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3日,中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屈冬玉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第41屆會議上當選該組織第九任總干事,他也成為該組織1945年成立以來第一位中國籍總干事。
聯合國糧農組織是全球消除饑餓的專門機構,在全球糧農政策交流、標準制定、信息統計等方面有重要影響力。選舉中,屈冬玉在第一輪投票中獲得了超半數的選票,超過來自法國和格魯吉亞的候選人而當選。他將于2019年8月1日正式上任,任期4年。
1963年出生的屈冬玉擁有遺傳育種學博士學位,曾先后在湖南農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等單位學習、工作,此后曾擔任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黨組成員等職務。
2015年6月起,屈冬玉任農業部黨組成員、副部長,2018年3月機構改革后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新華社稱,屈冬玉長期從事農業農村工作,在政策規劃、行政管理、改革創新、國際合作等方面擁有豐富實踐經驗。
碩士畢業后,屈冬玉從事了多年的馬鈴薯遺傳育種和生物技術研究工作,取得多項科研成果。他主持或參加育成并推廣的6個馬鈴薯新品種,累計推廣面積達360多萬畝,他也被譽為“中國馬鈴薯第一人”,曾獲得“世界馬鈴薯產業杰出貢獻獎”。在這次選舉中,外媒將屈冬玉形容為“一位訓練有素的生物學家”。
路透社認為,屈冬玉即將在一個關鍵時刻接任糧農組織總干事職位。他需要面對近年來因全球變暖、沖突及人口增長等綜合影響造成的饑餓人口數目回升問題。而在民粹主義、民族主義抬頭之際,主要大國削減了對糧農組織的援助預算,其中也包括最大的資助國美國。這也是屈冬玉即將面對的困難之一。
“我們應該有能力、也有責任和義務來參與全球糧農治理。”當選后的屈冬玉在接受央視采訪時這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