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培 尹澤超 桑利群


摘要? ? 我國是農業大國,果樹的種植以及新品種的開發利用非常重要。桃起源于我國,種質資源豐富,目前我國有上千個桃的商業品種,但由于對種質資源還未形成深入的研究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桃商品經濟的發展。中國目前有3個國家級桃種質資源圃,已經收集了我國桃的多數種質資源,并采用農藝學、生物學等研究手段篩選出優良品種進行培養,同時通過測序等方法初步分析了桃的進化過程。
關鍵詞? ? 桃;種質資源;收集;利用;進化研究
中圖分類號? ? S662.1?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1-0094-02
Abstract? ? A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the cultivation of fruit tre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varieties in China is very important.Peach is origin from China.At present,there are thousands of peach commercial varieties in China,peach germplasm resources are abundant,but the lack of fur-ther study of germplasm resources has lead to restri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each commodity economy.There are three national peach germplasm resource nurseries in China,and most germplasm resources of peach in China have been collected,and excellent varieties have been selected for cul-tivation by agronomy,biology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Meanwhile,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peach has been preliminarily analyzed by sequencing and other methods.
Key words? ? peach;germplasm resource;collection;utilization;evolution research
我國是桃原產國之一,桃種質資源豐富,早在5 000多年前我國就開始了對桃的馴化,之后傳播到世界各地。我國有3個國家級桃種質資源圃,分別設立在北京、南京和鄭州,對其中保存的種質資源性狀進行了觀察與鑒定,建立了性狀評價數據庫。自20世紀中期以來,隨著桃育種方法的進步,已形成了上千個桃的商業品種,但是由于桃的種源遺傳背景較狹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桃育種的發展。具有豐富的遺傳多樣性,即具有豐富的基因池,是開展育種的重要條件,而培育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新品種對于豐富桃品種類型、發展壯大桃產業以及增加果農收入都有著重要意義[1]。因此,對于桃種質資源的收集、利用以及遺傳信息的研究尤為重要。
1? ? 種質資源的收集
對于如何收集和充分利用桃種質資源,首先要建立客觀、規范、標準化的評價系統,一個切實可行的評價系統有利于資源收集工作的展開以及資源的合理運用。IGRIP編制和發表了蘋果、梨、桃、李、扁桃、櫻桃等果樹種質資源的標準評價系統,為性狀描述提供了一個國際版本。但是目前中國的評價標準較國際標準還有一定差距[2]。中國標準只有2個層次,即“基本資料”和“評價資料”,且后者不能獨立于前者;而國際標準可分為3個層次,即“基本資料”“初評資料”“再評資料”,由于每個層次都有詳細的數據,因而每個層次可以獨立看待。國際標準相比于中國標準有更好的輕重緩急之分,避免了更多的工作量,同時對特殊的品種做有針對的深入調查。對種質資源調查、收集、整理,然后根據需求采取相應的保存方法,對于選育推廣和完善栽培理論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可以加快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在我國,桃種質資源的收集工作主要通過建立種質資源圃來完成。根據國家果樹科研規劃(1962—1972年)任務,1965年我國在南京建立了第一個全國桃品種資源圃[3]。
目前,在我國有4個主要桃種質資源圃(圖1),其中規模最大的為河南省鄭州桃資源圃,在1986年通過農業部組織專家驗收、掛牌。鄭州桃圃共收集保存了我國21個省(市、區)及法國、日本等11個國家的桃野生品種、地方品種、育成品種、引進品種、育種材料、珍稀資源和近緣植物等近800份(統計時間截止至2008年底),保存的資源包括了桃的全部6個種,即普通桃(Prunus persica(L.)Batsch.)、山桃(P. davidiana Franch.)、甘肅桃(P. kansuensis Rehd.)、陜甘山桃(P. potaninii Batal.)、光核桃(P. mira Koehne)和新疆桃(P. ferganensis Kost. et Riab.),同時保存了李、杏、毛櫻桃、杏李、梅等近緣植物。鄭州桃資源圃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桃基因資源最為豐富的圃地之一,建立了包含640份桃種質資源的數據庫和包含逾300份圖像的圖像數據庫,為我國桃樹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此外,1980年由農業部認定的北京桃圃是國家果樹種質資源圃,對桃種質資源進行了安全保護;對基本農藝性狀進行了鑒定評價、編目;對桃種進行了更新復壯、分發;種質數據匯總于國家作物種質信息中心,為我國桃種質的科學研究、創新及推廣提供了資源支持。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桃品種資源圃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保存包括6個種的桃種質資源593份(至2008年底);并在2006—2008年整理、錄入數據庫中574份桃種質的共性數據以及485份特性數據。同時,因為桃產業發展、科研發展的需要,從1958年起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創建了桃種質資源圃,1980年擴建,收集、保存了逾200個桃品種和單系,其中早熟品種占40%、中熟品種占40%、晚熟品種占20%。桃種質資源圃為開展引種試驗、系統研究和新品種選育工作提供了豐富的種質資源,為農業生產提供了不同成熟期的豐產優質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