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芳
金融是我國林業發展的主要支撐,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現階段我國林業發展的大部分資金來源是財政資金,因此創新林業融資模式是新時期林業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資產證券化是一種新型的融資工具,在林業企業建設過程中可以起到重要性的作用,因此需要對森林資源證券化模式遇到的問題進行探討。
一般來說樹木的生長周期較長,經濟林達到生產時期也需要一定時間,例如李樹、桃樹等需要7年才能夠達到盛產期,加大了資金進入到林業企業的難度,提高了融資的成本。應用森林資源資產證券化后,可以有效的解決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一些融資困難的問題,降低了融資的成本和風險。
從實際情況來看現階段我國一些林業企業的增長方式還處于粗放型,其中嚴重影響林業發展的主要障礙就是資金問題,因此通過證券化來籌集發展資金,可以在保證培育資金的基礎上,通過設置專項資金來加快林業產業升級,促進我國林業企業得到健康穩定的發展。
應用森林資源資產證券化后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選擇,投資組合變得更加豐富,現階段我國資產證券化已經逐漸完善,很多林業企業的管理者已經認識到了資產證券化的重要性,積極的參與到資產證券化市場當中去,營造出了良好的投資環境。
首先,參與證券化主體的信用風險。在實施森林資源資產證券化過程中,參與證券化的主體可能為了自身的利益在森林資源證券化過程中出現欺詐、違約的行為。森林資源證券化是各個參與主體所形成的鏈條,如果發生欺詐、違約行為,就會嚴重影響到其他參與主體的利益。
其次,評級證券下降的風險。雖然可以采用內外部信用增級來提升森林資源資產證券的支持等級,然而如果在交易過程中經常出現不能按時償付本息的現象,就會降低證券的評價等級,這樣就會導致以下兩個負面影響:一方面是證券評價等級下降會減少一部分的風險規避者,一些外界人士會收到應用森林資源資產證券化模式不可行的信息,不利于資金進入建設林業階段;另一方面森林資源證券等級下降,自然會要通過提高利率來吸引大量投資者,然而林業是收益產生率不高的行業,這樣就會導致證券化成本較高和償付壓力較大。
再次,管理交易的風險。應用森林資源資產證券化模式比較復雜,需要通過電腦系統來完成,如果電腦系統出現故障,就會導致電腦系統風險。同時也會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一些中介機構人員并沒有按照規定來執行自己的義務,這樣就會提高管理交易的風險。
一方面是流動性的風險。主要表現為在實施森林資源資產證券化過程中不能按時向投資者還本付息所產生的風險,發生這種風險的概率并不是很大,因此應用森林資源資產證券化是對穩定現金流的確定。
另一方面是利率風險。項目收益會受到利率的波動影響,利率的波動會降低森林資源資產證券化項目的價值,從森林資源資產證券化的發起方來說,如果利率發生細微的變化就會加大其融資的成本,會在長期間內承擔較大的成本壓力。
雖然森林資源資產的經濟價值比較巨大,并且森林資源資產的流動性較低,很難實現變現,因此很多銀行并不能通過以抵押森林資源資產來發放貸款。因此對森林資源產權關系進行理順過程中,需要一個完善的森林資源流轉制度,制定出一個全國統一的森林資源資產流轉政策,具體包括林地、林木、森林產權政策,將可流轉資產范圍、程序、評估方法予以明確。建立起一個區域性和全國性的森林資源資產流通無形市場和有形市場,這樣可以提高森林資源流轉變現的速度。同時我國政府也應該給予一定的政策來進行支持,例如采用減輕稅負的方法來提升生產林木的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森林資源資產的經濟價值。
為了避免實施森林資源資產證券化模式面臨的評級風險,因此要完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體系,這對于森林資源資產證券化模式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完善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體系可以為管理森林資源、國家宏觀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據,為森林資產進場融資和交易掃清障礙。目前一些地區在評估森林資源過程中會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評估的方法和理論也受到了限制,存在著技術標準不統一、基礎資源數據準確性差的問題,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體系是十分必要的,在評估體系中要對森林資源進行確定,確定價格要以市場供給和需求為主要基礎,在經過國家對相關數據進行認定并修正之后,才可以使用。一般來在整體轉讓評估過程中可以采用成本法、市場價倒算法、林地期望價法。對不同的林種,所采用的評估方法有所不同。對用材林,大多根據林木生長的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過熟林等不同階段,采用重置成本法、收獲現值法、市場價倒算法等評估方法;而對于經濟林,則首選收獲現值法進行評估。若為新造的尚無收入的經濟林,則宜采用重置成本法進行評估。竹林的價值評估通常采用收獲現值法進行。在發行債券之前也會涉及到評級信用,如果信用等級評價較高,就可以適當的降低融資的成本,如果信用等級評價不高,就要通過提高利率來增加融資成本,因此可以看出信用等級的評級會直接關系到雙方的收益。對森林資源資產債券評級較高,會由于缺乏對未來還本付息缺乏保障,而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損失,因此評估森林資源資產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合理。
森林資源資產未來現金穩定的重要保證是林業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因此林業企業需要緊緊抓住國家發展林業這個機遇,從市場需求出發,大膽的進行創新、探索,尋找出適合自身發展的產業發展模式。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加快產業重組,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打造出以培育森林資源為基礎、先進科技為主要支撐、深加工為主要目標的林業發展格局,這樣才能創造出更多的社會價值。在豐產速生基地建設方面上,需要采用股份、合作、獨資、承包等多種形式,在農民、企業、林場等積極參與主體的努力為基本前提,建立起利益共享、多種組織形式、責任與權力對稱、風險分擔、風險與利益的經營管理機制。林業企業要不斷提高抗風險的能力和綜合競爭實力,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針對森林資源資產證券化模式遇到的一些普遍問題,例如稅收問題、超額抵押問題等,就要根據實際情況來修正和補充《稅法》、《公司法》等,制定出嚴格的資產證券化的具體管理方法,為實施森林資源資產證券化模式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環境,掃清資產證券化的障礙。
綜上,在林業中實施森林資源資產證券化模式有一定必要性,林業企業應認清可能面臨的風險和問題,從實際出發積極應對規避風險,為順利實施森林資源資產證券化模式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