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鮮蕊 徐劍鋒
業財融合是落地管理會計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企業財務價值服務能力的重要工具,其作用也逐步得到會計理論界和實務界的認可。筆者結合成功企業的應用實踐,圍繞實施業財融合的必要性和業財融合的具體實施路徑進行探討,期待能夠為其他單位的應用提供些許參考。
1.業財融合是助推企業財務轉型的重要工具。財務管理承擔著企業資源配置、風險管理、業績評價等相關職能。企業在從粗放式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過程中,財務管理必須要隨之進行配套變革,通過業財合力為企業轉型提供資源支持,財務管理的定位要從核算型財務向價值型財務轉變,財務人員從扮演核算員的角色向扮演業務合作伙伴的角色轉變。業財融合就是通過業財之間的合力,提升財務管理的非核算職能,更好的服務于業務發展、服務于企業的轉型升級。
2.業財融合為企業的價值創造提供決策支持。財務管理是企業價值信息的樞紐,企業的各項經營信息都以貨幣形式按照既定規則匯集到財務部門,為財務部門參與內部經營管理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通過業財深度融合,可以在企業價值信息的基礎上增加業務分析的維度,更好的解釋企業經營的變化情況、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該項變化,為各級管理層決策提供量化的數據支持,推動企業將彈藥精準投放在市場一線,真正做到業務到哪里、財務也跟進到哪里。
3.業財融合為消除業務和財務分離提供條件。核算和監督是會計的基本職能,但不能忽視的是除基本職能之外會計還有預測、評價、參與決策、信息、服務等其他職能。在實務工作中,特別是嚴監管的大環境下往往會過于突出監督職能,財務工作因此也經常被置于業務活動的對立面,被業務部門戲謔成為“財神爺”,忽視了財務管理對業務活動的內在支持。業財融合就是要突出財務對業務的服務職能,發揮財務部門的企業價值信息聚集和風險管理優勢,縫合業財分離出現的問題,達到1+1>2的效果,引導、支撐企業業務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4.信息技術革命的到來為業財融合提供可能。進入21世紀,信息技術如大智移云都在不斷改變著財務工作的內容。一方面,信息技術的發展打破了企業傳統的職能邊界,部分業務工作和財務工作再無清晰的界限。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為業財一體化提供了可能,將財務人員從繁重的核算中解放出來,把更多的時間投放到戰略財務、業務財務中去,并借助信息系統將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連接起來,為管理決策提供有效支持。
1.正確理解認識業財融合的內涵。業財融合的關鍵在于協同,發揮兩者的比較優勢,通過協同創造出更多的價值。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要擯棄過往對立的本位主義思想,處理好企業整體利益和部門局部利益的關系,當兩者出現矛盾時要以企業整體利益為先。財務工作是基于企業業務的財務,脫離了業務活動財務管理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因此財務人員在做好核算和監督的同時,還要樹立主動服務業務發展的思想,幫助業務部門解決業務活動中的涉財難題,在告訴業務部門不行的同時要能夠告訴他們如何才行。業務部門也要能夠學習必要的財務知識,正確認識、理解財務工作,財務管理不僅需要滿足企業內部管理需要,還要滿足國家財政、稅務的諸多管控要求,而且外部監管是強制性的。當然,業財融合也要考慮企業內部部門間、崗位間的職能分工,業財融合不會消除也不可能消除企業的職能分工,企業要做好“融合度”的把控和拿捏。
2.進行必要的財務職能梳理調整。企業要根據業財融合的需要調整原有的組織架構,打破內部科層制的限制,為業財融合的順利實施提供組織保障。目前比較有代表性的組織架構有財務業務派駐制、業務部門涉財接口人制,前者是將財務人員派駐到業務部門,參與業務部門經營的各項涉財活動,現場解決業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既履行了財務部門的職責又服務了業務發展;后者是在業務部門設置涉財工作的接口人,比如預算管理員、報賬員、內控管理員、統計分析員、資產管理員等,由接口人負責傳達、銜接、歸口企業內部相關涉財工作。對于一些突發的項目、臨時性的項目,可以考慮采用項目制的工作形式,抽調業務部門、財務部門人員組成跨職能虛擬團隊,共同參與到項目的實際運作。實務工作中,企業可以根據需要采用一種或多種適配的組織架構,也可以吸取不同組織架構的優點進行改造創新,同時要建立起配套的業財激勵機制,讓參與者有精力、有動力去參與相關工作。
3.選擇適配的業財融合工具方法。企業日常的管理工具都可以運用到業財融合領域,其中管理會計的工具方法是重點,比如在做企業重大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時使用成本效益原則、在進行產品定價時使用本量利分析等、在進行年度資源分解時使用定額或標桿管理、在開展內部經營業績考核時使用平衡計分卡等。業財融合雖然不是管理會計所特有的,但兩者也非對立關系,從通過使用業財數據轉化為有效信息進而支撐企業內部決策的角度看,兩者有近乎的等同性。企業在選定某項工具方法后,要進行組織架構、流程機制、信息系統、管理文化等方面的配套變革,建立適配該項工具方法的管理環境,營造適合工具方法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土壤。當企業內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或使用對象發生改變時,要根據需要對工具方法進行調整,甚至用新的工具方法進行替換。
4.用完善的信息技術管理手段。企業應將業財信息化建設納入企業整體信息化建設體系中去,為業財融合的實施提供系統保障。首先,通過業財融合統一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的口徑,比如物資編碼、固定資產顆粒度、預算管理口徑、收入利潤計算口徑等,讓業財能夠站在同一溝通頻道上。其次,要進行業財大數據分析,有效連接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構建業財數據分析模型,適時對業務運營中的問題進行預警,并分析造成問題的原因;最后,要建立業財數據的即時展示平臺,充分利用看板管理、管理駕駛艙、移動互聯網、移動終端等技術,分類形成分析報告,將業財信息及時傳遞到相應層級的管理者手中,支撐其進行有效的決策和控制活動。
5.打造一支復合型的精英化團隊。業財融合對財務團隊和財務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同時具備必要的財務知識和業務知識,善于與不同層級的人員進行溝通協調,善于使用信息化管理工具進行分析匯報。在業財人員的來源上,要堅持財務專業和業務專業并重原則,確保有一部分業財人員是由業務人員轉換過來,或者具備一定的業務專業背景;在業財人員的繼續教育上,在學習傳統財務專業知識的基礎上,也要增加一些業務知識的學習,加強與企業內部業務部門的交流磁化,讓業財人員了解企業基本的業務流程、商務模式、盈利模式等知識。同時,也要考慮增加企業戰略、溝通能力、業績評價、風險管理等管理知識的學習,培養業財人員多層次的溝通協調能力,能夠參與業務方案籌劃、盈利能力分析、投資管理決策中去,提高業財人員的站位。