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玲 王恩 章銀柯 馬駿馳

摘要 [目的]人工調控早銀桂的花期。[方法]利用桂花對溫濕度的敏感性,以早銀桂為材料進行低溫加濕室內催花試驗,通過調控溫濕度的手段促使早銀桂提前開花。[結果]經過低溫加濕的早銀桂比露天自然條件下的早銀桂花期提前了10 d左右。[結論]低溫加濕的方法可以促使早銀桂提前開花。
關鍵詞 桂花;催花試驗;花期調控
中圖分類號 S685.1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1-0135-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1.037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Objective]To artificial regulate the florescence of Osmanthus fragrans ‘Zao Yingui.[Method]Using the sensitivity of O. fragrans to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fragrans ‘Zao Yingui was used as the test material to carry out the flower forcing test with low temperature and humidification.[Result]Under the low temperature and humidification, the O.fragrans ‘Zao Yingui flowering period was about 10 days earlier than that under the open natural conditions. [Conclusion]The low temperature and humidification can promote O.fragrans ‘Zao Yingui to blossom ahead of time.
Key words Osmanthus fragrans;Flower forcing test;Florescence regulation
作者簡介 陳曉玲(1978—),女,浙江臺州人,高級工程師,從事園林植物研究。
收稿日期 2018-10-22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又稱木犀、巖桂、九里香[1],屬木犀科木犀屬常綠喬木或灌木[2]。葉片革質,對生,不同品種有黃白至紅色等花色。桂花在我國至少有2 500年的栽培歷史,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民族特色[3],是我國的十大名花之一,也是杭州市的市花,深受杭州市民的喜愛。桂花花期容易受氣候影響,不能有效控制花期會影響其觀賞性。有學者研究發現日最低溫和空氣相對濕度與銀桂初花期關系密切[4],桂花開花前4周的周平均最低溫度持續走低及開花前降水充足有利于開花[5],利用降溫的方法可促進桂花花芽發育[6-7],空氣相對濕度增大,利于促成桂花開放[8],桂花的花開放受冷積溫調控[9],花前溫度是影響桂林市桂花開花的關鍵因素[10], 桂花開花需要一定的低溫刺激[11]等。筆者以早銀桂(Osmanthus fragrans ‘Zao Yingui)為材料,通過對催花室溫度與濕度的調控,促使了早銀桂提前開花,驗證了溫度與濕度對桂花花期的重要影響,同時做了同植株光照對比試驗,證明了光照對桂花花芽的促進作用,并記錄了催花過程中早銀桂花芽各階段發育情況及時間長短,為桂花花期調控的實際操作提供了簡便可行的參考方法和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高約2.5 m的單桿早銀桂(Osmanthus fragrans ‘Zao Yingui)11株,室內配備白熾燈、空調、噴霧工具、溫度計等設施。
1.2 方法
在2016年8月23日—9月5日,白天室內開頂部燈源增強光照,中間大房間光照強度從植株基部到頂部為650~1 050 lx,擺放1~8號早銀桂,兩邊小房間光照強度從植株基部到頂部為450~850 lx,擺放9~11號早銀桂。夜晚熄滅燈源,同時室內3個房間空調溫度均設置在18 ℃。每天早上關閉冷空調,使室溫自然上升到25 ℃左右,每天白天植株葉片噴霧3次,增加空氣濕度,并將室內空氣相對濕度盡量保持在70%以上。催花時查看11號早銀桂不同部位花芽發育情況,做對比觀測小試驗。另外,9月1日將3、4、7號早銀桂移至室外自然條件下,白天依舊噴霧3次,其他不做處理,將這3株早銀桂與室內的早銀桂進行花芽發育后期對比。
2 結果與分析
2.1 桂花花芽發育情況分析
從表1可見,11株早銀桂花芽萌動期(花芽膨大,兩片芽鱗綻裂)均在8月23—24日,從圓珠(花芽膨大成圓珠形)進入頂殼(芽鱗散落,花芽外部的苞片分裂為許多大小不等的黃褐色膜殼,頂起在芽體上端)的時間開始分化,1號花芽發育較快,8、9、10、11號發育較慢,圓珠時間相對較長。1、2、3號頂殼最早,鈴梗(花序分散延伸,花梗變長,膜殼散落)也較早,1號最早進入香眼(花序的小花開始分離,部分小花頂端出現孔隙,散出清香)和初花期(1朵或同時幾朵花的花瓣開始完全開放),其次為2號,8、10號最晚,1號在9月3日進入盛花期(1/2 以上的花蕾都展開花瓣)。各植株進入香眼期所用時間為8~13 d,具體見圖1。分析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除植株可能存在的個體差異外,與此次11株早銀桂擺放的位置有關。由于試驗的早銀桂均為高度2.5 m左右的大苗,室內房間面積有限,將1~8號放在有一個柜式大功率空調和一個懸掛式空調的中間大房間,11號放在有通道相通并有一個懸掛式空調的左側小隔間,9、10號放在有通道相通并有懸掛式空調的右側小隔間,由此展開低溫加濕催花試驗。由于空調本身,外界氣候及人為影響的原因,3個房間室內并不能保證每時每刻都是18 ℃,夜晚溫度會在18~20 ℃浮動變化,距離空調吹風口較近的位置溫度降低到18 ℃所用時間相對較短,距離空調吹風口較遠的位置降低到18 ℃所用時間相對較長。另外左右隔間均只有1個空調,左側隔間還有另外一條半密封的通道,右側隔間則有一扇室內外相通的大門,這些因素都會對9、10、11號維持低溫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位于大房間大空調對面的1、2號早銀桂夜晚維持在18 ℃的低溫時間相對最長,距離空調較遠的8號以及左右小隔間的9、10、11號早銀桂夜晚維持在18 ℃的低溫時間相對較短。而1~8號早銀桂接受光照和加濕噴霧基本相同,但是花芽發育時間卻并不相同,綜上分析認為這是低溫時間長短對早銀桂花芽發育造成的不同影響。兩側隔間桂花花芽發育較慢除了低溫因素的影響外,還可能是光照強度相對較弱對試驗植株造成的二重影響。表1中,試驗的11株早銀桂的香眼期較正常情況下有0.5~1.0 d時間的延長,考慮原因可能為自然條件下桂花初開的時候氣溫容易上升到30 ℃以上,而此次桂花催花階段白天室溫均在25 ℃左右,這或許與低溫催花的最后階段沒有進行俗語中的“桂花蒸”有關。
2.2 桂花催花后期室內外花芽對比分析
3、4、7號早銀桂于9月1日被移出催花室,放置于屋外露天自然條件下,除維持白天3次日常噴霧加濕外,不做任何其他處理。從表1可見,原本花芽發育基本同步的4、5、6、7號在隔了1 d之后,花芽發育情況出現了不同。其中,未被移出催花室的5、6號于9月2日進入香眼期,而移出催花室的4、7號則于9月3日進入香眼期,4、7號明顯晚了1 d進入香眼期。分析原因,9月1—3日室外夜晚溫度持續在20 ℃以上,白天噴霧的水汽在室外又消散得很快,因此4、7號花芽發育相對放緩,導致推遲進入香眼期。由此可見,低溫加濕對桂花花芽發育后期也有明顯促進作用。
2.3 光照對桂花花芽發育的影響
在催花的過程中,關于相同溫度濕度條件下光照對早銀桂的影響,選取11號進行同一植株不同位置對比分析。由于左邊小隔間只有一個窗戶且面積狹小,11號位置又處于該隔間唯一的窗戶口,因此靠窗與頂部的枝條采光明顯較強,背窗較低的一側采光明顯較弱。觀測發現,當靠窗與頂部枝條的花芽基本進入香眼期時,背窗較低一側的枝條花芽基本還在鈴梗期,2個部位花芽發育期有明顯差異,說明光照對桂花花芽發育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3 結論與討論
此次催花試驗期間,外界氣候晴熱少雨,夜晚溫度均在20 ℃以上,植物園內的早銀桂初花時間普遍在9月13—14日。試驗的11株早銀桂對比杭州植物園內露天自然條件下的地栽早銀桂,其花期總體提前了10 d左右。催花試驗結果表明,花期前2周維持一定時期的18 ℃低溫并噴霧加濕處理,對早銀桂花芽發育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此次試驗證明了低溫加濕對桂花花芽的促進作用,并將這個理論應用到了早銀桂大苗植株中,取得了成功。此次試驗為桂花花期的調控提供了簡便實用的操作方法和參考依據。此外,通過將3、4、7號植株移出催花室的試驗,證明了低溫加濕的方法對桂花花芽發育前后期均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通過對11號植株不同位置強弱光照的對比,證明光照對桂花花芽發育也具備一定的促進作用。
此次試驗記錄了催花時桂花花芽發育的不同階段情況,分析了使用空調低溫催花過程中可能受到的影響因素,為以后不同桂花品種花期調控研究及露天自然條件下桂花花期預測等提供了參考依據。在園林應用上,可利用桂花開花前期對溫度和濕度等的敏感特性,人為控制溫濕度來調控桂花花芽的發育速度,使之最終達到需求的開花時間點,從而達到控制桂花花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楊康民,朱文江.桂花[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
[2]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3] 向其柏,劉玉蓮.中國桂花品種圖志[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4] 李軍,楊秋珍,楊康民.銀桂初花物候期的氣候條件[J].植物生態學報,2006,30(3):421-425.
[5] 郝日明,張璐,張明娟,等.影響南京地區桂花秋季開花期變化的關鍵氣候因子研究[J].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2006,15(3):31-34.
[6] 邵長文.桂花的栽培與花期調控技術[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21):5515,5543.
[7] 陳輝.桂花的栽培與花期調控技術探究[J].中國園藝文摘,2013(11):134,139.
[8] 邱麗穎.盆栽桂花花期調控法[J].農村百事通,2009(17):31.
[9] 侯丹.桂花主要品種花香和花色及其對溫度變化的響應[D].杭州:浙江農林大學,2014.
[10] 闕欣欣,黃瑩,白先達.桂林市桂花花期與氣候因子關系研究[J].南方農業學報,2013,44(11):1831-1834.
[11] 吳炫柯,段毅強,李家文,等.桂花盛花期預報方法初探[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27):8482,8484.
安徽農業科學,J.Anhui Agric.Sci. 2019,47(11):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