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財貿職業學院 100000)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未來的職業方向是幼兒教師或者幼兒教育崗位,其擔負著對幼兒啟蒙的重要責任。藝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載體,幼兒階段是藝術學習的關鍵時期,教師對幼兒的藝術教育與藝術熏陶,對于幼兒的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學前教育專業在藝術課程的設置方面,應該力爭更加科學合理,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藝術綜合能力和素養,使其走入工作崗位之后能夠更好地滿足崗位需求。
新的幼兒教育模式以兒童畫、手工、藝術欣賞、區角游戲、音樂、舞蹈等文化藝術教育為主,培養兒童的創新思維能力、動手能力、探究能力等。從幼兒園現今的教育模式我們可以看出,從事幼兒教育的老師首先得具備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突出的實踐技能,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藝術理論基礎和技能。因此,在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基本上都開設了藝術類課程。然而,很多高職院校學前專業畢業的學生在走上崗位后,幼兒園需要重新對教師進行培訓,所學的藝術課程無法直接在幼兒園教學中實施,特別是高職院校的學前專業學制短、學生基礎薄弱,高職學前專業藝術課程的合理設置,對學生今后從事的幼兒教育工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在進行藝術課程的設置過程中,要明確藝術教育的課程定位,科學制定藝術課程教學目標,防止出現學科割裂的現象,補充藝術課程教學法的模塊,實施藝術課程分級教學,注重藝術教育實踐教學。
高職學前教育藝術課程設置,首先要圍繞學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明確藝術教育的課程定位。高職學前專業培養的是熱愛學前教育事業,熱愛兒童,具有良好身心素質和一定的人文科學素養,熟悉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掌握一定的專業實踐技能,藝術技能扎實,能夠設計和實施教育活動,創設適宜的幼兒園生活與游戲環境,善家園溝通,懂班級管理,能夠在幼兒園等托幼機構從事保育和教育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因此,藝術教育課程設置不能過分注重學生的技能訓練,而忽視了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學習能力的培養,這也容易造成學生對藝術表演較熟悉,而對如何引導幼兒掌握技巧,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卻十分缺乏。只有清晰高職院校學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才能進一步明確課程定位,合理設置藝術課程。
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唯有接受系統的學習和訓練,方才能夠成為一名稱職的幼兒教師。有鑒于此,應當根據教育部的相關要求,科學制定學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科學制定藝術課程教學目標,以便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走上社會,更好地從事幼教事業。有鑒于此,高職院校必須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學情,結合教育規律,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使每一個學生能夠系統、認真地實現對藝術知識的習得。根據相關調研結果顯示,相當一部分學前教育藝術專業學生存在知識基礎較為薄弱、學習目標不明確、不具備良好學習習慣的問題。面對這種情況,學前教育專業應當根據高職學生實際學情以及職業崗位的需求,科學制定藝術課程教學目標。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在授課過程當中,應當結合學生未來所將要從事的幼教事業的崗位要求,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知識講解和實踐技能培訓,讓學生達到什么樣的藝術知識、藝術能力、藝術素質目標,以此來幫助學生掌握日后從事幼教事業所必須具備的藝術知識和藝術技能,對教學體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手段進行重新設計,以此來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調動。
從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宗旨來看,其乃是注重實現對學生藝術素養的全面提高,具體涵蓋了“彈、唱、畫、跳”四方面內容,所對應的課程科目以此為音樂課程、美術課程、鋼琴課程以及舞蹈課程。盡管說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當中凸顯出藝術教育的特質,不過由此一來,也會導致因為過于重視和推崇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講解,而未能確保授課活動同學前教育的目標實現有效銜接。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處于這種情況下,往往能夠實現對鋼琴曲目的嫻熟演奏,但卻無法進行兒歌彈唱;能夠畫國畫油畫,卻對兒童畫無從下手,不會制作兒童游戲教具;能夠載歌載舞,卻無法結合音樂進行創編。從這個層面來看,學前教育專業的相關課程應當進行細化、重整,以便建立規范的課程體系,從而確保專業教師的授課活動能夠體現出足夠的針對性與指向性。舉例而言,學前藝術課程分為音樂課程和美術課程,其中音樂課程包括音樂基礎、聲樂、鋼琴、舞蹈四大模塊,其中音樂基礎包括為樂理知識和視唱練耳;將傳統的鋼琴聲樂課程細化為鋼琴基礎課程、聲樂基礎課程、兒歌彈唱課程以及兒歌編創課程;將美術課程細化為美術基礎課程、幼兒美術活動設計課程;將舞蹈課程細化為形體與舞蹈基礎課程、幼兒舞蹈編創課程。此外,學前教育專業教師還應當關注教育前沿知識,以便將之納入到現有的學前教育課程體系當中,并且根據學生的興趣與專長,安排相應的選修課內容,使學生在選修課的幫助之下實現知識體系的擴充,所能夠開設的選修課程包括兒童合唱、兒童戲劇表演與創編、民族舞、芭蕾、體育舞蹈、兒童音樂鑒賞、兒童美術鑒賞、簡筆畫、幼兒教具與制作、幼兒手工制作等。通過對上述選修課程的開設,將讓學生能夠獲得一定的提高,并且使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的基礎之上,視域得到擴大,知識面變得更加豐富。
學前專業學生以后將從事幼兒教師的職業,不僅自己要掌握一定的音樂美術技能,要會彈會唱會舞會畫,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學前孩童的特點,要知道如何去教學前兒童。雖然,學生可以通過相關的藝術課程老師授課來了解如何教授,但是在課程設置的過程中,除了音樂美術的技能課,需要開設一些教學法,教會學生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設定教學目標和學習重難點,如何進行學情分析,如何撰寫教案內容,如何進行教學反思。當然,藝術類課程也會有一些教學法可以開設為選修課程,如奧爾夫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達爾克羅茲教學法、鈴木教學法等。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藝術的技能和素養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別,有的可能具備很強的藝術感悟能力和一定的藝術技能,有的則對藝術并不敏感。為此,我們需要對學前專業藝術教育的技能模式進行細化與分級,結合新時期對幼教專業人才的新要求,切實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式,對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方式進行深入改革,完善藝術課程設置。據有關調查顯示,幼兒園的數量逐年增長,無論公立私立幼兒園,學前專業畢業生數量不足,在音樂、舞蹈、美術等專業教師缺乏,教師的專業化程度在逐年降低。因此,在藝術課程設置和教學過程中,教師專業不細化,教學效果不明顯。為此,我們可探索實行藝術專業課程分級式教學模式。重點解決不同層次學生專業水平。對于藝術專業一般的學生,要讓其對藝術都有全面的了解,掌握必須的藝術技能。對藝術水平較好的學生,除了授課過程中分級教學外,可增加更多的藝術選修課程,讓學生有選擇的空間,培養藝術能力突出的學前人才。
從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學情來看,其中的絕大多數學生此前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藝術訓練,完全零基礎。并且多數學生不具備主動學習的意識,沒有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由此使得多數學生在對待專業知識的學習過程當中,往往會表現出學習興趣不濃、學習主動性不強、學習注意力難以保持集中等問題。面對這些問題,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應當注重授課組織活動的實施,以便使學生的前述不良習慣能夠逐步得到改善。具體而言,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在日常的授課活動當中,應當有意識地減少理論講解的時間,而為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留下更多的時間,以此來幫助學生找回自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在授課教學體例的安排上,應當秉承由易到難的順序,以便使學生在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過程當中能夠逐步取得提高,并由此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在每個學期的教學活動結束之前,可以進行集中的課程展示,讓每個學生進行音樂、舞蹈、美術參與相關學習成果展示,評選藝術全能之星,一方面督促學生學習,促使其在學習態度上發生根本的轉變,一方面也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以此來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心理素質。成果展示的過程也是同學之間能互相學習的過程,同時整體排演和設計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實踐的過程。
本文對學前專業藝術教育現狀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并且對高職學前教育藝術課程的設置進行了分析。希望本文的論述能夠為高職院校學前專業的藝術課程設置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