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1978年12月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新中國分為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
建國以來,為了把這個貧窮落后的農業國盡快建成一個現代化強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上下而求索。
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共產黨以蘇聯為師,“一五”計劃期間爭取到“156項”蘇援,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以“兩彈一星”為代表的尖端科學技術也取得重大突破。就像原子核在高速撞擊下發生裂變,新生的共和國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改變了面貌。
時間進入70年代,毛澤東、周恩來等敏銳地看到,中美關系正常化是一把鑰匙。他們高瞻遠矚,以過人的勇氣與魄力領導中國外交實現大變局,經濟上也實施了面向西方、被稱為“四三方案”的引進計劃。
真正突破歷史局限的重任,被賦予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下一代領導集體。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使中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之際,本刊發表系列報道,以記錄共和國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及其前行的軌跡。那些艱辛探索和不懈努力,那些堅持的力量和突破的勇氣,那些高光和至暗時刻,那些寶貴的經驗和刻骨銘心的教訓……這些足跡連起來,像一個箭頭,最終指向四個字:改革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