄谷6號的選育經過及輕簡化配套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8(9):49-50.
[9] 張海金,陳國秋,譚國奉.抗除草劑簡化栽培型谷子品種朝谷58的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8):69-71.
[10] 劉猛,劉斐,夏雪巖,等.農戶對豫谷18新品種的采用行為及影響因素[J].貴州農業科學,2018,46(3):167-170.
[11] 閆宏山,劉金榮,王素英,等.谷子新品種豫谷18的選育[J].作物雜志,2012(3):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