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福建 福建省老區辦
穿著一身齊整的紅軍裝,腰上別著微型擴音器,鐘振華腰板挺直,用略帶沙啞的嗓音,向慕名而來的游客講解中復村與紅軍的故事。而他的父親,鐘鳴,就站在不遠處,默默地看著兒子,嘴角露出溫柔的微笑。
位于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南山鎮的中復村(原名鐘屋村),是福建省知名的老區村。1934年秋,中央紅軍第九軍團在此與國民黨軍隊展開了七天七夜的松毛嶺阻擊戰,紅軍于當年9月30日,吹響了長征的第一聲號角,在觀壽公祠前召開誓師大會,率先實施戰略大轉移,邁出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第一步。
時光荏苒,80多年過去,見證當年紅軍崢嶸歲月的中復村觀壽公祠、超坊圍龍屋、紅軍橋等一系列舊址,成為寶貴的紅色文化遺產。
2012年,鐘鳴被選為村委會主任。這位從小就對紅軍歷史感興趣的漢子,開始搜集整理中復村的紅色文化歷史素材。鐘鳴手寫了大量珍貴的歷史材料,由于不懂得使用電腦,只能將這些素材圖片和手稿,通過郵寄的方式,讓遠在廈門打工的鐘振華幫忙整理成電子版。
2004年,國家啟動紅色旅游工程,長汀縣充分利用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努力打造紅色旅游品牌。中復村作為“長征第一村”成為建設重點,陸續投入1000多萬元修建紅軍長征廣場、紅軍街、紅軍橋、“長征從這里開始”陳列館等景點,游客在這里可以體驗“重走長征路”等一系列活動,讓旅游變得可視、可參與。
從紅軍橋步行穿過紅軍街、觀壽公祠、“長征從這里開始”陳列館,全程走下來不過20分鐘。如何讓游客在短短的路程中,加深對中復村的記憶與理解,講解至關重要。
為了讓游客更好地感受中復村的那段歷史,鐘鳴在擔任村委會主任期間,還擔任義務講解員。因為掌握豐富的史料,他的講解風趣、生動,頗受游客歡迎。
這幾年,在政府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下,紅色旅游越發受到市場青睞,大量游客涌入中復村。2015年,因為妻子懷孕,鐘振華辭去廈門的工作回到中復村陪護。看到父親忙碌的身影,鐘振華受到很大觸動。特別是有一次在村口,聽到旅行社帶團的講解員在解說中復村時,內容與史實有較大出入,他忽然理解了父親的堅持。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2017年,鐘振華像父親鐘鳴一樣選擇成為一名義務講解員。從小玩到大的紅軍橋成為他的固定講解點。每天10多組的講解,讓鐘振華的嗓子變得有些沙啞,但他樂在其中。
一年多來,讓鐘振華感到欣慰的是,歷史在他們父子的講解中,變得生動起來,中復村的形象在游客心中也變得更加立體。
“現在,一些年輕人也想加入到中復村的講解隊伍中。”鐘振華希望,未來能夠通過父子的示范與口耳相傳,建立一支本領過硬、知識過硬的講解員隊伍,為中復村的紅色旅游注入動力,進而通過旅游業帶動周邊產業,讓百姓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