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利洋
摘要:在近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保險行業作為朝陽行業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保險公司在社會經濟主體中的地位越來越高,為了進一步研究保險行業發展的狀況和競爭格局,文章基于波特的五力模型,從現有競爭、潛在進入者等五個方面對保險行業競爭情況展開分析,并從多個方面給保險行業出未來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保險機構? 波特五力模型? 競爭格局? 保險市場
一、研究背景
2018年,在中美沖突持續與內部風險不減雙重挑戰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顯現,GDP增長雖較上年回落0.2個百分點,但GDP同比增長仍達到6.6%,完成預期目標。這與國家供給側改革政策密不可分。世界銀行最新版《中國經濟簡報》中提到,當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外部環境充滿挑戰,但整體而言經濟繼續表現良好。世界銀行中國局首席經濟學家李偉喬說,消費仍將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1]。
金融行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一方面,金融的發展可以推動經濟增長,另一方面,一個國家經濟的高速增長反過來也會促進國內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的不斷完善和進步。保險業作為金融市場總體發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樣與國家宏觀經濟增長息息相關[2]。所以,在近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保險行業作為朝陽行業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保險公司在社會經濟主體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回望“十二五”,展望“十三五”,保險業必定將譜寫出中國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迅猛發展中最為精彩的旋律。為了進一步研究保險行業發展狀況,本文基于波特的五力模型,對國內保險行業競爭情況進行分析,并給出未來發展建議。
二、中國保險行業競爭分析
(一)行業內現有競爭
近年來,我國保險行業發展迅速,截至到18年12月底的統計數據,全年保險行業定期存款余額超過2.4萬億元,是實體經濟中的重要資金來源之一。全行業共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超過3.8萬億元,保險業資產總量達到18.33萬億元(數據來源:保監會),較17年年末增長了將近百分之十。僅是總保費超過千億元的保險公司就有9家之多。但在保險行業發展形勢一片大好的背后,保險公司之間也存在著異常激烈的競爭現狀,社會資本紛紛將保險牌照視為資本運作的低門檻通道,在僅17年一年中,保監會就一口氣批籌了17家保險公司,18年已經開業7家公司,目前仍有超過百余家公司在排隊等候,金融業界內很多社會資本都想在保險這樣一個生機勃勃的行業中分一杯羹。從產品與服務的角度來看,對于已經持有保險業務經營牌照的保險公司,競爭狀況仍然處于較低層次的水平,不管是業內龍頭中國人壽保險,還是多元化融合程度較高的的中國平安保險,乃至眾安保險、泰康在線財險等率先涉足互聯網保險的保險公司,都不能避免保險業務與保險產品同質化的問題,它們的所謂創新大多都是為吸引眼球而開發的毫無創新性的產品,實質上僅是保障類產品,包括“月亮險”和最近比較出名的“單身險”等,實質上僅僅是對意外責任承諾保障,更有些新入行的保險公司,為了爭搶業務欺瞞客戶,開發一些實質上具有賭博、博弈性質的產品,有些甚至都不具有保險產品最基本的風險保障和經濟補償的功能。從產品及服務銷售端競爭來看,保險業的各大公司挖空心思依靠比拼費率和廣告推廣來招攬客戶,而不是依靠創新能力使其服務升級和產品上的推陳出新,這種單調的價格競爭嚴重壓縮了壽險傷害險等保障類保險產品的利潤空間,這些都導致保險行業總體競爭格局上還是停滯于爭搶業務與市場的較為低級的競爭水平上。而且,由于被保險客戶大多數皆為普通大眾,保險意識和保險專業知識較低,保險業務的開展始終存在信任問題,即開展業務時間長、資本雄厚的保險公司幾乎霸占了整個保險市場,原因在于這些公司更受公眾熟知和信任,所以就出現這樣一個不利于整個行業良性發展的局面:即強者越來越強,弱者越來越弱,新興保險公司和其新興保險產品和服務不被大眾所接受。此外,在金融市場中的金融機構與社會資本普遍存在羊群效應,保險行業也不例外,資本雄厚影響力較大的保險機構總是能帶動影響力和規模較小的保險公司,而中國雖然名義上逐漸允許金融機構破產倒閉,但這些大的保險公司因其重要地位幾乎不可能被政府放棄,反而是規模小的保險公司存在著破產的風險,這樣的不平衡待遇同樣不利于小規模保險公司參與競爭。
(二)潛在進入者
保險行業被譽為朝陽行業,受到國內社會資本重視,眾多多元金融機構都想在保險行業中分一杯羹,近年來在保監會批籌了近20家保險公司后仍有200多家公司排隊等候,按照金融機構和市場發展理論,在行業資本不斷聚集的同時,發生金融風險的可能也不斷增大。現存于保險市場中的發展粗放、違規違法等問題十分嚴重,已經被保監會重點關注。目前,保險業監管機構已經啟動全面修訂《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工作,《辦法》中最重要的一個防范風險的舉措就是嚴格股東進入標準[3],設立資本進入要求,對于那些想要通過得到保險營業牌照來拓寬自己融資渠道、卻不是真正想做好保險業務的金融機構嚴加拒絕,防范心懷鬼胎的社會資本對整個保險行業帶來沖擊。另一方面,在現有競爭者中就有提到,規模較大、開展業務較早的大型保險公司客戶資源充足,想進入保險行業的新興保險公司發展困難??偟膩碚f,保險行業雖然越來越被重視,發展速度很快,但與此同時行業進入壁壘也在不斷提高,所以,潛在進入者對保險行業來說威脅不大。
(三)替代品
一方面,將保險產品作為一種投資理財的手段來說,包括銀行儲蓄、多種投資在的的金融產品都可作為替代品。另一方面,作為一種保障機制來看,當今中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根據統計,2018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已經超過2.3億,人們對人壽保險、養老保險需求量很大,這方面幾乎不存在任何替代品。此外,從2014年以來互聯網保險公司發展迅速,但由于種種原因,占據市場份額較小。綜上所述,保險行業尚不存在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替代品。
(四)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保險行業業內寡頭壟斷的市場格局逐漸被打破,目前國內壟斷程度較低。作為一個提供服務和合約性產品的行業,并不需要太多物質要素的投入,即不需要物質性資源。此外,還有很多人對保險業存在著主觀偏見,甚至不信任保險公司,這也對供應商產生一定的壓力。所以,市場始終處于供大于求的買方市場,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較弱。
(五)購買者的議價能力
一方面,保險產品和服務的主要購買者都是普通大眾,雖然由于近年來我國居民生活水平和家庭經濟條件提高,保險意識不斷增強,但絕大多數消費者對保險產品缺乏專業性的認識,以至于無法找到最適合個人情況的保險產品,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購買者的議價能力。但在另一方面,本文競爭性分析一節中已經提到,當前國內保險行業競爭激烈,幾家規模較大的公司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大打價格戰和推銷戰,導致費率普遍較低、保險產品數量繁多但同質化現象嚴重,從購買保險者角度來說選擇余地多,整個保險市場處于買方市場,從而增加了購買者的議價能力??偟膩碚f,在保險業務中,購買者還是相對占據主動的。
三、結論和建議
關于目前中國保險行業的發展現狀和競爭格局,本文從市場參與者的不同角度給出以下建議:
對于政府(包括保險行業監管部門)來說,鑒于當前保險行業的低層次競爭水平,政府應積極引導整個保險市場走向正軌,維持保險費率到正常水平。首先有關管理部門應該繼續保持對保險公司的監管,在審批環節提高行業的進入門檻,如提高資本要求和創新能力要求,其次,嚴格控制保險牌照的批籌,嚴禁那些只求拓寬融資渠道和提高行業地位、并不是真正想做好保險業務的社會資本及金融機構進入保險市場撈金,對于那些一心一意提升保險業務和保險產品、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的保險公司要予以鼓勵,可以提供一定的政府擔保以幫助其獲得融資,擴大資本規模。對于保險產品的審批工作也應提高標準,減少那些名為金融創新實際上毫無意義的所謂“創新產品”的出現。此外,為了使整個行業呈現良性競爭態勢,可以設立完善規章制度,避免保險公司間無底線的大打價格戰和宣傳戰,推動行業競爭走上一條真正比拼創新能力的道路。
對于保險業務和產品的購買者而言,提高保險專業知識十分必要,這不僅有利于消費者在選擇保險產品時找到適合個人情況的產品,還能間接促進保險機構對于自己現有產品和業務的良性競爭。
對于保險機構來說,要想從競爭十分激烈的保險市場脫穎而出,必須緊跟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步伐,積極相應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的號召,加快保險產品實質性的創新,避免產品嚴重同質化的現象出現,把握好創新型發展的方向,以保險產品風險保障和經濟補償兩大重要職能為落腳點,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杜絕資本浪費行為,避免開發僅為吸引眼球、“換湯不換藥”的產品。同時,保險公司還應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切實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產品服務,避免出現客戶無險可買、歧視特定客戶的情況出現。另外,當前中國互聯網保險與線上保險業務發展迅速,各大公司應該以此為著眼點,發展自己的在線業務平臺和互聯網保險業務,這不但有利于擴大保險業務開展的范圍,還可以達到便民的效果,實現社會責任的承擔。
參考文獻:
[1]中國經濟簡報[R].世界銀行,2018.
[2]劉雪健.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基于與挑戰[J].商情,2017.
[3]傅蘇穎.上市公司圍獵“保險”牌照[J].理財(經論),2017.
[4]郝臣,錢璟,付金薇,崔光耀.我國保險業治理的發展與優化研究[J].西南金融,2018.
[5]卓志,朱衡.宏觀經濟、保險制度變遷與保險業增長[J].保險研究,2017.
(作者單位:河北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