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婷 蔡容齡 李穎
摘 要:以新時代國防和軍隊改革為背景,以外軍士官院校成功建設經驗為參考,認識到培養高素質士官人才的重要戰略意義,分析當前院校在士官人才培養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革創新,探索提高士官人才培養質量的思路和舉措,著力解決士官院校任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問題。
一.國家政策
2017年7月19日,習主席向新調整組建的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授軍旗、致訓詞,出席軍隊院校、科研機構、訓練機構主要領導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為軍隊院校踏上新征程、履行新使命發出動員令。
強軍興軍,關鍵靠人才,基礎在教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對軍事人才培養寄予厚望,親自領導論證和審定院校改革實施方案,親自謀劃部署和推動“三位一體”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明確強調“實現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我軍院校建設必須有一個大的加強”。
今天的院校格局,決定著明天軍隊人才隊伍格局。這次院校調整改革,著力構建以聯合作戰院校為核心、以兵種專業院校為基礎、以軍民融合培養為補充的院校格局,不是對院校結構布局的簡單加減,而是對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的整體性、革命性重塑,體制一新、結構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開辟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和我軍特色的強校興教之路。
習近平主席對新型作戰力量人才培養高度關注,深刻指出面對強國強軍的時代要求,必須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全面推進軍事理論現代化、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軍事人員現代化、武器裝備現代化。
士官是指職業士兵,但高于士兵,在我國,士官一般從服役期滿2年的士兵中選拔,也可以從軍外直接招募具有特長或專業技能的公民成為士官。士官作為現代化軍事人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部隊建設的中堅力量,在部隊未來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士官隊伍是我軍重點建設的人才隊伍之一。而如何提高士官隊伍整體素質是很多部隊面臨的突出問題,探索士官人才培養的教育管理渠道顯得尤為重要。
軍隊院校的人才培養這個問題由來已久,自改革開放以后,我國軍校人才培養方案經歷了一系列改革。20世紀70年代,我國軍事院校經過兩次大的調整,最終又恢復和新建了69所軍事院校。隨著世界范圍內的新軍事變革的不斷推進,現有的軍校的結構體系已經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的國防和軍隊改革的需要,各軍種成立獨自的士官院校大勢所趨。
二.社會關注
院校士官教育越來越受到各國重視。據悉,目前西方軍事強國士官隊伍的素質普遍較高,這與其重視院校培養,擁有眾多高質量的士官院校有很大關系。英法美等國形成了門類齊全的分級士官院校體系,所有需要培訓的士官都能得到院校的正規教育,更好地滿足軍隊建設的需要。由此可見,士官院校的誕生和發展是世界軍事發展的必然產物,是士官人才走向制度化,規范化、正規化的重要體現。外軍利用院校培養士官人才的成功經驗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士官人才培養的客現規律。確立了院校在士官教育培養體系中的主導地位。
我軍這次調整改革,軍隊院校將要怎么改,如何改,改成什么樣,備受社會的關注。我軍要加強高素質士官人才培養,就必深刻認識到士官院校在培養高素質士官人才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找到士官院校在人才培養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并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把士官院校擺在與軍官院校同等重要的位置。
三.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過去一段時間,士官院校努力探索辦學治校的特點規律,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績。當前,我軍院校處于改革調整的關鍵時期,但人才培養中的矛盾問題日益凸顯,改革面臨很大挑戰。
首先,我軍士官制度的不斷改革,導致士官教育制度不完善。具體表現在:士官生源質量不高,影響士官教育發展;培訓模式與士官任職需求不符;教育理念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相適應;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制約教學發展;教學設備更新速度緩慢,難以滿足教學需求等。
其次,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教員隊伍教學科研水平參差不齊,不能滿足人才培養需要;教員考評機制上不夠健全,不能有效調動教員積極性等。
再次,學員管理方面。學員的日常管理和教學管理針對性不強,學員考評機制不完善,學員的危機意識不強,憂患意識不強,業務能力欠缺等。
四.對策研究
1.明確的培養目標
緊跟實戰需求,確定培養目標,我們培養的士官能否在崗位上發揮作用,能否在未來可能出現的戰爭中成為中流砥柱,這就是檢驗我們培養質量的標準。
2.科學的培養模式
科學優化教學制度,以貼近戰場,服務部隊為己任,采用靈活透明的辦學模式,創建人文環境,推動士官人才戰斗力生成。士官院校作為士官人才的主戰場,擔負著為部隊輸送高素質士官人才的重任。面對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挑戰,面對軍事人才決定未來戰爭勝負的形式,加強我軍士官人才的院校培養研究,對于提升士官人才的崗位任職能力,培養高素質的士官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3.優秀的培養者
建立客觀公平的評價機制,提高教員的認同感和獲得感,充分激發教員的創新激情。同時,加強在崗人員再訓機制,提升業務水平。
建立完備的政策制度。不僅要持續重視理論創新,更要將這種關注固化為政策制度。
作為部隊的一名教員,從教也有7個年頭,當前為適應新軍事變革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積極順應形勢的變化,開拓進取,用于創新,認真查找士官院校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為實現建設一流士官院校奉獻自己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