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紅玲
家庭農場是目前農業生產中最具有效率的一種農業經營,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充沛的活力,解決了農村“勞力荒”的狀態。國家需對家庭農場采取獎勵補助措施并在法律上對其進行保障,開展各類有關家庭農場知識與技術相關培訓,制定并形成農場管理機制,達到高效率的提高現代農業的發展。
家庭農場的出現能夠提高農村里農戶的生活水平,有效的縮小了城鄉貧富差距。因此,農村針對于農業經濟改革的新道路既保證了“農地農有農用”,又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家庭農場的基礎是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上進行集約化的發展,這樣的措施使土地發揮了原有作用,并提高了農產品的生產量,讓現代農業的發展邁出了新的腳步。家庭農場不但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同時也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家庭農場有著非常明顯的經營特點,家庭農場要按照管理機制來進行核算成本的工作,加強對農場的管理。家庭農場的經營具有一定的規模,同時也有著集約的特點,所以在市場中有著較強的競爭力。對此,在國家惠農政策的背景下,家庭農場的發展使農村農業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口。
隨著科技不斷地進步,工業化的不斷推進,務農的利潤效益持續走低。家庭農場能夠鼓勵留守者種地的積極性,引領一些青壯年選擇留守農村,不再外出務工,使閑置土地得到使用。
家庭農場不僅發揮了當地村民的勞動力,同時也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因此在農村農業的發展道路上,家庭農場起到了極為重要的領頭作用。家庭農場不僅提高了土地的增產能力,同時提升了村民獲得的效益。他們將自己的土地流轉到家庭農場,同時他們進入到家庭農場工作,這樣就做到了人盡其才,共同發展。并且使農戶的農業收入由土地補貼轉為獲利,使農戶目標成為追求最大經濟獲利。同時社會上的農業產品將會因為家庭農場的發展而受到更多的保障,這就使得當前政府最為棘手的食品安全問題提供了一條可行的思路。
食品安全問題也是政府關注的一大重點,而家庭農場的發展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一家一戶的經營模式使食品監管問題十分不容易,而若是家庭農場這樣的有一定規模且具有登記注冊商標的農業生產的產品,則使得食品安全監管容易的多了,政府監管抓住了食品產出的源頭,則監管十分方便,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新技術的運用和推廣可以加強農民對于農業發展與技術的了解,使農民堅定發展家庭農場的信心,從而促進農業產業發展的升級。總之,家庭農場是現階段農業產品發展的中積極性最高,適應性最強,最具有現實意義的提高生產率的一種經濟模式。
為了增加農民對家庭農場的信心,首先在農業知識方面,管理部門應成立培訓機構,組織農民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其次,政府應派一批農業技術性人才進入家庭農場工作,對農民進行全面的技術指導,提高農民的科技水平。同時,政府應積極進行人才引進策略,派家庭農場管理人員進入與農業相關學院進行家庭農場宣傳,鼓勵畢業生進入家庭農場工作,為家庭農場引進新的專業力量。
外出務工的收入增多使農村青壯年不愿留守農村,而對于留守在農村種地的中老年人來說,土地補貼是他們的經濟來源之一,因此這些農民也就不愿將土地流轉到家庭農場。所以從加快家庭農場的全面發展的腳步看來,政府對于農業發展的投入力度依舊不足,也無法調動農民支持家庭農場的積極性。對此,政府應針對這一方面做出措施。首先在農業方面制定專門的優惠政策,加大支持家庭農場的物力,資金投入,增強農戶對家庭農場的信心,調動積極性。在調動農戶積極性的基礎上,為鼓勵農戶自愿流轉出土地,政府應采取補貼惠農政策,加快農戶土地流轉的過程,使家庭農場得到有效發展。其次加大對農業發展必需的水、電、通訊等基礎建設進行有力的扶持。為確保國家的資源真正投入到了家庭農場的農業發展當中,政府需要成立農業主管部門進行檢查監督。唯有這樣,才能使家庭農場真正得到發展,并長期的運轉下去。
為了家庭農場長期有效的發展,國家應制定符合家庭農場的土地流轉相關法律,使雙方的權益得到合法的保護。首先為了土地的穩定流轉,農戶在自愿流轉土地的過程當中,不得進行無理或強制收回,否則將會依法進行處理。土地流轉過程中的法律保護才能使家庭農場合法經營,順利的發展。其次在家庭農場建立專屬制度,讓農業專業管理人員帶領農戶發展家庭農場,使家庭農場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時保護他們的利益不會因為國家對于土地政策的修改而受到相關利益的損害。唯有如此,才能讓農戶認知到國家對于家庭農場發展的重視程度,從而堅定農戶對于家庭農場發展的信心,提高農戶的積極性。而農業主管部門為重視家庭農場,應對家庭農場進行嚴格審查,定期巡視。家庭農場更要主動去農業相關院校探索人才,全球化的引進更先進的技術與設備,積極完善農場管理措施,進行綜合實力的培育。
真正實現家庭農場的有效發展需要一些客觀條件,如較為集中的土地規模,調動農民轉型的積極性等。對此,家庭農場的持續發展應遵循"既不盲目擴大,又要積極推進"的原則。在一些城鎮文化程度較高,第二、三產業較為發達的地區,可先行鼓勵發展,而對于文化程度較低,對家庭農場接受度不高的地區,則不宜快速發展家庭農場,否則反而適得其反。而對于家庭農場的規模也應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切不可盲目執行。家庭農場的發展取決于農戶的農業生產與技術水平等相關因素,而且根據大量模擬數據顯示中小型農場對家庭農場的發展最富有效率。所以,我們的規模不宜一味求大,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控制規模。
家庭農場發展的要求會隨著不同時段與不同地區而改變。因此,家庭農場的起步階段,對于農戶的準入要求不可過高,對于一些不發達地區,也應放寬準入資格。另外,我們要從兩方面逐漸入手,一是以農業企業合作大型農村合作社來解決農產品大而全的問題,二是以家庭農場為主體解決農產品小而精的問題,最終形成農業行業的經營機制,達到高效率發展現代農業。
綜上所述,只有清楚地做好自身定位與方向的家庭農場,才是持續發展的長久之道。家庭農場是發展現代農業中各種經營模式的鏈接紐帶。為了實現快速發展現代農業的計劃,家庭農場一定是一條最理想實用的出路,勢必會在全國掀起發展家庭農場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