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發展,農村的面貌不斷發生變化。產業發展、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轉變,為農村帶來改革的效益,隨之也帶來農村環境污染的一些問題,特別是農村飲用水源。因此,必須采取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保障農村飲水安全。本文針對興寧市農村飲水安全及污染問題,對農村飲水安全污染防治措施進行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農村飲水;安全;污染防治措施
引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隨著群眾環保意識的逐步提高,農村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但農村的環境意識還明顯落后,特別是農村飲水安全意識。水是最基本的公共產品,做好農村飲用水安全污染防治措施是必要的。本文將結合相關方面的問題,探討農村飲用水安全污染防治措施的相關研究。
1.興寧市農村飲用水水源基本情況
興寧市位于廣東省粵東地區,扼東江、韓江上游,地跨東經115°30′至116°,北緯23°50′至24°37′。北部與江西省尋鄔縣毗鄰,東北部與平遠縣、梅縣相接,東部與梅縣交界,南部與豐順縣、梅縣相連,西北部與龍川縣相鄰,西南部與五華縣接壤。全市總面積2104.85平方公里。根據《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廣東省主體功能區規劃》(2010-2020)的劃分要求,興寧市屬于生態發展區中的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功能定位為南嶺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
目前興寧市有3個街道、17個鎮,其中有18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大部分農村都已經實現家家戶戶供應自來水,仍有少部分農民是依靠井水或者山泉水來滿足供水需求。
2.興寧市農村飲用水水源存在的安全及污染問題
2.1農村飲用水源存在問題
1、農村生活污水污染影響。由于農村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向外排入地表水體后進入水庫,致使水庫水質受到污染。雖然一些鄉鎮建設了鎮級生活污水處理廠,農村也建設了村級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但是沒有完善的污水收集管網,環保治理設施運行不正常,生活污水進入水庫后影響飲用水源安全。
2.畜禽養殖業污染現象較多。其一,規模養殖的廢水排放量大,對于畜禽糞便等的處理手段落后,環保排污設施不達標,造成地表水源污染。其二,村民畜禽散養戶排污采取直排、簡易沉淀處理等方式,隨意排放污染物,影響了飲用水源安全。
3.農藥、化肥的濫用。如今大部分農村種植都會使用一定量的農藥、化肥,但部分農民對于這些材料是過度的使用,這不僅僅會對稻谷造成危害,還會對土壤造成一定影響。土壤中的殘余農藥、化肥等進入地表水體流進水庫里,影響了水庫水質安全。
4.農民自行建造引水設施。由于缺乏專業的知識,許多比較偏遠的村民為了得到飲用水源,在水庫周邊或者附近山里,自行鋪設管道、搭建框架等把水引進自己家門口直接進行飲用,存在沒有專門進行檢測、過濾、消毒等安全問題,特別是山泉水,在不清楚是否適合人體飲用的情況下,盲目相信并放大山泉水的優點。
2.2.農村飲用水源安全能力建設比較薄弱
1.思想意識薄弱、宣傳不到位。一是農村的思想觀念落后,對于飲用水安全問題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水環境保護意識薄弱。二是環保宣傳不到位,農村部分地區信息不發達,國家環保方面法律法規等政策沒有宣傳落實好。
2.監測技術及人員的缺乏、巡查執法制度不夠完善。由于大部分農村水源點普遍呈現布局分散、規模較小、地方偏僻、交通不便利等,當地環保部門的專業監測技術人員編制有限,鄉鎮又沒有監測人員,無法對轄區內所有飲用水源水質進行采樣監測。環保部門沒有下設環保所,鄉鎮的人力也是有限,大部分只安排一人負責環保工作,對于巡查執法的力度顯得偏弱,制度建設也不夠完善。
3.經費的不足。農村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鄉鎮乃至村委都面臨經費的問題,沒有專門涉及環保的經費去讓鄉鎮委托有資質機構的環保公司對水質進行定期的監測。
3.興寧市農村飲用水安全防治措施研究建議
3.1 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包括了生態文明建設,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根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當地政府在重發展的同時,更要保環境,政府部門應當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與完善,嚴格執行“一崗雙責”,建立問責機制,明確責任。
3.2 加大環境保護方面的宣傳
在每個鄉鎮飲用水源地樹立告示牌,每個村懸掛水資源安全標語橫幅,政府相關部門印發環保法律法規手冊,派發落實到每村每戶宣傳講解,提高村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了解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污染環境也是屬于違法犯罪的一種,普法宣傳到鄉到村,提升村民的法律觀念。
3.3加大財政資金力度扶持
資金充足是實施工作的根本保障。政府在加大公共財政投入的同時,出臺稅費減免、信貸扶持等優惠政策招引社會、民間資金共同投身參與農村飲用水安全建設的工作。興寧市政府應積極爭取國家和省財政加大對特別是經濟不發達地區的財政投入與扶持力度,將農村飲水安全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專款專用,制定和強化監督檢查等制度,合理規劃使用資金,防止資金滯留、挪用和非法占用。
3.4加強并完善環境監測及執法機制
首先,政府部門完善飲用水水源地管理體制、機制與制度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要求,結合實際,制定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監測及執法方案,定期或者不定期監測農村飲用水,建立監控體系,保證農村飲用水安全。其次加強農村飲用水源地周邊的巡查力度,可以建立保護水資源志愿隊伍,號召村民一同參與,同心同力保護水資源。
3.5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體系
第一,結合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加強對鎮級污水處理廠日常運行的監管,完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減少農村生活污水污染。
第二,嚴格禽畜規模養殖環境監管,關閉取締農村飲用水源地周邊的違法畜禽養殖場所;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宣傳水資源安全的重要性;其次政府給予畜禽養殖的村民一定的財政補貼。
第三,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提高農民科學施肥意識和技能,推動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負增長,削減農業面源污染。
第四,加強對飲用水源周邊的監督管理,同時各轄區鎮、村應加強沿河巡查力度,開展相關水質保護工作,從源頭上確保水源的安全和可持續性。
4.結語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不可或缺的資源,它的安全關系著每一個人的安危。國家積極發展鄉村建設,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戰略等好的政策惠及到了農村,那么農村飲用水安全更是落實好政策的根本基礎。政府部門要發揮主導作用,積極開展水資源環境保護工作,保障農村飲用水持續安全可用。加大宣傳,聚集社會力量,共同參與保護水資源的事業。盡管在政府及群眾的努力下,農村飲用水安全得到了極大改善,但如何能變得更好,保持好它的清潔安全,仍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
參考文獻:
[1]陳宇.農村河流現狀與水生態環境保護對策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5(17):66-67.
[2]池英華,戴永航.農村飲用水保護現狀及對策[J].吉林農業,2016(5):12-12.
[3] 興寧市2017年農村環境質量分析報告
[4]興寧市2018年農村環境質量生態考核全年數據表
[5].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4,19(9):2140-2141.
作者簡介:
羅晨晨(1990年11月),女,籍貫:廣東興寧,職稱和學歷:本科,研究方向或專業:研究方向是環境監測類,專業是:環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