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同庚 顧健 吳愛農
摘要? ? 為了明確33%三環唑·氟環唑懸浮劑對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和最佳使用劑量,進行了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使用33%三環唑·氟環唑懸浮劑750~900 mL/hm2防治水稻稻瘟病在水稻抽穗期第1次用藥,隔7 d左右再施藥1次,有較好的防治效果,藥后42 d防效可達75.07%~81.16%。
關鍵詞? ? 水稻稻瘟病;33%三環唑·氟環唑懸浮劑;防效
中圖分類號? ? S435.111.41?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1-0108-01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生產上的一種重要病害,在水稻的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1-2]。化學防治一直是稻瘟病綜合治理中不可缺少的防治手段[3],為了篩選出防效較好的藥劑,筆者于2018年8月底至9月初開展了33%三環唑·氟環唑懸浮劑對稻瘟病的防效試驗。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江都區仙女鎮民和村植保站系統觀察圃田進行,前茬作物為小麥。土質為砂壤,pH值7.3,有機質含量2.2%。
1.2? ? 供試藥劑
供試藥劑:33%三環唑·氟環唑懸浮劑,江蘇省東寶農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對照藥劑:125 g/L氟環唑懸浮劑,巴斯夫歐洲公司;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江蘇長青農化股份有限公司。
1.3? ? 試驗設計
試驗設置6個處理,分別為33%三環唑·氟環唑懸浮劑 600 mL/hm2(有效成分含量為198.0 g/hm2,A)、750 mL/hm2(有效成分含量為247.5 g/hm2,B)、900 mL/hm2(有效成分含量為297.0 g/hm2,C)及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 300 g/hm2(有效成分含量225.0 g/hm2,D)、125 g/L氟環唑懸浮劑600 mL/hm2(有效成分含量75.0 g/hm2,E)、空白對照(CK)。4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20 m2。
1.4? ? 試驗實施
水稻栽培方式為機插秧,6月4日播種,6月26日移栽。移栽前施用復合肥450 kg/hm2作基肥,移栽后10 d施用尿素225 kg/hm2作分蘗肥,拔節期施用尿素150 kg/hm2。水稻長勢較好。8月28日水稻抽穗期第1次施藥,9月4日第2次施藥。按試驗設計用藥量兌水600 kg/hm2噴霧。
1.5? ? 調查內容與方法
施藥后對各小區內水稻進行安全性調查。于10月16日病情穩定后,每個小區5點,每點40穗,計200穗,調查病穗數;并對發病穗分級,分級標準如下:9級為每穗損失71%~100%(穗頸發病,造成白穗);7級為每穗損失 51%~70%(穗頸發病,大部癟谷);5級為每穗損失21%~50%(穗頸或主軸發病,谷粒半癟);3級為每穗損失6%~20%(1/3左右枝梗發病);1級為每穗損失5%以下(個別枝梗發病); 0級為無病。藥效計算公式如下:
x2? ? 結果與分析
2.1? ? 安全性
通過調查可知,各處理小區水稻生長正常,未發現藥害,對水稻生長安全。
2.2? ? 防效
處理A(33%三環唑·氟環唑懸浮劑600 mL/hm2)第2次用藥后42 d對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較差,平均防效為70.36%,低于處理D(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300 g/hm2)、高于處理E(125 g/L氟環唑懸浮劑600 mL/hm2);處理B(33%三環唑·氟環唑懸浮劑750 mL/hm2)對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較好,平均防效為75.07%,與處理D(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300 g/hm2)相近、高于處理E(125 g/L氟環唑懸浮劑600 mL/hm2);處理C(33%三環唑·氟環唑懸浮劑900 mL/hm2)對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效為81.16%,高于處理D、E(表1)。
3? ? 結論與討論
本試驗結果表明,試驗用藥區各處理水稻生長正常,未見藥害,說明試驗藥劑對水稻安全。本試驗中,33%三環唑·氟環唑懸浮劑防治水稻稻瘟病在水稻抽穗期第1次用藥,隔7 d左右再施藥1次,防治效果較好,使用劑量以有效成分含量247.5~297.0 g/hm2(制劑量750~900 mL/hm2)為宜,藥后42 d防效可達75.07%~81.16%。
稻瘟病的發生流行與濕度、降水、溫度等氣象條件有著密切的關系,是一種典型的氣象型病害[4-5]。2017年夏季連續高溫干旱,試驗田稻瘟病發生輕。因此,33%三環唑·氟環唑懸浮劑對水稻稻瘟病的防效[6-7]有待進一步試驗。
4? ? 參考文獻
[1] 溫小紅,謝明杰,姜健,等.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3):190-195.
[2] 侯忠艷.水稻稻瘟病的發生與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11(6):187-188.
[3] 張傳清,周明國,朱國念.稻瘟病化學防治藥劑的歷史沿革與研究現狀[J].農藥學學報,2009,11(1):72-80.
[4] 齊龍,馬旭,梁柏,等.稻瘟病監測預測方法研究現狀及流行風險評估體系構建初探[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33):213-216.
[5] 張建喜,程傳東,吳衛國,等.新型水稻包衣劑異噻·菌酯對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J].中國植保導刊,2018,38(8):78-80.
[6] 鄒利軍,石磊,周益民,等.25%咪鮮胺稻瘟酰胺微囊懸浮劑防治稻瘟病效果試驗及應用技術研究[J].上海農業科技,2018(3):125-127.
[7] 陳立萍,楊峻,聶東興,等.不同劑型嘧菌酯產品對水稻稻瘟病防效比較研究[J].農藥科學與管理,2018,39(3):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