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飛
從網絡上一份廣為流傳的《2018年生鮮電商行業融資事件》列表中,本刊記者發現去年至少有120億元資本投向生鮮電商,并且資本的喜好程度也非常明顯:toB平臺更受資本青睞,北京美菜網有兩輪共10.5億美元融資,是2018年生鮮平臺最大筆的融資;杭州宋小菜專注于蔬菜B2B交易,去年也獲得兩輪共4.1億元融資。
“在現在大環境吃緊的背景下,還能夠融到資的生鮮電商的確有過人之處。”北京生鮮電商觀察人士韓輝向《中國儲運》記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生鮮電商不盈利的局面還會持續,而要繼續燒錢,必須得有資本做靠山。
120億的資金撒向了生鮮電商市場,足見有靠山的電商也不在少數。去年9月份,每日優鮮宣布完成了自2014年成立以來的第八輪融資,融到了4.5億美元融資。這樣的融資輪數和融資金額堪稱生鮮電商界的獨秀。
而上海的叮咚買菜在2018年也受到了資本熱捧,連續完成了6輪融資。雖然融資的具體金額不明,但是叮咚買菜租用社區商鋪作為前置倉,0元起送0元配送費,最快29分鐘送達的服務,以及其在冷鏈端的投入,在商品上的讓利,這些都需要錢,而且是很多錢。
“現在的生鮮電商市場競爭非常激烈,電商平臺推出的優惠活動力度空前,這些都需要燒錢”,韓輝表示,現在電商賣的東西不比樓下的菜市場貴,尤其是現在重點打造的“線上菜市場”,12元錢8個雞蛋,快的半個小時送到家。自己也常買。“這種打法很危險,擠兌的傳統菜市場一個個關門,如果電商最后崩盤了,線下菜市場也沒了,這么多老百姓去哪買菜”?韓輝說出了自己的隱憂。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生鮮電商融資的120億元中分給了行業的22家企業,隨著融資持續補貼生鮮電商平臺,今年消費者在生鮮App上還能買到更便宜的菜。據了解,每日優鮮之前滿39元免配送費的規則已經變成了0元起送了。
“如果將投項目比作賭馬的話,如今的投資機構就在買馬。”新農堂鐘文彬認為,十薈團、食享會等社區團購平臺,利用團長解決了流量來源以及線下服務問題,今年肯定還會有大量資本進入。“2019年,生鮮電商行業的黑馬很可能在社區團購領域。”
雖然2018年生鮮電商融資了120億元,但是相比2017年,融資金額已經大幅下滑。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從2017年開始,生鮮電商融資進入爆發期,全年共融資123筆,融資296.5億元,單筆融資金額達到2.41億元/起。這個數據比是2018的2.5倍。
很顯然,資本已經趨向理性,而且資本手里也不富裕,投資變得更為精準而不是滿天撒網。
北京誠美科技CEO項小娟并不認為資本已經趨向理性,她認為資本的屬性注定了它不會理性,而是風險性的。生鮮電商市場現在充滿風險,燒錢燒到什么時候一直都沒有時間表。“線上買菜平臺如果要吸引與留存用戶,那在菜品的價格上不能超過線下,并且在配送給終端用戶的時候要更加精細化,這是普通快遞達不到的,配送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的損耗,方方面面都在增加運營成本。”項小娟說。
而叮咚買菜也并不認為自己在燒錢。其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叮咚買菜的損耗率基本控制在1%以下。一方面利用大數據和智能預測,根據銷售情況、節令等提前配貨,另一方面,根據用戶消費能力、前置倉的滯銷情況,在APP上對用戶進行千人千面的智能推薦以及滯銷商品的打折促銷等辦法。同時,叮咚買菜在食品的采購、儲存、轉運、分揀環節,乃至最后送到用戶手中的全流程都是封閉的,這個過程中可以減少很多人為造成的損耗。在穩定供應鏈方面,則采取了原產地直采、和知名供應商進行合作等多種方式,比如肉類、水產活鮮等,和中糧肉食(江蘇)有限公司、光明乳業、佳農食品、恒都康美等龍頭企業簽署合作協議,蔬菜、水果方面,和云南、山東、江蘇等地的農產品基地進行合作。即便如此,叮咚也坦言現在處于快速擴張期,在全國進行布局,整個公司的盈利尚未實現。
用資本的錢來燒出市場,這已經是當下生鮮電商混戰中的現狀。而在這些有錢的資本中,BATG(B:百度、A:阿里、T:騰訊、G:京東)的身影從未缺席。

從2014年開始,阿里、百度、京東、騰訊就開始進軍生鮮電商市場,阿里以盒馬鮮生為代表、百度以中糧我買網為代表、京東以7fresh為代表,騰訊則以每日優鮮為代表,除了百度的中糧我買網略顯疲態以外,其他三家依靠BAT大樹的電商平臺都已經殺在了市場的一線。“中糧我買網有掉隊的趨向,實際上生鮮電商已經是三足鼎立的局面,這背后的力量就是BTG的力量”
“線上的巨頭們并非首先考慮盈利的問題,他們首先要培養消費者新的購物習慣,看線上購買的過程能不能為消費者創造價值。在消費者習慣形成以后,他們還是要回歸到生鮮經營的本質問題上來,如何理順供應鏈,如何減少損耗以及如何提高保鮮技術、零售技術會是他們下一步要考慮的事情,目前第一階段的生存主要還是靠資本支撐。”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說。
看來,在這個時代資本的力量是不會缺席的,生鮮電商亦復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