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的全面發展不僅是社會全面發展的前提,更是社會發展的最終目標。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理想信念教育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從人的全面發展與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論依據出發,闡述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在人的全面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關? 鍵? 詞]人的全面發展;理想信念;大學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為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目標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全面發展觀,培養大學生明確的政治方向、堅定正確的政治信仰等,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首要任務就是強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一、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
馬克思指出,人的全面發展既是一種理想境界又是一個動態發展著的現實,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就是在人的社會化的過程中,不斷提升人的主體性,不斷提高人的能力,不斷豐富人的社會關系和不斷完善人的綜合素質,進而實現人在社會生活中的全面發展和徹底解放以及人的能力的全面提升。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文中,正式提出“個人的全面發展”這一科學命題,并闡述了個人全面發展的基本含義。他指出所謂人的全面發展,就是“全面地發展自己的一切能力”,“把不同社會職能當作互相交替的活動方式”的個人。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有多種闡述,包含德、智、體、美諸方面的發展。如馬克思所論述,其理論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人的全面發展表現為人的社會關系的全面發展。馬克思指出:“社會關系實際決定著一個人能夠發展到什么程度。”他認為人是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生存和發展的,人是社會的人,任何人的能力的形成、發展和表現都離不開人的社會關系。所以,人應該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活動,盡可能逐漸擺脫地域、民族、個體的狹隘性,在交往中形成全面而豐富的社會關系,使自身獲得多方面的發展,最終實現自己的價值。
第二,人的全面發展表現為人的個性、自由的全面發展。馬克思主義所講的人不是社會之外的抽象的“類”和“種”,是從事實踐活動的現實的個人的存在。人是在社會關系中的人,現實的人。“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所以,人的全面發展必然要落實在每個人的自由、個性的發展上。
第三,人的全面發展是每個人在需求方面的發展。人的需求與動物的需求不同,人不僅有自然性需求,而且有社會性需求。在當今社會,人們的物質生活極大豐富,高消費、超前消費、商業文化更強化了人們單純追求物質享受,由此出現了尋求感官刺激等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人們傳統價值觀的缺失。人的全面發展不僅僅物質的發展,更應實現人的精神的健康發展。
第四,人的全面發展是人的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首先,我們從素質方面來看。這種發展是使現實的個人成為“德、智、體、美、勞”都能夠得到全面發展的人。一方面,需要社會“給每一個人提供全面發展和表現自己全部的即體力和腦力能力的機會”;另一方面,個人努力和社會系統教育也是非常的重要。因為“教育可使年輕人很快能夠熟悉整個生產系統,它可使他們根據社會的需要或他們自己的愛好,輪流從一個生產部門轉到另一個生產部門。因此,教育就會使他們擺脫現在這種分工為每個人造成的片面性”。“我們把勞動力或勞動能力,理解為人的身體即活的人體中存在的、每當人生產某種使用價值時就運用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
二、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人的全面發展的一個核心內容
“育人必先育德,育德必先育魂”,理想信念是新時期大學生團結奮斗、開拓進取的動力源泉和精神支柱。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說:“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 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在十九大報告中還強調指出:“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 年)》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廣大青年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高度重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發展,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多元文化屢屢呈現,世界成為一個“地球村”,大學生除了享受到發展帶來的便捷和機遇以外,也有一些消極負面的思想嚴重影響著大學生對理想信念教育的正確認識,使新時期大學生的理想信念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方向不明確、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問題。因此,新時代背景下,我們更應該關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問題。
新時代的大學具有相當的開放性、自主性、獨立性、創新性,為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比較全面而有利的條件,而大學生本身也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思想道德素質,具有多方面的興趣和才能,他們渴望獨立、自主、自由,思想較開放,有強烈的創新精神,渴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渴望自己獲得多方面的發展,這說明大學生渴望全面發展并且也具備了全面發展的一些基本素質。而理想信念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凝聚力,更是人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力量源泉,同時也是大學思想政治工作所要達到的最根本的目的。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群體就是新時代大學生,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國一直都非常重視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的教育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多次強調到要鼓勵大學生把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聯系在一起,并多次深入學生的實際生活,講一些切身的、實際的、生動的事例。處在多元文化環境中的新時代大學生,正是心理和生理成長的重要階段,在這樣一個復雜多變且全球經濟深入交融的大環境下,面對多元文化的影響,他們能否把定成長、成才的正確方向,是新時代多元文化背景下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一個非常困難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只有人生方向明確,人生道路清晰,理想信念堅定,才有實現理想的動力,才有可能去實現理想。因而,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引導新時代大學生全面發展的戰略需要。
馬克思的全面發展理論為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目標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政治方向不明確、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是當前大學生存在的理想信念方面的問題。因此,在新時代視閾下,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核心內容。在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觀下推進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就要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作為重要理論根據,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并積極探索新的教育途徑,創新與充實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強化理想信念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樊金玲.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與大學生的成[D].石家莊:河北科技大學,2011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N].光明日報,2010-7-30(05).
作者簡介:周芳(1986—),女,甘肅政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 。
作者單位: 1.甘肅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