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歡美
摘 要:本論文所用到的白平菇子實體是從菜市場買過來的,買回來后立即把白平菇泡進裝有低濃度的酒精溶液里,時間大約是一刻鐘,首先制作完一級種培養基擺斜面,經過高壓滅菌后在無菌操作下將無菌的菇體放進斜面中,得到純化后的一級種培養基。待一級培養基長出白色絨毛狀的菌絲后再進行二級種的制作及接種,在這個過程中要舍棄已被污染的菌種并且擴大繁殖,最后再制作三級種的培養及接種,此過程也是要在無菌的操作下完成,實驗中的每一步都很至關重要,缺了某一步驟此實驗則不可進行。本實驗是通過子實體分離法獲得的一級種,子實體組織分離培育母種的方法其實是一種無性繁殖的方法。此種小規模的生產食用菌的方法很簡便,操作容易,可控制的范圍廣。
關鍵詞:白平菇 ;無菌 ;無性繁殖
簡介
本科專業是生物科學,對食用菌的認知程度很感興趣,食用菌涉及面廣泛。在這里我主要探究的是白平菇,在生活中需求量大,并且可以利用子實體組織培育母種簡單方便。培養起來快速,在小規模的食用菌生產中,其培養料的過程相對簡單,并且不需要過強的陽光照射,再者其營養價值高,氨基酸成分齊全,所以本論文研究的是怎樣去培養白平菇,白平菇在培養方面是否真的很簡單快捷。
白平菇的概述
白平菇名側耳、黑牡丹菇、蠔菇等,它是擔子菌門下傘菌目側耳科一種類,氨基酸種類齊全,礦物質含量非常豐富。白平菇性溫、味甘,可以散寒氣,也可以增強機體免疫的功能,它是在現代國內外發現的兩千多種的食用菌中,屬于生長迅速、個體較大的一種質嫩味道鮮美、其中營養價值也相當高的大型食用菌??梢源蠓秶N植,也可以小范圍栽培,生長的條件并不是很挑剔,適應性相對于強,種植時間不限制。味道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歡,所以它的種植是很有前景很有市場的。
白平菇的栽培方法
目前來看,白平菇的使用栽培技術方法各式各樣,最常見的是塑料大棚栽培,室內菇室栽培。
白平菇的生產意義
可以預防癌癥的發生、調節婦女更年期的綜合征、改善人體的新陳代謝、對于腫瘤的細胞有非常強大的抑制作用、免疫特性好。
食用菌的加工意義
因為食用菌是含水量特別大的食品,所以保藏起來需要制成干制品,若出菇后采收了,沒有適當的保藏起來就會很快發生腐爛、質變和開傘,也更可能會丟棄了商品本來的商品價值。對于目前來說,食用菌的深層次加工成商品的種類非常少,所以挖掘這方面的內容,開展食用菌的深層次加工,開發食用菌的一系列的產品種類,是走在食用菌拓寬生產領域和銷售市場的最主要的途徑。
食用菌的食品加工種類
①平菇肉松:選擇新鮮的白平菇→洗干凈切塊狀備用→加水淹沒浸濕→放入水中煮開→碾碎→變成小火慢煮→一級成品→需要油和蔥姜蒜,并且混勻→小火慢慢炸→烘焙→袋裝成品
②醬漬風味平菇:選擇新鮮的白平菇→挑選→洗干凈切小塊狀備用→慢脫水→小火慢炸→醬漬→進行工業細菌殺除→袋裝包裝成品
③平菇飲料:選擇新鮮的白平菇→洗干凈→選擇合適的稱重量→磨成漿汁→液體煮開→冷凝冷卻→工業過濾→合理調節配置→倒入一定量的液體定容→用罐裝→進行工業細菌殺除→成品。
1.4實驗目的及原理
1.4.1實驗目的
分別掌握白平菇一級種,二級種,三級種的成分與配置方法、一級種純化的方法以及掌握一級種到二級種接種,二級種到三級種接種的操作與注意事項
1.4.2實驗原理
食用菌的菌種通常分為三級,一級種即母種,這次實驗的方法是通過子實體分離法獲得的一級種,其次,二級種的培養基需要在碳源的基礎中添加氮源,并且還要通過生石灰調節PH值,滅菌的時間需要兩小時以達到滅菌充分的目的。再者,與二級種相比,三級種培養基的配方與其差不多,就是缺少麩皮,這是因為在三級種的配置中不需要豐富氮源,并且培養基應該保持無雜菌污染。最后,經過二級種的培養后,菌絲體數量多,這時就可以用于大規模進行白平菇二級種到三級種的接種了,三級種的菌絲體應該封閉無菌,但是在實驗過程中,菌絲體成長到覆蓋整個滅菌袋后,這時應該打開菌蓋了,是為了方便子實體的生長與伸長,待子實體長出后每天要給予一定量的水分,避免子實體太過于干燥。
1.5菌種保藏原理
食用菌種一般得到合理的保藏,就可以保持它的新鮮度。其基本原理是保持低溫、氧氣含量低以及水分少干燥的外部條件,阻止菌絲體的生長發育,這樣菌絲體可以進行緩慢的新陳代謝功能,使菌絲體處于半休眠的狀態中。實驗中菌種的保藏方法有很多種并不局限于某一種的保藏方法,多數如簡單一點的就是低溫保藏法,液體石蠟法等諸如此類的。本實驗中用到的方法是斜面低溫保藏法。
參考文獻:
[1]黃清榮,蔡德華,王淑芳,王艷華.“三菇兩菜”立體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04(05):12.
[2]蘭云龍.藍白平菇的特性和栽培技術[J].食用菌,1996(02):14.
[3]食用菌市場近期行情[J].農村百事通,2012(12):36.
[4]謝春芹,趙桂華,鄭光耀,謝正林,陳藝,儲成真,江裕娟.栽培3種木腐型食用菌的楊木廢棄物配方選擇研究[J].西部林業科學,2012,41(06):73-77.
[5]王彬,劉陽,柴建明,韓建成,張淑霞.白平菇高產栽培技術[J].北方園藝,2009(04):231-233.
[6]張軍娜,黃強,熊娟,何淑華,劉振國.雜交育種篩選抗霉菌性平菇的研究[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0(03):65-68+90.
[7]黃鑫賢.秀珍菇生物學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2009(07):18.
[8]張慶華,趙新海,鐘麗娟,徐沖.遼西地區平菇栽培菌株的篩選比較試驗[J].食用菌,2009,31(06):20-21.
[9]胡燕. 花椒籽殘渣輔料對食用菌生長及生理指標的影響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2.
[10]鄭素月,鄭偉,邢志偉,盧月霞.冀中南地區16個平菇栽培菌株的ISSR分析[J].江蘇農業科學,2015,43(11):73-75.
[11]朱廣凱. 種純白平菇抓關鍵 高產質優多賺錢[N]. 河北科技報,2017-09-23(004).
[12]湖北宜昌食用菌市場近期行情[J].農村百事通,2018(22):22.
[13]茅孝仁,史久浩.小白平菇規?;O施栽培技術[J]. 上海農業科技,2011(01):64+69.
[14]張慶華,趙新海,鐘麗娟,徐沖.遼西地區平菇栽培菌株的篩選比較試驗[J].食用菌,2009,31(06):20-21.
[15]王彬,劉陽,柴建明,韓建成,張淑霞.白平菇高產栽培技術[J].北方園藝,2009(04):23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