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明
摘 要:文章先分析了雷雨天氣中的飛行風險,隨后介紹了雷達管制思路和方法,包括一代、二代和三代的雷達程序管制,最后介紹了進行雷達管制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希望能給相關人士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雷雨天氣;雷達管制;思路方法
引言:雷雨天氣會對航空器產生一定影響,威脅飛行安全,容易產生航班延誤問題,為此我們需要加強雷雨天氣的雷達管制,更好地應對雷雨環境,提升空中運行效率和空中交通流量。
一、雷雨天氣中的飛行風險
在雷雨天氣中飛行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安全風險:(1)雷雨云中的陣性垂直氣流和強烈氣流容易導致飛機出現嚴重的顛簸問題,從而使飛機脫離原定航線,無法維持一定的航行高度,影響飛機操作性能。(2)當雷雨云中的溫度整體小于零攝氏度的狀態下,容易導致飛機內出現積冰問題。(3)云下風的強烈垂直切變和陣風會使飛機出現傾斜和失速的問題,因為嚴重偏離滑道產生安全事故。(4)在雷雨環境下飛行,還容易導致飛機遭受雷擊的影響,導致無線電無法正常通訊。較為惡劣的雷雨天氣,比如龍卷風和冰雹等問題還會直接損壞飛機。
二、雷雨天氣中的雷達管制思路和方法
(一)一代雷達程序管制
在程序管制背景下,相關管制人員需要被動接收來自于飛機的機組位置信息。而管制人員主要是對機組位置信息進行綜合計算的基礎上得到航空器間隔的抽象數字。雷達管制中的陸空通訊主要內容是飛行調配中的位置實時信息和飛躍報告點問題。因此設備和地面氣象技術的限制,相關管理人員無法掌握精確的氣象信息,只能通過機組報告內容來了解天氣狀態。雷雨天氣中的指揮管制是機組通過目測或機載雷達對天氣狀況進行判斷,隨后向管制者提出繞飛請求,管制人員是一種被動允許狀態。因為單個機組無法掌握整個空中飛行狀態,因此存在較大的偏航風險,因為天氣的變化幅度也比較大,因此機組所申請的偏航位置會和實際位置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進而增加了管制人員的航器偏離計算難度,影響指揮管制的實施,最終使局面失控,針對這種問題,管制部門只能進一步增加流量控制。
(二)二代雷達程序管制
程序管制屬于我國交通管制轉型到雷達管制的重要產物。在雷達監控的狀態下,程序管制相關間隔標準得到了進一步縮減,可以從雷達屏幕中直接看到航空器實時信息,管制人員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到航空器運行狀態。可惜的是只有查詢其位置信息的權利,但卻沒有跟隨自身意志改變位置的權利,即依然是一種飛行信息的被動接受狀態,缺少主動管制。雷雨天氣中的指揮管制,在機組申請實施繞飛后,管制人員可以利用雷達所收獲的飛行狀態信息,促進航空器保持許多飛行狀態。
(三)三代雷達程序管制
雷達管制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在雷達監控的基礎上實現自動化管制,從而打破了陸空之間的無線電通信限制,有效解決了飛行沖突管制中的時間縮減問題,提升雷達管制人員的綜合管理能力,確保雷達管制員可以提升自身管制能力,監控更廣的管制空域,為管制人員提供航空器精確的飛行動態信息,促進管制工作朝著科學化、精密化的方向發展,并為其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持。而該項技術并非代表良好的服務水平,管制人員結合該技術平臺發展出來的安全意識、專業技能是影響雷達管制質量的主要影響因素,其核心內容是從被動性控制指揮,轉化成一種主動性指揮,也是指揮管制領域中的一大進步。利用雷達進行主動引導,能夠避免個別航空器遠離集中航路和空運,提升航空器在空中的均勻分布效果。促進平行航路和單向航路相關理念的有效落實。雷雨天氣中的雷達管制具體思路是在航路中遇到雷雨天氣狀態后,應該充分尊重航空繞飛的基礎上,針對繞飛的航空器利用雷達實現主動引導。
三、雷雨天氣進行雷達管制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一)尊重機組的繞飛意愿
不同機型、各個機組、不同企業和每個國家對于雷雨天氣的判斷結果不同,其對于繞飛間隔方面標準也存在一定差距,從機型層面分析,如B777的機型其放電能力較弱,在雷雨天氣中的繞飛間隔也比較大。為此在主動引導的過程中,需要保證機組能夠全面掌握雷達管制相關引導思路,引導航向需要得到機組認證,執行機組報告,才能按照引導航向飛行,其中要注意盡量避免因管制人員失誤操作導致飛機進入雷雨范圍的問題,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1]。
(二)天氣多變性
通常情況下,雷雨天氣環境中的變化速度較快,存在以下這種狀況,可能前一個航空器還可以在正常環境下飛行,到了下一個航班的順序就需要進行大范圍繞飛,針對天氣的多變性特征,相關雷達管制人員需要掌握天氣的實時變化狀態,合理劃分雷達引導航路,針對雷雨發展變化和實際的移動范圍,進行隨機應變[2]。
(三)靈活應用模型
為了進一步降低航空器在雷雨天氣中飛行時,相關管制人員設置新航路的思考時間和規劃時間,提升航路重新規劃效率,可以充分結合航空器以往的繞飛經驗、飛行流量和航路結構,創建基礎的雷達引導模型,指揮航空器進行合理繞飛,促進空中交通的有序運行。此外,還可以結合進港航班在雷雨天氣中的運行狀態進行科學設計,比如其在雷雨天氣中的高度較高,因此應該消除高度,抵消沖突性,創建其他模型,對空中的所有機組進行有效的雷達引導,指揮航空器順利繞行,確保航行安全性。因為天氣狀態是時刻變化的,因此很難設計出與空中交通和天氣狀態完全相同的模型,為此,相關管制人員需要深入理解模型中的管制理念和管制思路,結合該區域的實際狀態,進行深入探索,并總結出適當的雷達引導模型,通過有效指揮,靈活運用模型,提升控制效果,通過完善的準備應對實時變化的天氣狀態和控制交通狀況。
結語:綜上所述,雷雨天氣中的雷達管制具體實施過程主要是以單向航路和平行航路理念為基礎,在全面掌握雷雨天氣實際狀況的基礎上,利用有效的雷達管制實現雷達主動引導,給出新的引導航路,減少雷雨天氣中的交通沖突和混亂,維持安全、有序的交通秩序。
參考文獻:
[1]張曉燕,陳亞青.基于網絡的雷達管制模擬機培訓系統設計與開發[J].西安航空學院學報,2018,36(05):35-40.
[2]黃貽剛,宋祥波.基于計算機智能評價的雷達管制評判方法改革與實踐[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17,29(02):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