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心理危機是嚴重影響大學生本人及校園安全和諧的重要因素,建構心理危機干預系統必然是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大學生心理危機產生的根源一般有新環境不適問題、人際交往障礙問題、經濟困難和生涯規劃矛盾問題及家庭重大變故、戀人分手等問題。有痛苦性、應激性、危險性、機遇性等特點。其干預系統應首先構建危機預警體系,重點是構建由學校心理干預中心、學工部門、保衛部門、心理及精神衛生醫院組成的幫扶治療系統,以阻止、降低、消除心理危機對本人和他人及學校的危害。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
中圖分類號:G444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CN61-1487-(2019)07-0082-03
一、引言
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問題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比較敏感的問題,也是當前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我國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已有近30年的發展歷程,雖起步較晚但發展迅猛。近年來,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發生了一些好的轉變,以前主要是一些志愿人員的非專業和準專業服務,現在逐漸發展成為由專門機構提供的專業心理治療技術服務。大學生的心理危機是指大學生這個群體或個體面臨或認為自己面臨某些重大生活事件或社會事件,他們自身認為不能解決、處理和控制時產生一種嚴重的心理失衡狀態以及極端行為。[1]分析和了解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形成原因、特點以及心理危機的預防和解決策略,對完善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系統,補足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的薄弱部分,探究和建立高校大學生危機干預理論體系和實踐機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大學生心理危機問題分析
(一)大學生心理危機產生原因分析
大學生處于心理發展的敏感期、斷乳期,心理結構各部分發展不平衡,突出的表現有理性與非理性交織、理想與現實相脫節、獨立與依賴相共存等。他們充滿希望,渴望發展,面臨諸多機遇,在面臨學業壓力、人際沖突、情感困惑、職業規劃等諸多問題時,需要不斷在打破自身的平衡狀態中尋求新的自我秩序和平衡。這一發展狀態使大學生經常陷入各種矛盾與沖突中,比較容易引發某些心理健康問題,進而引起心理危機和心理障礙。根據我工作中的實踐經驗,引起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大學生新環境適應問題。適應問題是大學生新生表現最為突出的問題之一。升入大學后,學生需要在自我認知、同學交往、生活環境、飲食習慣、心理支持等各方面進行全面調整和適應。由于高中階段的教育更加注重學業,因此許多大學生在自理能力、適應能力、約束能力和調整能力上普遍較弱,會因為生活中的小問題、小沖突產生各種形式的心理問題,如不能適應高校的教學方法、不能適應新的同學關系、不能有效地規劃學生生活、缺乏對自我的約束與監管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部分學生具有較強的挫敗感,容易引發心理健康問題。
2.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問題。受升學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經驗不足、溝通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不少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羞怯、閉鎖、沖動、敏感、自尊等心理特征,進而因人際沖突產生各種抑郁、憤怒、焦慮等消極情緒,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將會積壓成重大的人際沖突,嚴重影響大學生正常人際關系的建立。大學生的戀愛關系作為人際關系中特殊的表現形式,是大學生倍加關注的自身問題,也一直是大學校園的熱門話題。大學生在大學讀書時期出現戀愛情況是正常的發展問題,不少大學生在中學階段接受的青春期教育和兩性教育的知識不足,對愛情的理解還不夠理性,在與異性交往過程中不能正確把握戀愛關系,容易由此產生各種困擾引發心理行為問題。
3.大學經濟困難學生問題。高校存在一部分因為家庭經濟窘迫而自尊受創的貧困生。高校的學習生活環境相對寬松,學習成績不再是衡量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不少貧困生因為失去了過去的成績優勢,在與其他同學比較過程中會感到自尊受創,造成性格孤僻、心情憂郁和人際關系淡漠,如果不及時給予引導和解決,經濟、學業和人際關系沖突的多重壓力將會發展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4.大學生的生涯發展矛盾問題。因職業生涯發展導致心理沖突一般出現在高年級大學生中,不同生源地的大學生在經過大學教育后,對自己的生涯發展一般會有新的規劃,對個人理想、工作待遇、社會聲望和發展前途等都會有新的期待,既渴望留在城市找一份好的工作,又擔心各種社會現實的壓力過大,加上在考研和就業之間難以取舍,往往存在較為矛盾的心理沖突。然而目前無論是大學生就業還是考研,實際情況與大學生的預期都有較大的差距,如果不能很好地調整認識,會產生自我否定感,對自己的生活產生無價值感和無意義感,進而演變成心理危機。
5.重大變故問題。日常生活中的重大變故事件作為個別事件在部分大學生的成長發展中會產生重要的影響,重大變故事件是指突如其來的家庭變故、身體疾病等問題。這類問題對學生的心理沖擊較大,如果不能有效化解問題,將會導致學生心理功能的失調。
(二)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類型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分類有很多,不同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危機進行分類。筆者根據心理學家布拉默(Brammer)的理論研究結合實際工作中引發大學生的心理危機一般原因分析,我們將大學生心理危機分為發展性的心理危機、境遇性的心理危機和存在性的心理危機。[2]
1.發展性心理危機。發展性的心理危機是大學生在大學學習中發生的涉及到個體的生理和心理的自然發展變化的各種心理危機。每次發展性的心理危機成功解決,是大學生朝著成熟和完善邁步的階梯,這部分心理的危機是他們生命里必要且重大的轉折點。大學生發展性的心理危機的產生主要有入學適應、人際關系、就業等方面的原因。這類發展性心理危機如能順利過渡,將會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使之獲得更好的獨立性并走向新的成熟。
2.境遇性的心理危機。境遇性的心理危機是出現意想不到的非常規事件,個體突然遭際生活重大事件產生無法預期和控制的后果時出現的心理危機。境遇性的心理危機其主要特點是突發生活事件使個體本身難以控制,對個體的打擊比較大。如某位學生的父母離婚或者家庭的經濟來源被突然中斷、重要親人的死亡、遭遇天災人禍等,這類問題的特點是突發性和應激性,這些心理危機的處理與恢復需要經歷一定的時間。
3.存在性的心理危機。存在性的心理危機是個人成長過程中因面對重大人生問題出現的心理內部沖突與焦慮。個體所處的年齡階段與他們的身心特點,使得他們比其他社會人員及他們自身其他生命階段思考的問題更加集中。比如有關死亡的、孤獨的、自由的以及自我認同等的問題;有關人生的價值、個體的責任與義務等問題。存在性的心理危機如果能得到成功應對的話,對學生個體的心理保健將起著奠基的作用,對學生個體確立正確的三觀有深遠影響。
(三)大學生的心理危機特點
我們知道,對處在成長中的大學生而言,心理危機是大學生正常發展中的非常態事件,但是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是一種考驗和歷練,是他們要經歷的成長發展過程,而非疾病或病理的過程。大學生個體或群體面臨的心理危機有五個方面的特點。
1.應激性。大學生心理危機發生后應及時應對和處理,不管個體是否愿意主動面對或能否承受,都應該及時處理。
2.痛苦性。大學生的心理危機給個體帶來的體驗是 痛苦的,會讓個體在短時間內無所適從和痛不欲生,個別大學生還會選擇極端方式來解決問題。
3.危險性。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危險將危及到個體的社會功能如學業發展、身心健康、人際交往等,嚴重的還將危及本人或他人的生命安全。
4.機遇性。大學生個體的心理危機里面存在挑戰和機遇,如果及時采用有效的各種心理干預手段成功的渡過其危機,個體能恢復心理的平衡,并且促進了個體心理成熟和心理發展,這就是其機遇。如果沒有發現危機的情況,也有可能走向極端一面。
5.時限性。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發作期一般是半個月至一個月左右。如能及時發現危機信號,采取專業的干預手段,則可以順利度過;如果沒能得到有效幫助可能導致精神疾患,出現個體的自殺行為和攻擊他人等的不良行為。
從大學生的心理危機類型和特點,我們發現大學生心理的危機不但會影響到個體正常的學習與生活,對個體自身的身心健康會產生各種危害,而且也是校園安全穩定的隱患。因此,如何有效預防并及時干預大學生的心理危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三、建構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系統
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就是解決個體在心理問題上的危機狀態,使個體的身心功能恢復到發生心理危機前的正常狀態,使大學生身體和心理的不和諧癥狀及時得到緩解與持久消失,并且獲增新的應對技能和方法,以預防將來個體心理危機發生。根據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功能,我們將個體的心理危機干預目標分為三個層次和水平:一是預防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通過教學宣傳、提前幫助學生儲備心理力量,有應對危機知識和能力,這是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最低限度和水平;二是解決心理危機中的心理沖突,幫助學生恢復到平衡的心理狀態,使得心理危機干預的對象發揮正常社會功能;三是讓大學生的心理危機成為成長契機,使大學生在心理危機中增強應對心理危機的各種能力[3]。根據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三個目標和水平,結合筆者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線的實踐經驗,在具體的心理危機干預過程中,可以建構預防、干預、普及教育相結合的心理危機干預體系。
(一)覆蓋全員的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系統
在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工作中,關鍵的環節是及時識別,及時發現。因此,構建覆蓋全體大學生的心理危機預警組織系統是做好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預防和干預工作的基礎。大學生的心理危機預警系統建立,需得到學校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建立健全學校—學院—班級—宿舍四級心理危機預警系統,為大學生心理危機工作的早預防、早發現和早干預提供第一手資料。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重點預警對象信息庫包括:(1)新生入學時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普查,通過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測,識別出可能發生或正在處于心理危機的學生,通過進一步的篩查,確定是否為預警對象;(2)每學期對全體學生開展的心理排查,對學困生、貧困生、網癮生、戀愛受挫和家庭發生重大變故的大學生給予特別關心和關注;(3)對患有諸如強迫癥、焦慮癥、抑郁癥和精神分裂癥等重要心理障礙和有疑似重大自殺傾向的高危人群加大監控。大學生的預警信息庫應該是動態更新的,在實際工作中要將個體的心理動態連續變化及時添加到預警信息庫里,實行動態更新管理,以便精準高效地對大學生的心理危機進行干預。
(二)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系統
建構大學生的心理危機預警體系是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核心,是有效阻止、努力降低、真實減輕或消除疑似有嚴重心理危機大學生可能出現的對本人、其他人以及社會的危害,努力幫扶大學生平衡其自身嚴重失衡的心理狀態,調節大學生的各種沖突性行為和表現。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主要特征是高效率、及時性、有效果。大學生的心理危機應急處置系統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心理危機的治療系統、心理危機的救助系統、心理危機的監護系統。(1)大學生心理危機的治療體系主要工作是通過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的有關知識和技術,利用有關的心理咨詢和治療技術、技巧,幫扶個體擺脫心理危機的狀態。工作人員一般需要由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注冊心理咨詢師資格或獲得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二級心理咨詢師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或中級以上職稱的學校專兼職心理教師組成,并聘請獲得了藥品處方權的各類精神衛生醫院和心理專科醫院的醫生和心理治療專家的參與。(2)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系統的主要工作是當大學生出現了因心理危機引起的個體自傷、自毀以及傷害他人等應急事件時,由心理危機干預中心或心理咨詢中心、學工部門、保衛部門和醫院等部門組成的大學生心理危機快速反應領導小組或工作組在應急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緊急采取各種救助措施,以防止惡性事件發生。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心必須要建立寬泛的工作網絡,比如定點聯系學校附近的精神衛生醫院和心理專科醫院等專業的心理醫療機構,并聯系學校所在地的消防部門、公安部門,發揮這些部門在大學生心理危機應急處置中的重要作用,使處在心理危機中的大學生得到最好最及時的救助。(3)大學生的心理危機監護系統主要工作是對存在心理危機的大學生在心理治療過程中或心理治療康復后應該進行的監護,以防止特別意外的發生。可以根據大學生心理危機等級的不同建立起不同的大學生心理監護系統:根據精神衛生法的規定必須由大學生的監護人陪伴監護;對發生比較嚴重的心理危機大學生,應該立即通知其家長來校,在與其家長做安全責任轉移交接之前,學校應該對該大學生本人做24小時不間斷地特別監護;對精神障礙發作的大學生或發生嚴重自殘的大學生以及大學生傷人等危機行為者,學校應該積極配合其家長將大學生本人送專業醫院進行治療。
(三)大學生的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的教育系統
在建構系統的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預防和干預教育過程中,學校心理咨詢中心應注重建設大學生的心理生態環境,并積極開展各種豐富多彩和健康向上的校園活動,同時應通過有效宣傳,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觀念、心理健康意識深入到每位學生心中,可以靈活使用各種信息通訊手段,比如學校心理的專題網站、學生班級或年級QQ群、微信群等為大學生群體提供及時的各類心理資訊、快捷的各種心理服務;我們可以不斷拓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動的平臺,通過“心靈故事”征文、“心理漫畫”比賽讓大學生群體抒發和描繪自己的心靈之聲,還可以通過“校園心理情景劇”“各種心理沙龍活動”“國內外經典心理電影賞析”讓大學生群體共同體驗并分享自己的心靈之感,同時還可以通過“大學生的各類心理素質拓展訓練”讓學生們體驗自己的心靈之力;鼓勵大學生自主組建各級心理互助組織,比如大學生心理同伴合作組、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等,激發大學生對心理學的興趣,提高大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主觀能動性,并合理利用這些學生們的資源,共同推進大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倡導學生本人通過不同途徑和方法發展自我,以提高大學生在生存、調控、激勵、發展以及認知諸方面的能力,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自覺自救意識,掌握自我調適的方法和技巧,進而更好地解決負面情緒的煩憂,有效預防并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危機。
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教育工作是一項重要的系統工程,大學生的心理危機預警系統要有一個通暢的運行載體,這樣才能發揮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實際效能。其中有效的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體系、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以及全面的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教育均不可缺少。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人員應在知曉大學生的心理危機發生規律和掌握大學生心理危機各類信號的基礎上,主動通過學校的各個重要應急相關部門的緊密配合和協調,高效地對大學生的心理危機進行預警,同時應積極采取重要的措施和方法進行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危機轉化為大學生成長的重要機遇。
參考文獻:
[1]楊微梅,黎琳.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體系建構探析[J].高教論壇,2010(1).
[2]黃建榕,陳建新.論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及其干預系統的建構[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5).
[3]甘露.高校心理危機管理體系構建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2.
[4]王建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M].北京:北航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張瑜(1982—),女,湖北保康人,廣西醫科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責任編輯:李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