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秀
[關? 鍵? 詞]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課程化
2017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改進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意見》,為高校思政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高職院校學生思政工作日益受到關注。本文通過輔導員職責實踐研究,對輔導員思政工作進行整合,形成課程化模式,強化輔導員工作的完整性,凸顯高職人才的培養特點。目前部分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課程化改革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教學工作與思想工作不分、角色與定位不準等,解決輔導員工作課程化教育改革的問題,應以理論研究為基礎,以完善課程體系為抓手,找準輔導員工作課程化著力點,不斷提升輔導員工作科學化水平。
一、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課程化模式內容
1.階段化日常教育內容
高職辦學定位是培養技能型人才,在高職院校單獨招生比例不斷擴大的背景下,高職生源結構的特點更加突出。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任務與普通本科院校輔導員工作有所差異,在學生成長不同階段設置不同的教育引導內容,將思政教育工作課程化,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效果,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十分必要。如在學生大一階段,針對高校新生的特點,可以設置入學教育、品德修養等課程。在大二階段,結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可以開設禮儀與人際交往、素質拓展、創業教育等課程。在大三階段,為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發展,設置社會調查,特色創新等課程。輔導員通過對學生分階段的教育引導,使學生教育管理更具有針對性,提升教育管理效果。
2.模塊化日常教育模式
高職學生生源具有獨特的特點,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要務是強化對學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在教育引導中與思政教育有效結合。通過對現有輔導員工作體系整合,以模塊化形式規范學生日常思政教育。將輔導員的工作基本職能進行分解,將思政教育、法律基礎、心理健康教育,就業指導等內容具體化為相應的教學模塊,分年級分層級實施。將學生的日常思政教育量化,改變原有籠統的教育模式,保證對教育效果進行科學考核。
3.固化輔導員隊伍培訓制度
輔導員工作的課程化需要在日常管理中落實教學內容,必須打造高素質的輔導員隊伍。要開展好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輔導員要加強自身業務技能的學習。通過對輔導員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課程化培訓,使其在突發事件處理、網絡媒體使用技巧等方面得到提高。通過課程化模式,需要輔導員能在涉及的板塊中做到熟知,提升輔導員教學能力,使其具備課程化的職業素養。
4.科學化輔導員工作評價體系
輔導員工作中存在的客觀難題是如何考核工作成效,輔導員工作復雜,涉及學生教育管理的各方面內容。如果對輔導員固定工作進行設計,將第二學期要做的基本內容提前告知輔導員,輔導員按照學校要求制定班級學生的教育大綱。撰寫具體的教案,利用每周一次的班會進行主題教育,將部分學生教育內容通過實踐形式開展,將傳統枯燥說教的思政教育轉變為學生樂于接受的形式。在非固定的教學部分采取正面清單與負面清單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有效調動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
二、輔導員課程化模式成效
以輔導員工作課程化為依據,與模塊化教學為基本內容,在部分院系進行輔導員工作課程化改革。學生管理目標經過前期改革,實現階段性目標。按照學生培養規律,輔導員每年完成階段的教學任務,教學工作與學生工作有機結合,使人才培養標準更符合高職教育特點。
參照教學管理一般做法,對學生思想教育內容進行梳理,制定各單元內容,將學生日常管理與教育整合,實現教育內容全覆蓋。在學生教育資源開發建設中,利用原有學生管理經驗,開發學生教育管理案例庫,完善學生的教育管理流程。
通過對輔導員進行多角度的課程培訓,使輔導員隊伍中的一些薄弱環節得到有效加強。在強化培訓基礎上,輔導員創新學生創業指導,促進學生理性創業。更加注重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的有效融合,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學生管理評價方面,初步建立評價體系,對輔導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效果進行量化評價。在實踐中形成相關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的評價體系,量化標準加強輔導員工作考評,調動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
隨著高校輔導員工作模式的創新,課程化模式的研究不斷升溫,經過試點改革探索,初步構建高職院校學生思政教育為導向的輔導員工作課程化模式,完善現有學生思政教育內容,用課程理念定位輔導員工作職責,提高輔導員教育管理水平,為其他高職院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改革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錢昭楚.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課程化模式研究[J].農家科技(上旬刊),2017(5):271.
[2]侯首輝.高職院校輔導員課的課程體系構建探索[J].職業,2018(12):71-72.
作者單位: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