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齊光
摘要:目的:探索青少年體質變化的規律及不利于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影響及有利于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對策。方法: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和統計分析,對影響青少年體質的影響因素進行全面、客觀而深入的分析。結果:研究顯示青少年對自身健康認識不夠正確,沒有合理的生活習慣。結論:青少年體質變化的原因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必須加強對青少年的健康教育,貫徹落實《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按規定和要求開足體育與健康教育課。
關鍵詞:青少年;體質;因素;分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2-0200-01
1.引言
社會對親少年參與體育鍛煉的宣傳力度不夠充分、人力與物力的缺乏、基層對鍛煉政策的不重視加上青少年對身體素質的主要意義認識不足,多方面都影響青少年的體質變化。探索青少年體質的變化規律,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廈門市100名中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男同學55名,女同學45名。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閱讀相關的文獻資料,為本位提供理論依據。
2.2.2 問卷調查法。
抽取部分在校中學生100名作為對象,發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93份,有效率為93 %,符合問卷調查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2.2.3 統計分析法。
通過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統計分析,做描述性分析。
3.結果與分析
3.1 學生自身對青少年體質變化的影響
表1 青少年飲食、作息習慣和意志品質調查結果統計一覽表
3.1.1 青少年對自身健康的認識分析。
他們都是出于自己思想中的健康安全期內。也是因為這樣,使他們忽視了自己的體質發生了變化。認為上學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成績好才能得到認可,體育成績好不好沒有關系[1]。
3.1.2 青少年飲食習慣和作息時間的分析。
表1結果顯示,有吃早飯的青少年占 12.9%, 65.6%的人只是偶爾吃早餐,有21.5%的學生從不吃早餐。不吃早餐對學生的損害有很多。第一,不吃早餐會造成低血糖。第二 ,會嚴重影響記憶力。第三 ,易患胃炎、潰瘍病等慢性疾病。第四,誘發膽結石。
3.2 家庭因素對青少年體質變化的影響。
47.3%的青少年認為家長不了解體育考試在學習中的重要性。有重智輕體的教育觀念。提高對體育鍛煉價值的認識,使各方面認識到健康體魄是青少年學習、工作、生活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2]。
3.3 學校教育因素對青少年體質變化的影響。
3.3.1 學生教育觀念的影響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參與體育鍛煉并對體質產生影響的占了81.5%,有18.5%的青少年認為體育鍛煉對體質不產生影響,但是卻有90.2%的青少年認為自己周邊環境有著輕視體育鍛煉的現象。可以說明即使人們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但是在輕體重智落后的傳統教育觀念的直接作用下,還是無法很好地對待體育鍛煉。
3.3.2 對體育課的評價分析。
學校在舉辦體育活動的時候總是提心掉膽,于是就減少了體育活動的開展,學校為了可以更大程度的減少事故的發生,這種體育鍛煉給安全讓道,“安全第一,體育鍛煉第二”,使體育課的內容就越來越少。體干巴巴的講解、示范、練習;學生對體育鍛煉提不起興趣。表3結果顯示有56.5%學生不喜歡上這種教學模式的體育課,直接打擊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而那些初三有體育考試的,多半都是平時不練習,考前突擊。
3.4 社會因素對青少年體質變化的影響。
3.4.1 現代社會媒體文化對青少年體質的影響。
表4 課余上網、看電視情況調查結果統計一覽表
表4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基本以看電視、玩電腦和玩手機為主。數據證明,時間不是阻礙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主要原因。網絡文化對學生體質的影響很大。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青少年體質變化的原因是多種因素的,必須加強對青少年的健康教育,貫徹落實《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按規定和要求開足體育與健康教育課。
4.2 建議。
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加強學校體育管理。
參考文獻:
[1] 張永軍.獨生子女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因素探析[J].體育科學,2006,(6):51-54.
[2] 鮑學軍等.浙江省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體育科學研究.2006,(2):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