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園 呂洋洋
摘 要:本文簡述了道路交通事故鑒定及我國交通事故車速鑒定的現狀,并對傳統鑒定技術及現代話鑒定技術進行了闡述說明,為車速鑒定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道路事故;車速鑒定;科技化
前言:事故車速的鑒定,對事故的定責定罪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要保證鑒定的準確、高效,鑒別人員要不斷的探索新技術,提升鑒定行業整體的效率及精度,為教官工作提供有效依據。
一、道路交通事故鑒定概述
道路交通系統是由人、車、路組成的動態系統,隨著經濟發展,機動車輛的大范圍普及,對道路交通的要求也隨之提升,對于世界尤其是人口大國的交通系統提出挑戰。城市道路交通系統惡化、交通擁堵、交通安全事故頻發,任何一起交通事故如果現場處置不當都會造成路段內的交通堵塞。數據表明,我國交通事故死亡率居世界第一位,這不是一個好的消息,因此對駕駛員及交通執法部門都要提出高標準嚴要求,極度考驗我國交通執法能力及公正。
交通違法行為中,闖紅燈、酒駕毒駕等行為甄別難度低,但超速行為及判罪需要嚴格核查,超速行為因此成為交通執法部門重點違法打擊對象。在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中,對行車速度有明確的劃分規定,城區道路、山區道路、高速公路、惡劣天氣等規定不同。
車速鑒定是道路交通事故重點鑒定內容之一,即根據道路交通事故現場留下的痕跡或影像,結合力學、運動學、交通事故鑒定等相關理論與技術,對機動車的運動軌跡、車速變化進行偵察,從而判定駕駛員行車行為,以此對交通事故定責定罪[1]。
二、道路交通事故車速鑒定的現狀
傳統的道路交通事故車速鑒定,依據車輛事故現場殘留的輪胎制動痕跡、車輛變形率等進行綜合分析計算,以此得出機動車在發生事故時的瞬間車速,制動位置制動時間,安全距離等參數。通過車輛運動遺留的痕跡進行鑒定,這些痕跡取自造痕體、承痕體以及作用力三個要素,具體包括肇事車輛的損壞程度,被撞車輛的毀壞程度,被撞行人的傷勢情況,被撞建筑物或障礙物的損壞情況等。
伴隨著科技的發展,車速鑒定也出現了新的設備及技術。如視頻監控系統的出現,依靠高清攝像設備及遠程傳輸系統,實時監控全城機動車輛的違法違章行為,信息傳輸至鑒別系統,有機器直接鑒別違章類別,并將違章信息傳同步至違章管理部門,開具罰單、扣分處罰等,為交通執法工作提供便利。當有交通事故發生時,交通執法人員可以根據錄像系統進行區間測速、監控信息測速等操作,另外當發生肇事逃逸事故時,也可應用攝錄系統追蹤逃逸車輛行徑,快速捕捉肇事司機所處位置,并實施封鎖抓捕[2]。
三、多途徑道路交通事故車速鑒定方法與綜合應用
(一)交通事故鑒定程序
1.了解案情、熟悉卷宗,通過對案情、卷宗的了解和閱讀,總結分析事發現場的時間、地點、天氣情況、周邊環境、車損程度、人員傷情等,對案件形成初步認知。
2.聽取雙方當事人的陳述,與機動車駕駛員溝通了解事故前的車輛行駛情況,事故原因,駕駛員駕車狀態以及事故發生后處置等;與受害人了解事發情況,將雙方情況做好記錄做出初步判讀。
3.勘察事故現場,進入事故保護現場進行勘察,詢問周邊目擊者事發情況,確認路面情況、形成方向、交通標識等。同時檢查、測量現場痕跡,做好記錄并交由雙方當事人進行復核。
4.檢查車輛及傷員,檢查車輛受損情況,主要安全部件的工作情況,是否出現故障,全方位觀察車輛情況,尤其是車輛的制動及安全駕駛系統。檢查傷員傷勢、受傷位置、類型等。
5.根據雙方當事人描述的現場情境,進行現場模擬在線,通過多角度的刮蹭測試,測試人員傷情是否為刮蹭所致,傷情位置與刮蹭位置是否一致等。
6.在做好調查取證、現場再現等鑒定活動后,綜合分析記錄數據,車輛及人員痕跡,現場處置過程等,根據痕跡鑒定判定主要責任人,事故原因,對事故環境、車輛、道路情況進行合理解釋,最后給出明確、客觀的建議。
(二)車速鑒定方法與綜合應用
1.基于物證痕跡的車速鑒定
在發生交通事故時,會在車輛、人體及其他建筑障礙物上留存撞擊痕跡,這些痕跡能夠很好的保存現場物證,為車速鑒定提供依據。事故鑒定需要從多方面進行鑒別,如車輛外觀損壞情況,車身附著的散落物、人員DNA信息等,要求車速鑒定人員具有高度的專業技能及取證意識、推理能力。
在應用此方法進行車速鑒定時,首先盡可能多的采集現場證據,并做好記錄;收集并準備好車速分析資料,如事故現場的照片、筆錄、事故范圍、車檢報告、傷情報告、駕駛員駕駛證信息及血藥檢查等。根據現場車輛留下的較為清晰、準確的痕跡,應用不同的公式進行車速計算。以制動拖印痕跡為例,其車速鑒定公式為:v= ,鑒定中所應用公式多以力學公式轉化得出,在鑒定中保障數據的準確。此方法是應用時間較久且較為成熟的車速鑒別法,現主要應用于攝像范圍外的事故路段。
2.基于影像系統的車速鑒定
隨著科技的發展,影像系統已在交通道路管理中得到廣泛應用,車輛及事故的增加要求車速鑒定提高效率,通過計算機技術及信息技術可以對事故進行還原,對車速進行快速測量及計算。首先選取可用的記錄視頻,通過視頻幀率,判斷車輛駛過時間,咱根據駛過路段距離計算出車速,通過錄像也可看出司機對事故現場的處置情況。如機動車從A行駛到B,距離200米,車輛通過時間10秒,則可計算出在該路段行駛速度為72km/h,還可從影像中看出車輛的制動距離、時間等信息。此方法方便、快捷、可遠程測算,但對視頻質量、范圍、格式等都有一定要求[3]。
3.現代信息化技術
科技的高速發展,使信息化技術全面應用于機動車駕駛及車速鑒定、現場還原等駕駛領域。如應用GPS系統對車輛行駛的狀態、速度進行監控和記錄,應用于車速鑒定。行車記錄儀可記錄車輛行駛的實時車速,前方狀況,并可以將信息進行記錄到處,用于解決交通糾紛。車速鑒定人員也可通過提取安全氣囊的感應數據,了解車輛發生碰撞時的速度、撞擊力信息。另外還有更多的測速技術可以在系統內進行快速計算,大大節省了車速鑒定的時間。
總結:綜上,車速鑒定對交通事故的處置意義重大,新技術的產生為車速鑒定提供便利,但同時也要不斷積累應用傳統技術,以保證在極端情況下,仍舊能夠做出準確、快速的取證與計算,為定責定罪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王向陽.交通事故的車速鑒定與參數研究[J].科技風,2017(5):254-255.
[2]張文峰.運用車輛事故痕跡物證鑒定事故成因及車速[J].法制與社會, 2017(25).
[3]基于監控視頻圖像的交通事故車速計算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