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家敏 李淼煊 張茜茜 賴夢雨 吳曉倩 楊東明 宋銀娟 廖 軼 姚 嬌 董浩迪 張 凱 楊利峰 趙德明 周向梅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國家動物海綿狀腦病實驗室,北京 100193)
實驗動物的質量直接影響著科學實驗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1]。隨著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對實驗動物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定期對實驗動物質量進行抽查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主要是對北京22家實驗動物繁育機構2018年5月送檢的400只嚙齒類實驗動物的病理檢測結果進行總結,然后根據檢測結果對嚙齒類實驗動物的飼料、飼喂方式、飼養壞境等提出改進方法,以確保嚙齒類實驗動物的質量。
2018年5月,由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從北京市22家實驗動物機構抽檢的400只嚙齒動物,包括SPF級、清潔級、普通級三個級別;小鼠、大鼠、豚鼠、金黃地鼠、地鼠五個品種。具體種類、級別、數量見表1。
動物經二氧化碳窒息法處死后,采取心臟,肝臟,腎臟,肺臟,脾臟,大腸,小腸,甲醛鈣液(10%甲醛+1%氯化鈣)固定,一周后修塊。常規病理組織學制片,石蠟包埋,5 μm切片,經H.E.染色后置于光學顯微鏡觀察,采集數碼圖像,記錄結果。對H.E.染色結果顯示細胞異常腫脹的肝臟,制作冰凍切片進行油紅O染色和石蠟切片進行PAS染色,同樣置于光學顯微鏡觀察,采集數碼圖像并記錄。

表1 2018年5月嚙齒類實驗動物采樣情況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samples in May 2018
包括SPF級150只,清潔級30只。檢出清潔級小鼠病變數1例(病變率3.3%);其中肝臟異常1例(檢出率3.3%),表現為肝細胞腫脹,經油紅O和PAS染色確診為脂肪變性。檢出SPF級小鼠病變數4例(病變率2.7%);其中肝臟異常1例(0.7%),表現為肝臟局灶性炎性細胞浸潤;另檢出化膿性肺炎 1例,大腸局灶性炎性細胞浸潤1例,腎臟集合管充滿粉染物質,即腎管型 1例。
2.1.1肝臟病變:與正常肝臟相比(如圖1 A所示),肝臟局灶性炎性細胞浸潤可見局灶性、孤島樣炎灶,與周圍正常組織界限清晰,炎性細胞呈圓形、卵圓形,胞漿為粉色、紫色,胞核清晰, 為圓形、多角形(如圖1B所示);肝細胞腫脹可見肝小葉結構不清晰,未見明顯肝索結構,肝血竇變窄,肝細胞體積變大,胞質中有不同程度的空泡出現(如圖1C所示);對肝細胞腫脹的樣本進行油紅O染色和PAS染色,顯示肝臟脂肪變性,可見肝細胞輪廓和由蘇木素藍染的細胞核,并且可見較多紅色大小不一的圓形小滴分布在肝細胞胞漿中,有的圍繞在細胞核周圍,有的聚集呈大脂滴(如圖1D所示)。
2.1.2肺臟病變:與正常肺臟相比(如圖2A所示);化膿性肺炎可見多個呈團塊狀或島嶼狀的藍染局灶性區域,肺泡腔結構基本消失,病變區域以大量的淋巴樣細胞浸潤為主,也可見較多分葉核的嗜中性粒細胞(如圖2B所示)。
2.1.3腎臟病變:與正常腎臟相比(如圖3A所示),腎管型中可見集合管擴張,管內有均質粉染的物質,較小的集合管也可見均質粉染的物質(如圖3B所示)。
2.1.4大腸病變:與正常大腸相比(如圖4A所示),大腸局灶性炎性細胞浸潤可見黏膜層中存在一明顯的局限性炎灶,與周圍組織界限清晰,炎性細胞成分多樣,散在排列(如圖4B所示)。
包括SPF級60只,清潔級20只。檢出清潔級大鼠病變數為2例(發病率10%),為肝臟異常,表現為肝細胞腫脹,經油紅O染色和PAS染色,均為脂肪變性;檢出SPF級大鼠病變數為7例(病變率11.7%);其中肝臟異常5例(檢出率3.3%),表現為肝細胞腫脹3例,經油紅O染色和PAS染色全為陰性,肝臟局灶性炎性細胞浸潤 2例。另檢出2例嗜酸性粒細胞性心肌炎。
2.2.1肝臟病變:與正常肝臟相比(如圖5 A所示),肝臟局灶性炎性細胞浸潤中可見炎性細胞結節,與周圍界限清晰,聚集的炎性細胞為胞核圓形、嗜堿性深藍染的淋巴樣細胞(如圖5B所示);肝細胞腫脹中可見肝索界限不清晰,肝細胞體積變大,內有大小不等、數量不等的空泡,有些空泡融合成大的空泡,枯否氏細胞明顯(如圖5C所示);挑取肝細胞腫脹的樣本進行油紅O染色和PAS染色,顯示肝臟脂肪變性,可見較多紅色、大小不一的圓形小滴分布在肝細胞胞漿中(如圖5D所示)。

圖5 大鼠肝臟病變情況注:A:正常肝臟;B:肝臟局灶性炎性細胞浸潤;C:肝細胞腫脹;D:肝臟脂肪變性;A、B、C為H.E.染色(×400);D為油紅O染色陽性(×1000)Fig.5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livers in ratsNote:A.Normal liver; B. Focal inflammatory cells infiltration of liver; C. Hepatocellular swelling;D. Hepatic steatosis; A、B、C is H.E. staining(×400); D is Oil Red-O staining(×1000)
2.2.2心臟病變:與正常心臟相比(如圖6 A所示),嗜酸性粒細胞性心肌炎可見局部區域心肌纖維出現斷裂、排列紊亂,其間有大量胞核呈圓形、藍染,胞漿較少的淋巴樣細胞和少量胞核藍染呈分葉核,胞漿紅染的嗜酸性粒細胞以及胞核呈圓形、胞體較大的巨噬細胞浸潤(如圖6B所示)。

圖6 大鼠心臟病變情況(H.E.×400)注:A:正常心臟;B:嗜酸性粒細胞性心肌炎Fig.6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hearts in rats(H.E.×400)Note:A.Normal heart; B. Eosinophilic myocarditis
包括SPF級20只,清潔級10只,普通級90只。發生病變主要是普通級豚鼠,共13例(病變率14.4%)。其中肝臟異常以肝細胞腫脹為主,共8例(病變率8.9%),經油紅O和PAS染色確診為脂肪變性1例;檢出肺臟局灶性增生1例、肉芽腫性肺炎1例、支氣管肺炎1例;檢出大腸疑似有數量不等的各種發育階段的球蟲2例。
2.3.1肝臟病變:與正常肝臟相比(如圖7A所示),肝臟空泡變性中肝細胞排列較紊亂,中央靜脈及肝血竇紅細胞聚集,可見肝細胞體積變大,胞質粉染且內部存在大量大小不等的圓形空泡,可見較多的枯否氏細胞(如圖7B所示);對肝細胞腫脹的樣本進行油紅O染色和PAS染色,顯示肝臟脂肪變性,可見較多紅色、大小不一的圓形小滴分布在肝細胞胞漿中(如圖7C所示)。

圖7 豚鼠肝臟病變情況
注:A:正常肝臟;B:肝臟空泡變性;C:肝臟脂肪變性;A、B為 H.E.染色(×400);C為油紅O染色陽性(×1000)
Fig.7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livers in guinea pigs
Note:A.Normal liver; B. Vacuolar degeneration;A、B is H.E.staining(×400); C is Oil Red-O staining,(×1000)
2.3.2肺臟病變:與正常肺臟相比(如圖8A所示),局灶性增生可見肺臟局部出現增生,增生區域肺泡結構消失,與周圍組織界限清楚,增生的細胞大小不等,胞核呈橢圓形至不規則形、藍染,胞漿紅染;其間可見較多紅細胞散布(如圖8B所示);支氣管肺炎可見細支氣管中有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形成膿性滲出,肺泡隔有不同程度的增厚(如圖8C所示);肉芽腫性肺炎可見局部區肺泡腔結構消失,細胞成分增多,間質不同程度的淤血或出血,增多的細胞成分以胞核為分葉核,胞漿粉紅染的嗜中性粒細胞為主,還有可見淋巴細胞、漿細胞、巨噬細胞以及少量成纖維細胞等(如圖8D所示)。

圖8 豚鼠肺臟病變情況(H.E.×400)注:A:正常肺臟;B:肺臟局灶性增生;C:支氣管肺炎;D:肉芽腫性肺炎Fig.8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lungs in guinea pigs(H.E.×400)Note:A.Normal lung; B. Focal hyperplasia; C. Bronchopneumonia; D. Granulomatous pneumonia
2.3.3大腸病變:與正常大腸相比(如圖9A所示),病變大腸中在腸黏膜的固有層可見數量不等的各個發育階段的球蟲,腸黏膜固有層破壞,小血管充血,也可見出血,腸黏膜固有層可見淋巴小結(如圖9B所示)。

圖9 豚鼠大腸病變情況(H.E.×400)注:A:正常大腸;B:大腸中有數量不等的不同發育階段的球蟲Fig.9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intestinum crassum in guinea pigs(H.E.×400)Note:A.Normal intestinum crassum; B. Some coccidia in intestinum crassum
金黃地鼠、地鼠分別取材10只,皆為清潔級。各組織未見明顯病理變化。
肝臟病變主要表現為肝細胞腫脹和局部炎性細胞浸潤,與2017年兩次抽檢結果相比基本杜絕了肝臟壞死的情況[2-3]。在肝細胞腫脹的樣本中,僅檢出油紅O染色陽性,PAS染色全為陰性,可能原因是實驗動物飼料配方不合理所造成。肝臟局部炎性細胞浸潤則可能是由于飼料、飲水滅菌不徹底而導致微生物感染。
肝臟病變一般反應實驗動物的飲食情況,因此,在實驗動物的繁育過程中,飼料應選用優質的原料、合理恒定的配方及適宜的滅菌方法,動物飲水也應使用滅菌的自來水[4]。
肺臟病變比例僅次于肝臟,且顯著高于2017年兩次抽檢結果中的肺臟病變比例[2-3]。肺臟病變主要表現為增生和炎癥,可能與墊料質量不達標或飼養密度過大有關,從而導致實驗動物生活環境空氣質量差而發生病變。本次結果中肺臟病變高于2017年則可能與2017年北京市空氣質量提高,霧霾天數在近幾年中最低,而2018年上半年霧霾天氣頻頻出現。因此,實驗動物的繁育過程中應選用符合標準的墊料,飼養密度要合理,定期檢查動物房的通風系統。
除肝臟、肺臟外,本次檢測結果還顯示普通級豚鼠在大腸中疑似有球蟲感染的現象,這是在2017年抽檢中所沒有的。球蟲感染會對科學實驗結果產生干擾,其感染原因可能是因為墊料未經消毒直接使用;籠養空間狹小,排泄物易污染墊料和空氣,而飼養員沒有勤換墊料;飼料質量不合格;直接飲用未經處理的自來水。該實驗動物繁育機構的普通級豚鼠的飼養管理制度有必要查找不足,以期改善實驗動物質量[5]。
從檢測結果來看,本次病理學抽檢中的實驗動物基本健康。檢測結果顯示,大鼠、小鼠肝臟有少數病例表現為肝細胞腫脹,幾例肺臟、心臟局灶性炎性細胞浸潤;豚鼠病變主要集中在普通級,病變包括肝細胞腫脹,肉芽腫性肺炎、支氣管肺炎、肺臟局灶性增生,對大腸出現疑似球蟲感染的現象,應與寄生蟲檢測結果綜合診斷;地鼠的組織臟器均未見明顯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