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仕浩 文圖
5月21日,寧德市蕉城區霍童鎮溪南老區村,迎來了兩位來自上海的“紅二代”,何國雄和黎平夫婦。何國雄的父親何云(又名何彭福),曾參加閩東紅軍獨立師,跟隨葉飛、阮英平北上抗日。何云還是曾經家喻戶曉的沙家浜36個傷病員(據媒體報道,前后進出陽澄湖后方醫院的傷病員有上百人之多,因種種原因,登記在冊的只有36人)之一。何國雄帶著父親生前整理的革命歷史資料,第一次回到父親出生地溪南村,希望沙家浜革命精神在閩東延續,永放光輝。
寧德市和蕉城區黨政領導,十分重視沙家浜英雄后代的到來。寧德市老促會會長陳成章、常務理事沈世崇,蕉城區人大常委會主任何邦恒,蕉城區老區辦主任范良莊,霍童鎮黨委書記鐘宜平,以及鎮、村干部群眾等20多人,與何國雄夫婦一起在溪南村委樓會議室召開座談會,共商老區村開發建設大計。溪南村屬寧德市級貧困村,有待進一步擺脫貧困。
何國雄介紹了父親何云的光榮革命歷史。當15歲的何云還是村里的一個貧窮放牛娃時,他就找到游擊隊要求參加革命,組織上考慮到他年紀小沒同意。何云初心不改,第二年,打聽到紅軍就在霍童鎮后門山一帶活動,又來報名。當時的排長沈友太見他要求迫切,就留下他擔任排通訊員。從此,何云走上了革命道路。
1940年2月8日,部隊駐扎在常熟陽澄湖邊的洋溝樓和杜家樓村莊,與日軍展開激烈的反“掃蕩”斗爭。上午,一隊日軍分兩路突襲而來。何云是警衛員,他跟隨司令員夏光,在野外墳堆上戰斗,雙方距離很近,戰斗打得十分慘烈。日軍指揮官被我軍擊斃,他們不得不拖著尸體和傷員全部撤退。我軍傷亡20多人。何云被一顆子彈穿透大腿,血流不止。司令員立即讓衛生員簡單包扎后背著他,穿過槍林彈雨,轉移到船上送新四軍后方醫院搶救。在后方醫院養傷期間,還要與日軍展開殊死戰斗。這就是現代京劇《沙家浜》中所反映的新四軍后方醫院與當地群眾在陽澄湖團結抗日、抗匪(胡肇漢)故事的原型。
當時敵人封鎖嚴密,農家的客室、廚房、堆草小屋就是后方醫院的病房。敵人“掃蕩”時,群眾將傷病員轉移,東躲西藏。醫務人員不足,藥械緊缺,經常轉移到稻田、棉田、蘆葦蕩、水車棚、畜舍和船庫里。何云傷口發炎生膿,發臭,生蟲,在兩個月的時間里受盡折磨。傷愈后重返部隊繼續參加戰斗。新中國成立后,何云擔任上海市供電局紀委書記,1998年病逝。
紅軍英雄沙家浜革命故事,給予與會代表巨大的鼓舞。大家圍繞著振興溪南的主題建言獻策。
寧德市老促會會長陳成章表示,非常支持創辦沙家浜英雄何云展陳室和閩東沙家浜英雄展陳館,讓36位傷病員中的9位閩東籍子弟兵的光榮革命史,在家鄉發揚光大,并將為此做出努力。
溪南村干部稱贊何云生前熱愛家鄉,竭盡全力為家鄉建設貢獻力量。蕉城區人大常委會主任何邦恒作總結發言。他梳理了南溪村建設的幾條思路:一要抓好規劃,充分發揮區位優勢。這里是霍童古鎮大發展大開發的重要集散地,要站在高度,看到遠處,抓到實處,把規劃融入霍童古鎮的發展規劃中。二要發揮本地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促進工業文化、書畫文化、民居文化、公園文化發展。三要抓好紅色傳承、紅色遺產、紅色基因的“三紅”工作。逐步發展,先籌備成立沙家浜英雄老紅軍何云展陳室,繼而向閩東沙家浜革命展陳館邁進。四要做好村莊地貌整治工作,以溪南糖廠舊地的一片開闊地為中心,以投資270萬元的溪南大橋及瀝青路面為切入點,以投資1400萬元的鎮、村公園為契機,全面啟動山青水秀的美麗溪南鄉村建設。吸引攝影家、畫家、新聞工作者和各地旅游愛好者來采風采訪或度假旅游。五要打造村莊旅游休閑度假民宿區。積極發動群眾和經濟能人投資入股,整合利用霍童溪兩岸豐富獨特的資源,形成以溪南村為中心的聯系赤溪、九都、霍童三鎮,做到以“品農家菜、攝千層田、游霍童溪”為一體的觀光旅游度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