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民健身和體育教育成為熱點話題。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社會就充滿活力,國家就繁榮興旺。”體育教育關乎國民身體素質,體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體育運動讓孩子具備優秀的品質,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國家體育總局傳統項目學校骨干教師培訓庫專家、成都體育大學教授蒲鴻春如是說。在2019年國際軟式網球錦標賽芭提雅站比賽場,他這樣評析體育事業的教育功能。
一、天賦開啟體育生涯
蒲鴻春,教授,北京體育大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長期致力于體育教育與運動訓練相關理論研究與體育實踐。祖籍四川閬中,1978年出生于四川內江市,自幼酷愛體育運動,小學階段因體育天賦異稟,被選入內江市業余體校技巧隊,從事技巧訓練。內江市業余體校始建于1976年3月,學校占地23.038畝,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學校開設有射擊、射箭二個項目,在訓運動員100人左右。先后成功承辦了9次省級射擊比賽,為國家、省、部隊專業隊培養輸送了喻丹等20余名優秀體育人才。蒲鴻春在體育方面不但有很高的天賦,而且非常勤奮。“奧運夢縈繞在我們每個體校學生的心頭上,這個夢想一直激勵著我前進。” 蒲鴻春坦言,自己也曾有一個奧運夢。他在初中和高中階段分別代表學校參加內江市田徑運動會和足球比賽,取得優異的成績。大學階段進入教育部直屬高校西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就讀,成為西南師范大學足球學校代表隊成員。自2010年博士畢業于北京體育大學后,繼續在成都體育大學任教,并多次獲得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獎。
二、赴美交流西學東用
2017-2018年蒲鴻春教授赴美國鮑爾州立大學體育科學學院訪問留學,就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與美國院校展開深入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蒲鴻春教授在訪學期間深入美國當地的高校做調研,在體育教育、運動訓練與競賽理論、體能訓練等研究方面,他結合了中西方的特點,提出自己的見解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學生們都喜歡上我的課,也許是因為我的培養方式有西方色彩吧。”蒲鴻春教授提起自己的學生,臉上洋溢著自豪和幸福的笑容。此外,作為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能訓練分會專家委員,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體育師資培訓專家庫專家,他還編寫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運動競賽學》,該教材用于全國10余所高等院校的相關課程教學,有超過4萬人學習和使用這本教材。蒲教授編寫的《校園足球實用教學與訓練程》,是校園足球界的一本廣受好評的專業教材,目前有西南地區和東北地區近10所學校,超過1萬名學生使用該教材。蒲教授還參與了國家體育總局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運動競賽學》的編寫和在線課程視頻的拍攝,將經典運動競賽視頻引入教學課堂,并與學生實現遠程互動教學是蒲鴻春教授在體育教育中的原創探索。,目前參編教育部碩士研究生核心課程《運動訓練參賽學》是全國體育研究生的必修課程教材。蒲教授還獨立撰寫了《我國高等院校體育本科專業設置與調整研究》專著,有力地推動了中國高等院校體育教育的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為我國高等院校體育類專業調整提供了理論支撐。2008年舉世震驚的汶川大地震后,蒲教授參與到地震受災的羌族少數名族傳統體育的搶救保護與挖掘整理工作中,參與撰寫了保護少數民族優秀傳統體育資源、羌族傳統體育的傳承發展等方面的專著2部。蒲教授獨立和團隊合作發表體育類核心期刊學術論文近20篇,發表論文被《新華文摘》收錄1篇,在奧運會、亞運會體育科學大會發表論文3篇。主持并結題國家體育總局決策咨詢重點項目1項,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課題1項。在這些嘔心力作中,我們都能讀到蒲教授這些年對體育教育事業的熱情和創新。在他看來,體育教育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體質,培養運動習慣,更重要的一點是教會學生正確的輸贏觀。“我們的教育是一種競爭式的教育,是讓你拼命去贏的教育,卻從來沒有教過孩子怎么去輸。我們中國人一生都在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沖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當跌倒時,怎么跌得有尊嚴,怎么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而體育教育,正好可以彌補這一不足。在體育比賽中,輸贏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孩子們會經歷失敗的痛苦,也會享受勝利的喜悅。他們開始對‘輸贏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認識,不再只會一味地眼里只有“贏”。我們體育教育工作者,就是要讓他們明白,這一次輸不要緊,他可以通過努力去爭取下一次的勝利。”蒲教授在體育教育領域的20余年耕耘,積累了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其在體育教育界的影響廣受認可,近年來蒲教授受到暨南大學、深圳大學、北京體育大學、首都體育學院等20余所院校的邀請成為教師職稱晉升、研究生論文答辯的評審專家。目前,蒲教授的人工智能用于體育教育的研究正在促進中國體育教育的人工智能化進展,受到越來越多的效仿性研究,可以說是近年來中國體育教育領域為數不多的創新火花。
作者簡介:
胡夢潔(1983-)女,漢族,安徽人,碩士學歷,從事體育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